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61)
- 2023(16288)
- 2022(13359)
- 2021(12620)
- 2020(10685)
- 2019(24354)
- 2018(24171)
- 2017(46263)
- 2016(24606)
- 2015(27695)
- 2014(27160)
- 2013(26931)
- 2012(24213)
- 2011(21702)
- 2010(21731)
- 2009(20346)
- 2008(20030)
- 2007(17570)
- 2006(15400)
- 2005(13582)
- 学科
- 济(109429)
- 经济(109315)
- 业(98034)
- 管理(81132)
- 企(79517)
- 企业(79517)
- 方法(51504)
- 农(48904)
- 数学(43121)
- 数学方法(42468)
- 业经(32706)
- 农业(32275)
- 财(30184)
- 中国(28679)
- 务(21273)
- 财务(21216)
- 财务管理(21185)
- 制(20635)
- 贸(20469)
- 贸易(20455)
- 企业财务(20041)
- 易(20026)
- 技术(19724)
- 划(18266)
- 和(18256)
- 环境(18214)
- 策(18155)
- 理论(17729)
- 地方(17184)
- 学(16495)
- 机构
- 学院(353394)
- 大学(344630)
- 济(156077)
- 经济(153508)
- 管理(145353)
- 理学(126423)
- 理学院(125275)
- 管理学(123132)
- 管理学院(122492)
- 研究(112766)
- 中国(90967)
- 京(71349)
- 农(67382)
- 财(67374)
- 科学(66320)
- 所(54874)
- 财经(54609)
- 业大(54079)
- 中心(53078)
- 农业(51582)
- 江(51341)
- 经(50012)
- 研究所(49844)
- 经济学(47369)
- 北京(44378)
- 经济学院(42879)
- 经济管理(41462)
- 范(41024)
- 师范(40640)
- 院(40424)
- 基金
- 项目(240501)
- 科学(193136)
- 基金(178927)
- 研究(177248)
- 家(155243)
- 国家(153901)
- 科学基金(134749)
- 社会(116881)
- 社会科(110781)
- 社会科学(110753)
- 基金项目(94088)
- 省(93536)
- 自然(86370)
- 自然科(84412)
- 自然科学(84394)
- 自然科学基金(82913)
- 教育(80094)
- 划(77247)
- 资助(73370)
- 编号(70744)
- 部(54152)
- 成果(54033)
- 重点(53522)
- 创(52311)
- 发(52307)
- 国家社会(49559)
- 创新(48372)
- 课题(47237)
- 教育部(46769)
- 业(46673)
共检索到512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战金艳 余瑞 石庆玲
随着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使得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性矛盾加剧,而粮食产能的动态评估能够让我们加深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对制定适宜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保障粮食安全的粮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农田生产力作为我国粮食产能的指标,通过改进农业生态地带(AEZ)模型,动态嵌入不同县域水平的管理和投入水平的限制性因子,集成县级截面数据估计投入系数权重,并基于此估算了全国2000-2010年间农田生产力水平。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田生产力虽年际间存在波动,但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农田生产力水平存在从沿海到内陆、从南向北及从...
关键词:
AEZ模型 粮食产能 农田生产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海平 宋焱 彭津琳
生态安全是粮食主产区实现粮食安全主体功能的前提和保障。运用Costanza模型实证测算了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空间分异,重点考察了农田生态系统及其粮食作物供给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粮食供给服务价值与粮食产能存在错配现象;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仅为10.4%,而食物生产作物为主的生态供给服务价值仅占陆地生态系统的9.2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突出,南北分化严重;粮食安全保障存在较大的生态隐患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相对于耕地"红线",生态"红线"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底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竹芹 张秋虹
运用中国26个省区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回归,分析农业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近年来实行的财政支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对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结构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显著,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过度占用是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资价格上涨也会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因此,应继续大力执行财政支农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的侵蚀,从而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小松 徐磊
巨灾对粮食生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进行了反事实情景模拟,估测了巨灾效应。研究发现,巨灾效应包括价格效应和大国效应,随着巨灾程度的加深,粮食产量的损失会增加,国内粮食价格以及进出口价格都会急剧上涨,但粮食进出口价格对巨灾更加敏感,粮食进出口价格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国内粮食价格呈现出一定的粘性;大国的巨灾会对国际粮价产生冲击,此外大国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更强,5亿吨粮食产量和50%的巨灾程度是重要的风险界限。本文提出了应对巨灾的短期和长期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张添丁
以"藏粮于地"战略思路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构建了中国粮食现实生产能力评估框架,确定了当前"藏粮于地"的方式。认为粮食闲置生产能力构成"藏粮于地"粮食现状增产潜力,即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利用该评估框架,运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遥感、统计等数据,对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为4 180.33×104t,占现实粮食产量的8%。如果变现这一"藏"粮能力,按人均粮食占有标准400kg计,粮食自给率可增加8个百分点,说明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由此,提出了实现"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关键词:
“藏粮于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自敏 刘曦泽 朱泓宇 何孟航
文章核算了中国30个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视角下的混合能源,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接近中心度和耦合协调度,选取了4个代表性省份,应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对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碳排放量、碳达峰时间和减碳贡献进行了重点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的勉强协调发展省份呈现出高耦合、低发展的趋势;初级和中级协调发展省份的能源子系统评价指数相对较低。(2)在混合能源网络中,各省份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受经济、地理因素和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点。(3)根据分类结果,各类别省份都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且在碳减排措施方面各有侧重。不同类型的省份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清洁能源替代和电力加速的贡献较低。最后,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类别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碳减排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 韩东平 郭美佳
