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7)
- 2023(14526)
- 2022(11962)
- 2021(10946)
- 2020(9239)
- 2019(21005)
- 2018(20567)
- 2017(39415)
- 2016(21066)
- 2015(23058)
- 2014(22895)
- 2013(22429)
- 2012(20398)
- 2011(17960)
- 2010(17811)
- 2009(16489)
- 2008(16052)
- 2007(14392)
- 2006(12552)
- 2005(10869)
- 学科
- 业(93981)
- 济(91614)
- 经济(91513)
- 企(76457)
- 企业(76457)
- 管理(71567)
- 农(47319)
- 方法(41989)
- 数学(33829)
- 数学方法(33404)
- 农业(31506)
- 业经(31379)
- 财(28168)
- 中国(21786)
- 务(21144)
- 财务(21091)
- 财务管理(21064)
- 企业财务(20009)
- 技术(18477)
- 制(17902)
- 地方(17193)
- 策(16022)
- 和(15450)
- 划(15223)
- 理论(15202)
- 贸(15025)
- 贸易(15014)
- 易(14611)
- 体(13931)
- 环境(13076)
- 机构
- 学院(297583)
- 大学(288189)
- 管理(126007)
- 济(125771)
- 经济(123500)
- 理学(109574)
- 理学院(108620)
- 管理学(106963)
- 管理学院(106418)
- 研究(89140)
- 中国(71709)
- 农(61096)
- 京(58956)
- 财(55627)
- 科学(53490)
- 业大(48133)
- 农业(46568)
- 江(45105)
- 财经(44969)
- 中心(44424)
- 所(42553)
- 经(41039)
- 研究所(38513)
- 经济学(36976)
- 经济管理(35957)
- 北京(35718)
- 州(35247)
- 范(34578)
- 师范(34276)
- 经济学院(33702)
- 基金
- 项目(205637)
- 科学(165013)
- 研究(152107)
- 基金(151161)
- 家(130174)
- 国家(128958)
- 科学基金(114177)
- 社会(99276)
- 社会科(93989)
- 社会科学(93962)
- 省(82603)
- 基金项目(81131)
- 自然(73708)
- 自然科(72065)
- 自然科学(72050)
- 自然科学基金(70777)
- 教育(68747)
- 划(67515)
- 编号(61779)
- 资助(59832)
- 成果(46520)
- 创(45746)
- 部(45586)
- 重点(45468)
- 发(45301)
- 业(42642)
- 创新(42091)
- 国家社会(41243)
- 课题(40979)
- 制(39906)
- 期刊
- 济(142459)
- 经济(142459)
- 研究(79132)
- 农(62322)
- 中国(55369)
- 管理(47304)
- 财(45067)
- 农业(42467)
- 科学(40920)
- 学报(40741)
- 大学(33041)
- 学学(31879)
- 业经(30903)
- 技术(29677)
- 融(26423)
- 金融(26423)
- 教育(24335)
- 业(22513)
- 财经(21309)
- 经济研究(19844)
- 问题(19426)
- 经(18375)
- 技术经济(17279)
- 版(14724)
- 统计(14688)
- 农村(14473)
- 村(14473)
- 现代(14449)
- 财会(14427)
- 世界(14188)
共检索到42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玲 张云霞 盛奇 付巧玲 杜丽伟
从土壤质量的内涵出发,选取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质量、肥力与健康质量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加权指数和模型及综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开封市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开封市土壤质量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土壤环境质量1级到5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99.13%,0.39%,0.37%,0.05%,0.05%,仅极少量的城市郊区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肥力与健康质量1级到5级面积比例分别为0.35%,26.65%,46.27%,17.20%,9.53%;土壤综合质量1级到5级的面积比例依次为0.04%,26.50%,46.47%,17.34%,9.65%。本研究拓展了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月明 吴谷丰 江华 张馨远 徐剑波 李华兴
本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为例 ,应用 Arc 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 ,采用叠置分析方法 ,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 ,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 ,应用 Arc View 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灰关联 评价模型 土壤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玲 张少凯 张欢欢 张云霞 杜丽伟
本研究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大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球化学调查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根据研究区优质大蒜生长所需的土壤元素及其含量值,选取了污染元素As(砷)、Pb(铅)、Cd(镉)、Hg(汞)和Cr(铬)作为有害污染元素,全量B(硼)、S(硫)、Se(硒)、Zn(锌)和Cu(铜)作为有益元素,构建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大蒜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及种植区划。研究区域只有Pb、Cd的污染指数有小范围大于1,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99.07%的土壤处于安全无污染级别,0.93%的土壤存在污染,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2有益元素单项富集指数中S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元素处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少辉 赵建诚 苏文会 余林 严彦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了1 200,1 800,2 400和3 000株·hm-24个密度下毛竹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pH值、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等18个土壤质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密度梯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土壤密度以3 000株·...
