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4)
- 2023(11311)
- 2022(9605)
- 2021(9187)
- 2020(7903)
- 2019(18342)
- 2018(18268)
- 2017(36587)
- 2016(19139)
- 2015(20938)
- 2014(20522)
- 2013(19920)
- 2012(17889)
- 2011(15949)
- 2010(16023)
- 2009(14544)
- 2008(13781)
- 2007(11986)
- 2006(10374)
- 2005(8710)
- 学科
- 济(81447)
- 经济(81371)
- 业(59255)
- 管理(49656)
- 农(47050)
- 企(38551)
- 企业(38551)
- 方法(37548)
- 数学(34029)
- 数学方法(33377)
- 农业(31076)
- 业经(20709)
- 中国(19144)
- 财(17343)
- 制(14719)
- 地方(14704)
- 贸(14469)
- 贸易(14459)
- 易(14143)
- 学(12534)
- 技术(12331)
- 理论(12284)
- 策(11598)
- 发(11209)
- 体(10800)
- 农业经济(10455)
- 银(10421)
- 银行(10410)
- 务(10195)
- 环境(10154)
- 机构
- 学院(256621)
- 大学(250495)
- 济(108646)
- 经济(106692)
- 管理(105058)
- 理学(92290)
- 理学院(91476)
- 管理学(89542)
- 管理学院(89088)
- 研究(79165)
- 中国(61466)
- 农(57377)
- 京(50664)
- 科学(47330)
- 财(45704)
- 农业(43839)
- 业大(43667)
- 中心(39147)
- 所(37916)
- 江(37375)
- 财经(36945)
- 研究所(34458)
- 经(33905)
- 经济学(32345)
- 范(31307)
- 师范(30994)
- 经济管理(30784)
- 北京(30555)
- 经济学院(29294)
- 州(29230)
- 基金
- 项目(180578)
- 科学(144153)
- 研究(133808)
- 基金(132594)
- 家(114816)
- 国家(113824)
- 科学基金(99656)
- 社会(85981)
- 社会科(81314)
- 社会科学(81292)
- 省(72277)
- 基金项目(70040)
- 自然(64481)
- 自然科(63101)
- 自然科学(63088)
- 教育(62061)
- 自然科学基金(61928)
- 划(59164)
- 编号(55550)
- 资助(54155)
- 成果(42295)
- 部(40434)
- 重点(40092)
- 发(39427)
- 创(38642)
- 课题(36822)
- 创新(35946)
- 国家社会(35721)
- 教育部(34900)
- 科研(34686)
- 期刊
- 济(116270)
- 经济(116270)
- 研究(68003)
- 农(60319)
- 中国(49118)
- 农业(41058)
- 学报(36917)
- 管理(36043)
- 科学(35797)
- 财(34287)
- 大学(30277)
- 学学(28767)
- 业经(26144)
- 教育(26019)
- 技术(25882)
- 融(23290)
- 金融(23290)
- 业(20175)
- 财经(17360)
- 经济研究(16943)
- 问题(16718)
- 经(14865)
- 农村(14179)
- 村(14179)
- 农业经济(13934)
- 统计(13527)
- 版(13460)
- 技术经济(13442)
- 世界(12771)
- 策(12246)
共检索到365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霞 苗建军
我国农民收入过低是"三农"问题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需求供给模型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它证明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单靠名义收入量的增加不仅是行不通的,而且在某种条件下还会使农户家庭实际生活境况恶化。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途径是调整农产品与非农产品的价格比,促使农户家庭修正消费这两种产品的比例,从而改善农户家庭实际生活境况,达到更高的消费层次。
关键词:
农产品 价格 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涂传清 王爱虎
虽然当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理论界对此尚存在争议。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声誉的信号传递模型,对农产品市场引入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进行解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生产者主要以户为单位,经营规模小、注重短期收益,同时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支付意愿不高,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品牌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产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陷入低质量均衡。因此,为保障农产品市场品牌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给予扶持。与对新注册农产品商标进行补贴相比,扶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 声誉 信号传递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剑 李崇光
本文引入价格泡沫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价格泡沫视角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评价方法和分析框架,创建了"泡沫长度""泡沫频度""泡沫强度"3个风险评价指标,对2006~2014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历史风险水平进行了测量和评价。依据风险评价结果,本文将10种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并总结出各个风险等级商品的风险特征和调控启示。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商品功能属性不能完全显示商品风险属性,有必要按照"分级监控、重点防范"的原则,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剑 李崇光
本文引入价格泡沫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价格泡沫视角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评价方法和分析框架,创建了"泡沫长度""泡沫频度""泡沫强度"3个风险评价指标,对20062014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历史风险水平进行了测量和评价。依据风险评价结果,本文将10种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并总结出各个风险等级商品的风险特征和调控启示。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商品功能属性不能完全显示商品风险属性,有必要按照"分级监控、重点防范"的原则,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监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陆芳 由建勋
陕西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规模大、品类多,物流需求量大。运用组合模型预测法预测陕西特色农产品物流需求,为陕西政府部门制定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的物流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不仅意义重大,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预测方法。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物流需求 预测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鹏 熊玮
