- 年份
- 2024(11311)
- 2023(16355)
- 2022(14074)
- 2021(13376)
- 2020(11081)
- 2019(25818)
- 2018(25544)
- 2017(49215)
- 2016(26356)
- 2015(29934)
- 2014(29721)
- 2013(29421)
- 2012(26849)
- 2011(24374)
- 2010(24083)
- 2009(22010)
- 2008(21253)
- 2007(18404)
- 2006(16098)
- 2005(13753)
- 学科
- 济(110972)
- 经济(110857)
- 业(76055)
- 管理(72140)
- 企(53768)
- 企业(53768)
- 方法(50476)
- 农(49437)
- 数学(44929)
- 数学方法(44377)
- 农业(32788)
- 中国(30352)
- 业经(26248)
- 财(24812)
- 学(21471)
- 贸(20716)
- 贸易(20706)
- 地方(20682)
- 易(20233)
- 制(19848)
- 环境(17172)
- 和(16627)
- 技术(16546)
- 理论(15926)
- 发(15776)
- 银(15388)
- 银行(15351)
- 策(15291)
- 务(14736)
- 行(14707)
- 机构
- 学院(374293)
- 大学(374039)
- 济(156970)
- 经济(153974)
- 管理(150998)
- 理学(132067)
- 理学院(130723)
- 管理学(128497)
- 管理学院(127837)
- 研究(126522)
- 中国(95643)
- 京(79014)
- 科学(77896)
- 农(74500)
- 财(66070)
- 所(62573)
- 业大(60500)
- 中心(58048)
- 研究所(57538)
- 农业(57529)
- 财经(54294)
- 江(51690)
- 经(49983)
- 北京(49625)
- 范(48358)
- 师范(47949)
- 经济学(47158)
- 院(45078)
- 经济学院(42666)
- 州(41874)
- 基金
- 项目(263889)
- 科学(208081)
- 基金(193487)
- 研究(193268)
- 家(168971)
- 国家(167590)
- 科学基金(143976)
- 社会(123382)
- 社会科(116747)
- 社会科学(116715)
- 基金项目(102648)
- 省(101039)
- 自然(93091)
- 自然科(90848)
- 自然科学(90823)
- 自然科学基金(89181)
- 教育(87330)
- 划(85039)
- 资助(79459)
- 编号(78904)
- 成果(62527)
- 部(59312)
- 重点(58602)
- 发(56814)
- 创(54335)
- 课题(52710)
- 国家社会(51639)
- 创新(50781)
- 教育部(50626)
- 科研(50296)
- 期刊
- 济(167554)
- 经济(167554)
- 研究(106092)
- 农(74030)
- 中国(68393)
- 学报(59902)
- 科学(55793)
- 管理(51079)
- 农业(51046)
- 财(47244)
- 大学(45977)
- 学学(43370)
- 教育(36422)
- 技术(32056)
- 业经(31512)
- 融(31148)
- 金融(31148)
- 经济研究(25746)
- 财经(25484)
- 业(24936)
- 问题(23035)
- 经(21775)
- 图书(19429)
- 资源(18809)
- 版(18541)
- 技术经济(18177)
- 世界(18137)
- 科技(17841)
- 理论(17212)
- 现代(16391)
共检索到534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爱民 封志明 于格
化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氮肥是最重要的化肥资源品种。供给和需求是化肥资源供求动态平衡的两个方面,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国内生产和进出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不同地区农作物类型、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不同农作物对不同化肥品种的施用量。本文在分析影响化肥供求平衡因素的基础上,对尿素和碳铵等主要氮肥品种的供求平衡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建立了分省的尿素供求平衡表。研究结果显示,尿素的氮肥供给量占中国氮肥供给总量的55.0%左右;而碳铵的氮肥供给量占中国氮肥供给总量的比例已有1995年的38.7%,下降到2003年的23.0%左右。另外,单一氮肥品种的氮肥供给量占氮肥供给总量的比例由1995年的96.2...