关键词:
毛竹 密度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兵 李硕 李秀双 姜振辉 师江澜 田霄鸿
【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李扬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完善相应评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李扬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春林 张鑫 李卉 彭杰
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利用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 771名农民体验评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测算湖南省14市(州)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市(州)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评价表现出一定差异,信息内容维度指标差异最大,信息利用维度指标差异其次,信息技术维度指标差异最小。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建设应瞄准各地农民实际需求,以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提升服务质量,以先进适用技术利用创新服务方式,以农民信息能力培养激发服务需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兵 熊德祥 潘剑君
针对农用土地资源的特点,从土壤特性出发,结合环境设施等因素,运用模糊列联表模拟参评因素与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模糊聚类法综合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从质量方面对农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准确地评定宗地的等级水平,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模型)。以新疆库尔勒市5个乡的耕地资源质量评价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评价 模糊数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淑敏 谢瑞芝 李朝苏 杨锦忠 汤永禄 吴春 王灵便 李少昆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该地的耕作模式,为提高当地土壤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获取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产指标的影响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在不同土壤层次存在明显差别:0—1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毛管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10—2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渗水速率、土壤吸湿水、土壤紧实度;0—20 cm土层...
关键词: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成都平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洪峰 罗磊 候玉宝 付志超 谢辉 高学斌
在以往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栖息地、食物和人为干扰三个角度选择了与朱鹮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12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营巣树种、营巢树高度、夜栖树种、夜栖树高度、水田面积、湿地面积、海拔高度、食物丰富度、湿地水质、旅游活动、农药使用和生产活动。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2个影响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权重和分值以建立朱鹮栖息地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得分总和将栖息地分为最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和极不适宜五个等级。以朱鹮新扩散区内的城固孙坪和再引入区的宁陕寨沟野化放飞区为实例,应用这个评价体系对两处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孙坪是朱鹮的适宜栖息地,但农药使用和生...
关键词:
朱鹮 栖息地质量 评价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新向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开封市2004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14983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5.53%;其次是餐饮,为9.75%。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 790hm2,生态安全度为0.3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对研究结果采用旅游环境容量来进行判断,也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旅游地生态安全...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地 生态足迹分析 开封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立超 翟印礼
文章采用平均值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对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投入资源减量化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资源再利用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根据分项指标与综合评价的相关系数分析我国循环农业的工作重点所在并得出结论,同时也提出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耀奔 叶艳妹 吴次芳 胡一鸣 施昊坤 王巧若
研究目的: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耕地土壤质量水平,构建涵盖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等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实现土地整治区耕地土壤质量的科学评估。研究方法:最小数据集(MDS)、土壤实验以及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耕地土壤质量水平不是很高(SQ3);(2)土地整治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特征指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水平;(3)综合整治和传统耕作下的耕地分别具有最高(SQave=0.53)和最低(SQave=0.41)的土壤质量水平。研究结论:从微生物视角构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有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为耕地综合效益评估和土地整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鸿 尚杰
根据循环型农业的"3R"原则,以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能耗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黑龙江省循环型农业综合效率评价的输入指标,以农业总产值、耕地产出率、主要农作物单位产量作为输出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构建DEA模型,对黑龙江省16个地区的循环型农业的综合效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DEA 循环型农业综合效率 C~2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