从宏观环境层面,基于农产品流通演进的外生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利用1981-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进规律以及影响其演进的外生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渠道长度先变长再变短的"倒U型"演变趋势;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消费者延拓性、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居民的老龄化程度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却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鉴于各环境变量对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光彩 刘莉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边晓雨 姚冠新 施国洪 徐静
现阶段我国生鲜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均衡稳定发展,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成为亟需达成的目标。本文提炼主体属性、行为决策范式与交互规则,建立生鲜农产品供需系统的Multi-Agent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不同情境下微观供给主体的行为变化,探索有效供给的驱动方案,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主体是有效供给行为的执行者,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是保障有效供给的基础与前提,而利益诱导则是引导供给主体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只有在高效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根据预期需求实时调整价格补贴,才能扩大生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历芳 唐博文 曾寅初
根据全国1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407家购销商的问卷调研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产品购销商借贷发生率、借贷需求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采用法人组织形式、社会资本禀赋高的购销商发生借贷行为的可能性更高。经营产品需要经过储藏和初加工处理的购销商借贷规模更高,经营规模则与借贷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正规金融机构可提供的贷款数额大幅度高于非正规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历芳 唐博文 曾寅初
根据全国1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407家购销商的问卷调研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产品购销商借贷发生率、借贷需求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采用法人组织形式、社会资本禀赋高的购销商发生借贷行为的可能性更高。经营产品需要经过储藏和初加工处理的购销商借贷规模更高,经营规模则与借贷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正规金融机构可提供的贷款数额大幅度高于非正规渠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晨 王厚俊
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而且生产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显得比较突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属于一种典型的"关系合约"。本文把关系合约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业链治理研究中,定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中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租金和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专用性投资不同涵义,分析了专用性投资与帖现因子对交易双方在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与关系租金、帖现因子呈正相关关系;而合作双方因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而做出的专用性投资强度可以提高各自对合约的可自执行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平 杨巍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关于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下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运用LOGIT模型对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 ,根据变量在模型中的显著性 ,得出结论认为 :( 1)影响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显著性因素有 :①近年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②农产品出口额占GDP比重。③WTO成员国资格。⑤居民消费水平和农业GDP贡献。( 2 )影响较为显著但不满足 95 %置信区间因素有 :①资本土地比。②人均农业增加值。③与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特征。另外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内因主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技术壁垒 政治经济学 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春玉 薛建强 徐健
本文以网络组织理论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农产品流通问题。分析了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治理机制,认为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组织形态。它能够克服市场组织和企业(科层)组织的缺点,是比市场更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协调方式。因此,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而有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网络组织 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关喆
价格波动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一个农业大县农产品价格变动过程的思考关喆自去年下半年起的农副产品涨价风已持续一年多了,对于这一次粮食和农副产品涨价的形成过程,社会各界存在着众多不一的看法,其中一种看法认为,1993年由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粮食减产,造成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冉文学 赵迟明 刘森
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库存问题,建立时变需求与生产率限制并行的生鲜农产品库存控制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特性分析和具体的案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