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9)
2023(17208)
2022(14463)
2021(13360)
2020(11515)
2019(26357)
2018(26466)
2017(50694)
2016(27414)
2015(30805)
2014(30692)
2013(30589)
2012(28025)
2011(25115)
2010(25276)
2009(23636)
2008(23636)
2007(21504)
2006(18850)
2005(16549)
作者
(80357)
(67666)
(67354)
(63874)
(42934)
(32509)
(30483)
(26552)
(25527)
(24237)
(23017)
(22885)
(21423)
(21361)
(20959)
(20723)
(20388)
(19794)
(19713)
(19373)
(16711)
(16616)
(16571)
(15598)
(15223)
(15186)
(15133)
(15029)
(13735)
(13652)
学科
(118410)
经济(118288)
(105007)
管理(88918)
(86208)
企业(86208)
方法(56026)
(49569)
数学(46819)
数学方法(46164)
业经(34064)
(33946)
农业(32862)
中国(27306)
(24119)
财务(24058)
财务管理(24014)
技术(23152)
地方(22951)
企业财务(22740)
(22564)
(21581)
(20594)
贸易(20586)
(20001)
(19979)
理论(19549)
(17838)
(17786)
环境(17426)
机构
学院(398565)
大学(391127)
(162027)
管理(159505)
经济(158666)
理学(137586)
理学院(136150)
管理学(133556)
管理学院(132819)
研究(126078)
中国(99231)
(81756)
(80387)
科学(80055)
(73170)
业大(64663)
(64131)
农业(62448)
(62064)
中心(61191)
财经(58516)
研究所(58175)
(53014)
北京(50427)
(50208)
(48738)
经济学(48372)
师范(48216)
(45283)
经济学院(44018)
基金
项目(268914)
科学(212265)
基金(195648)
研究(193386)
(170721)
国家(169186)
科学基金(146552)
社会(122953)
社会科(116299)
社会科学(116262)
(108052)
基金项目(103769)
自然(96806)
自然科(94560)
自然科学(94536)
自然科学基金(92842)
(88774)
教育(88076)
资助(80283)
编号(78745)
成果(61375)
重点(60018)
(58680)
(57961)
(57675)
创新(53442)
课题(53054)
科研(52077)
(51102)
国家社会(50630)
期刊
(181370)
经济(181370)
研究(106791)
(77891)
中国(74664)
学报(62703)
(59839)
科学(59014)
管理(58748)
农业(52791)
大学(47996)
学学(45775)
技术(38937)
(35765)
金融(35765)
业经(35473)
教育(33894)
(28531)
财经(28206)
经济研究(26688)
问题(24758)
(24203)
技术经济(22968)
统计(21522)
(20994)
(20276)
资源(19378)
科技(19164)
现代(18422)
财会(18375)
共检索到583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祺琪  张俊飚  蒋磊  程琳琳  
当前农业生产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农户人力、自然、物质、金融、社会与心理资产也随之变化。鉴于此,本文以改进的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依据,选取23个农户生计资产指标,采用主观实地调研修正权重与客观熵值法确权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农户的六维生计资产进行了量化评估及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总资产差异性显著,极差高达5.06倍;农户分维资产分布不均,且差异明显;(2)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与非农户生计总资产分布不均,且极差较大,但兼业农户的生计总资产高于纯农户;(3)不同类型农户的分维生计资产优劣不同,人力、社会与心理资产方面,一兼农户与非农户占优;物质资产方面,纯农户与二兼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磊  张俊飚  何可  
基于农户兼业视角,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了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大部分农户具有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意愿,其中纯农户和一兼农户的利用意愿相当,且高出二兼农户;(2)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价值的感知是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利用意愿的共同因素,农户感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价值越高,其利用意愿也越强;(3)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利用意愿的因素有明显差异,性别对农户尤其是二兼农户的利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年龄对纯农户和二兼农户利用意愿的影响均为负,尤其是对纯农户影响更大;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尤其是一兼农户的利用意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琳莉  张俊飚  颜廷武  何可  童庆蒙  
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环保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湖北省调研数据,遵循"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路径,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将农膜、育苗袋以及农药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弃置于农田的行为,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有17.75%的农户会将废旧农膜、育苗袋、农药包装物收集起来卖给收购企业或回收站,其余大部分受访农户选择丢弃,更有12.75%的农户明确表示他们习惯性地将这类农业生产性废弃物随手弃置田间或耕地周边,甚至混入秸秆、畜禽粪便进行堆腐还田处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弃置行为主要受到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庄是否有废弃物集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本文以"保护者得到补偿"原则为基础,从增强农业正外部性行为、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79.9%的农户愿意接受一定金额的补偿作为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激励,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金额期望值为281.59~352.44元/(年·户),;性别、耕地面积、人均年收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前景预期、信息获取容易程度、农村环境满意程度是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如何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偿标准以及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等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鹏  杨志海  张俊飚  邱泽媛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测度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并对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寻找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绩效差异及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的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4089,还有59.11%的提升空间,纯技术效率均值高达0.9701,表现良好,规模效率均值仅为0.4215,成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因。②区域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存在差异性,未剔除环境变量及统计噪声影响下,区域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排序为:福建>山东>湖北>河南;剔除环境变量及统计噪声影响后,且优劣排序为河南>福建>山东>湖北,环境变量及经营环境与运气差异是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田云  
本文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73.4%的农户愿意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付费;②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按贡献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性别、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价值认同、农业收入所占比、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农村发展的价值认同、农业经济规模、对环境状况的评价和环境知识了解程度;③不同性别、不同农业收入所占比、不同环境知识、不同心理感知等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因素具有异质性:男性更加注重农业废弃物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军辉  张俊飚  何可  