运用粮食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套期保值率的确定是套期保值效果发挥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GARCH模型提出了粮食期货动态套期保值率的估计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样本内数据还是样本外数据,利用GARCH模型动态估计的套期保值率套保效果要好于采用OLS、VAR、EMC等静态估计方法。
关键词:
GARCH模型 套期保值率 动态估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力 李欣烨 李春明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强调激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满足消费端的高品质要求。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评估主产区一揽子奖补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实证发现:主产区政策有效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且具有动态累积递增效应;虽然能提高谷物种植积极性,但无法显著影响豆类、薯类种植行为;农户获取更多务工收入和福利性收入会降低政策效果。虽然证实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能够通过种粮收入进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主产区政策不能显著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因此政策的中介传导过程被阻断。据此提出保持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注意农民收入分化和职业分化,精准补贴新型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调整主产区奖补差异化补贴普通粮和绿色优质粮以更多鼓励农户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突出政策的农户增收目标导向,将针对种粮农户的直接奖补作为主产区政策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鹤 张海翔
由于价格变量同时出现在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又由于使用数据建模时需求和供给的均衡量是同一数据,通常估计得到的两个函数中价格的符号经常与经济学理论相悖。文章通过对模型的精心设计,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估计,建立了与微观经济理论相符的中国粮食市场动态均衡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数量上分析了决定市场出清的主要变量的作用。最后,从中国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昊 李育冬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六大经济任务中的首要一项。该文着重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以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作为研究因变量,从气候变化与要素投入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变化、物质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关系。气温方面,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气温普遍升高,气温上升对玉米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降水方面,稻谷主产区降水减少、玉米主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述忠 陈颖 王笑笑
本文以农业发明专利产出代表农业研发能力,通过构建负二项分布模型考察了外资对中国农业研发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在中国农业研发领域会产生负向的溢出效应,不断拉大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研发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外资企业建立技术优势,逐渐形成垄断。以种业为例,本文构建一个以本土和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能力动态仿真系统,模拟外资对中国种业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外资企业进入后,容易形成寡头垄断或垄断市场,不断冲击本土种子的价格稳定和市场份额。当外资撤出,本土企业种子研发产出和销售利润虽在短期内会有增加,但增幅将明显滑落,说明本土企业受外资撤资冲击的影响较大,本土研发产出呈现对外资的高度依赖,不利于保障自身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丹璞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其友 万大艳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粮食价格,同时上涨,部分或者完全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国家试图提高农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效应。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分别是农业生产成本的Granger原因。为此,政府必须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改善农村物流现状,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亚恒 张利 张俊梅 刘华宾
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是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可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数量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前提下,以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非农可转量测算模型(MMCLNT),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以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的耕地非农可转量是一数值区间,其数值取决于非农转化耕地的质量;②应用该模型得到2020年卢龙县耕地非农可转量取值范围为851.87~1 547.86 hm2。以粮食生产能力为切入点的区域耕地非农转化定量分析,为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立冬 张亦工 邓远建
农业生态资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本文认为农业生态因资本的增值而改善,资本因农业生态的改善而保证其受益的长期性和增值的整体性。论文从生态资本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农业生态资本是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投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农业资本,指出了农业生态资本具有既能充分体现自然属性,又能充分体现社会属性的功能价值、补偿价值和时间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的边际机会成本法、补偿价值法、总经济价值法、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净价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并借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业生态资本价值的评估模型,为保持农业生态资本...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资本 价值评估 定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