关键词:
农作物 化肥资源 氮肥资源 供求平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娟 武立萍 杨迪文 王永欢 阚志坚 张国显 张新宇
分析评价辽宁省主要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特征,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及相关文献数据,采用草谷比法估算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量及其区间分布特征,明确作物秸秆的当季养分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作物中秸秆产出主体为粮食作物(占秸秆总量的88.73%),其余为蔬菜(占秸秆总量6.47%)、经济作物(占秸秆总量4.8%);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自玉米(占秸秆总量的71.83%)、水稻(占秸秆总量12.84%)、蔬菜(占秸秆总量6.47%)、花生(占秸秆总量4.69%)。在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上,辽宁省14个市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沈阳(占秸秆总量16.19%)、铁岭(占秸秆总量15.35%)和朝阳(占秸秆总量12.05%)为秸秆总量前三的地区;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秸秆产量最高的分别为铁岭(占秸秆总量18.84%)、盘锦(占秸秆总量24.57%)、葫芦岛(占秸秆总量26.76%)、沈阳(占秸秆总量19.64%);朝阳秸秆资源种类最丰富,其中甜菜和葵花籽秸秆产量最高。玉米和水稻秸秆是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全量还田当季可分别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肥为23.09万t、33.83万t、44.30万t和3.33万t、6.58万t、15.28万t。可见,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玉米和水稻秸秆作为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替代化肥潜力大,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后当季释放出的氮磷钾养分可减少16.98亿元和4.23亿元的化肥投入,其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当季可释放的钾素养分相当于5.95亿元的化学钾肥,水稻秸秆可以提供相当于2.57亿元的化学钾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肥料残留、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娟 武立萍 杨迪文 王永欢 阚志坚 张国显 张新宇
分析评价辽宁省主要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特征,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及相关文献数据,采用草谷比法估算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量及其区间分布特征,明确作物秸秆的当季养分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作物中秸秆产出主体为粮食作物(占秸秆总量的88.73%),其余为蔬菜(占秸秆总量6.47%)、经济作物(占秸秆总量4.8%);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自玉米(占秸秆总量的71.83%)、水稻(占秸秆总量12.84%)、蔬菜(占秸秆总量6.47%)、花生(占秸秆总量4.69%)。在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上,辽宁省14个市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沈阳(占秸秆总量16.19%)、铁岭(占秸秆总量15.35%)和朝阳(占秸秆总量12.05%)为秸秆总量前三的地区;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秸秆产量最高的分别为铁岭(占秸秆总量18.84%)、盘锦(占秸秆总量24.57%)、葫芦岛(占秸秆总量26.76%)、沈阳(占秸秆总量19.64%);朝阳秸秆资源种类最丰富,其中甜菜和葵花籽秸秆产量最高。玉米和水稻秸秆是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全量还田当季可分别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肥为23.09万t、33.83万t、44.30万t和3.33万t、6.58万t、15.28万t。可见,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玉米和水稻秸秆作为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替代化肥潜力大,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后当季释放出的氮磷钾养分可减少16.98亿元和4.23亿元的化肥投入,其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当季可释放的钾素养分相当于5.95亿元的化学钾肥,水稻秸秆可以提供相当于2.57亿元的化学钾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肥料残留、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虞祎 杨泳冰 胡浩 张晖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如何确定合适的化肥减量目标值得关注。化肥的过量水平应该是,在满足消费需求又不逾越资源限制的双重约束下,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配置及资源循环利用后仍然有余的量,而化肥减量目标的设定也应基于此量。以满足农产品供给要求和水资源约束为限定条件,以各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率为参数,通过构建优化模型,首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后根据优化结果,以氮素为衡量指标,判断过剩氮的水平,并推断全国及各地区氮肥减量的比例。结果显示,在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要实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虞祎 杨泳冰 胡浩 张晖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如何确定合适的化肥减量目标值得关注。化肥的过量水平应该是,在满足消费需求又不逾越资源限制的双重约束下,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配置及资源循环利用后仍然有余的量,而化肥减量目标的设定也应基于此量。以满足农产品供给要求和水资源约束为限定条件,以各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率为参数,通过构建优化模型,首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后根据优化结果,以氮素为衡量指标,判断过剩氮的水平,并推断全国及各地区氮肥减量的比例。结果显示,在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要实现环境和谐,全国氮肥减量的要求为67.1%,绝对量为2648.3万吨。为实践减量目标,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肥产业及节肥技术,倡导科学施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卫峰 季玥秀 马骥 王雁峰 马文奇 张福锁
从化肥的要素特征来说,供应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需求,中国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由于我国资源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整体较低,化肥供应不足,导致化肥消费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化肥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我国化肥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氮肥已自给有余,磷肥自给率达到94%,高浓度化肥正在逐渐替代低浓度化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但随着氮磷肥的供需总量趋于平衡,供应对需求的制约和影响正在降低,需求拉动供应的时期即将开始。但我国化肥供应仍存在空间不平衡的问题,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化肥产业发达地区。随着资源缺乏和价格变化,化肥工业将不断向部分资...