利用第一手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信息成本、学习成本、生产成本、风险成本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肥料化(23.17%)仍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式,同时能源化(20.10%)、基质化(15.50%)等新型循环利用方式也日渐得到重视;而另一方面,农业废弃物遗弃比例也较高(26.75%)。2)信息成本、学习成本、生产成本是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以信息资源可得性表征的信息成本、以农技指导员的帮助和技术培训的作用表征的学习成本、及以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条件表征的生产成本均对农户是否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丰军辉  
在农业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的现实背景下(特殊背景),本文探讨了自我雇佣型农村妇女(特殊群体)对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业技术(特殊技术)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自我雇佣型农村妇女对各类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业技术的需求意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增产型技术、劳动节约型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有需求的自我雇佣型农村妇女所占比例分别为60.2%、56.7%、38.4%。影响自我雇佣型农村妇女对各类农业废弃物基质化产业技术需求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从共同因素来看,受教育水平、合作社成员身份、技术关注频率、农教推广员的服务得分对其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意愿、增产型技术需求意愿、现代管理技术需求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玉梅  李鹏  张俊飚  颜廷武  
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采用DEA—HR模型,分析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推广与农户采纳的协同创新及深度衔接机制构建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推广部门种植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无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技术研发与推广严重不足,农户转化利用效率较低",技术推广部门与种植户的低效运行成为主要原因,技术推广部们与种植户的协同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张俊飚  丁玉梅  李树明  
基质化是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联动的重要路径。本文针对农户农业生产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行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DEA-Tobit两步法,测度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联动绩效,并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联动绩效的作用方向及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45,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65,规模效率均值为0.70;产业决策主体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参与相关专业技术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以及改善周边交通状况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联动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受是否参与相关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这一变量的显著影响。此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智远  石东伟  王恩学  张正  
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本为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样。大量农业废弃物累积,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污染并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多样新型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应用进展情况,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总结分为5个方向:即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并进行分析究竟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骅珊  
文章指出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必要性及循环利用中需贯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和废弃物变废为宝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钭露露   马玲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认知—意愿—行为”三个阶段分析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驱动机制,并引入家庭禀赋完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因素可具体显化为便利条件、难度评价、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且认知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2)便利条件能够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并能够通过难度评价与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此外,主观规范也能够通过行为态度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3)家庭禀赋特征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农业收入稳定性与农地的平均地块面积是影响农户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钭露露   马玲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认知—意愿—行为”三个阶段分析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驱动机制,并引入家庭禀赋完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因素可具体显化为便利条件、难度评价、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且认知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2)便利条件能够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并能够通过难度评价与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此外,主观规范也能够通过行为态度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3)家庭禀赋特征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农业收入稳定性与农地的平均地块面积是影响农户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梅   陈桐璐   谢艳华  
【目的】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绿色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可针对性提升农户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积极性,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其行为响应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500份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户资源化利用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其行为响应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会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农户资源化利用认知三个维度对其行为响应的综合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知觉行为控制(0.378)、主观规范(0.238)和行为态度(0.182);不同规模、不同地形区域农户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即规模与地形区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为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应推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常态化,强化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行为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山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信息传播,创新媒体手段,推进数字化管理,推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全覆盖,并对小规模农户实施重点帮扶与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