关键词:
中国 化肥 消费 驱动因素 化肥工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卫峰 季玥秀 马文奇 王利 王雁峰 张福锁
鉴于中国化肥供需形势不清给产业调控带来不确定性影响,论文分析了化肥资源供需矛盾,并提出了相关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中国化肥供需总量已经接近平衡,氮磷钾化肥的自给率分别达到100%、95%和29%。少部分产品存在缺口,其中氯化钾的自给率为23%,是当前我国惟一紧缺的化肥产品。随着化肥生产向资源产地集中,中国化肥供需时空不平衡有扩大的趋势。部分时间段的供需不平衡异常尖锐,其中10月份至来年3月份全国化肥供应过剩超过900×104t,而部分月份却极端不足,例如7月份两广、东北等地的尿素缺口达200×104t左右,10月份华北地区的磷酸二铵缺口达到100×104t左右,而5、7、8三个月中两广地区的钾肥...
关键词:
化肥资源 供需矛盾 调控策略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宜水 赵立欣 孙丽英 孟海波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调查方法,阻碍了秸秆综合利用进程。本文从总量、经济性、空间和时间分布等角度评价秸秆资源,建立农作物秸秆评价标准体系,将农户问卷调查与的农作物收获时直接采样测试草谷比等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范围、内容和方法。通过在实际调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有利于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进程。
关键词:
秸秆 资源 调查 评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体琼 何春霞 凌秀军 金诚谦 吴崇友 袁文胜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秸秆资源短缺、过剩问题的根源,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 综合利用 综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艳 于汶加 陈其慎 刘艳飞 张艳松
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化肥的生产,是关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化肥产量与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化肥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分析,首次运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作为研究指标,总结剖析了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轨迹变化及其动因,揭示了不同情形下,化肥消费规律:即理想状态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S"形规律变化;在化肥施用初期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形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倒"U"形规律变化。总结得出北美"理想模式"、西欧模式和日韩模...
关键词:
化肥矿产 消费规律 需求预测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卫峰 季玥秀 马骥 王雁峰 马文奇 张福锁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 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
关键词:
中国 化肥 消费 驱动因素 种植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建春 李荣华 杨香云 张增强 樊志民
【目的】分析1978-2009年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变化,并估算2009年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数量和地理分布。【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秸秆系数,对中国田间秸秆产量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同时结合地理信息软件ArcView,对其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国田间秸秆总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09年全国作物秸秆总量达69 841.92万t;从种植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稻谷、小麦和玉米秸秆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秸秆类型;中国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基本上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其产量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中国的农作物秸秆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成 杨雪 周晓时 冯中朝 张智 丛日环
近年来,中国化肥过量投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化肥滥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而且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提升农业化肥的使用效率既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油菜为例,探究在油菜生产中如何改善化肥投入结构以及减少化肥投入量。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首先利用中国10个油菜主产省市1543份大田实验数据,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油菜产出值最大时的氮肥最佳投入值、磷肥最佳投入值以及钾肥最佳投入值;其次,借用成本效率函数模型估算出中国油菜主产省份的油菜成本效率;最后,基于化肥投入合理性的视角,探讨油菜生产中的成本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结构不合理显著降低了油菜成本效率,其中油菜生产中的氮肥过量投入以及钾肥投入不足,对油菜成本效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在今后化肥投入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户合理施肥的宣传力度,增加测土配方技术补贴力度,引导化肥企业提供更为科学适用施肥配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世琦 颜鑫
为揭示区域尺度农田面源污染现状,以农作物及其化肥施用量研究对象,提出了农田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包括安全、微风险、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与粮食作物当量概念,剖析了近20年主要作物与作物类型的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及其变化过程,构建了区域尺度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在国家尺度、区域尺度与省域尺度开展了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类型及作物农田面源污染风险有较大差异。粮食作物属氮低风险和磷微风险,油料作物属氮、磷微风险,棉花属氮高风险和磷低风险,麻类作物属氮高风险和磷微风险,糖料作物属氮、磷高风险,烟叶属氮安全与磷中风险,蔬菜属氮中风险和磷高风险,茶园属氮高风险和磷中风险,果园属氮、磷肥高风险;2)国家尺度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风险系数分别为1.14和1.45,属氮、磷低风险。区域尺度农田氮面源污染风险系数1.02~1.37,除华南属中风险外,其它区域均为属低风险;农田磷面源污染风险系数1.08~2.20,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属低风险、西南与西北属中风险,华南属高风险;3)省域尺度农田氮面源污染风险系数0.95~1.41,除广东等7省属中风险外,其它省均属低风险;农田磷面源污染风险系数1.16~2.99,除贵州等8省高风险、云南等4省中风险、以及黑龙江与吉林微风险外,其他17个省均属低风险。综上,作物类型及其种植面积对区域农田面源污染风险有重要影响,粮食作物比例越大,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越低,如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果园、蔬菜或茶园比例越大,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越高,尤其是磷风险,如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
关键词:
施肥量 区域尺度 农田面源污染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