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7)
2023(18776)
2022(15704)
2021(14503)
2020(12434)
2019(28349)
2018(28251)
2017(54317)
2016(29327)
2015(32752)
2014(32619)
2013(32405)
2012(29980)
2011(26710)
2010(26708)
2009(24988)
2008(24808)
2007(22670)
2006(19795)
2005(17465)
作者
(84367)
(71138)
(70317)
(66879)
(44671)
(34064)
(31955)
(27726)
(26804)
(25260)
(23956)
(23705)
(22398)
(22343)
(21849)
(21790)
(21349)
(20816)
(20510)
(20184)
(17482)
(17469)
(17303)
(16396)
(15923)
(15755)
(15712)
(15676)
(14345)
(14270)
学科
(124910)
经济(124768)
(107452)
管理(92247)
(88331)
企业(88331)
方法(54008)
(50536)
数学(44275)
数学方法(43769)
业经(36692)
(36109)
农业(33491)
中国(31510)
地方(27828)
(26347)
技术(24334)
(24260)
财务(24202)
财务管理(24158)
企业财务(22865)
(22699)
(21371)
贸易(21358)
理论(21170)
(20702)
(20486)
(20068)
(18980)
(18682)
机构
学院(418354)
大学(409662)
(172683)
经济(169055)
管理(165826)
理学(142573)
理学院(141110)
管理学(138813)
管理学院(138032)
研究(134785)
中国(105205)
(85579)
科学(83479)
(80971)
(78907)
(67827)
(66086)
业大(65404)
中心(64538)
农业(62662)
财经(62078)
研究所(61349)
(56147)
北京(52722)
(52276)
(51834)
师范(51715)
经济学(51552)
(48781)
经济学院(46744)
基金
项目(279505)
科学(221089)
研究(205287)
基金(201836)
(175256)
国家(173671)
科学基金(150397)
社会(130641)
社会科(123570)
社会科学(123537)
(114136)
基金项目(107760)
自然(97270)
自然科(95029)
自然科学(95005)
自然科学基金(93355)
教育(93228)
(92952)
编号(83779)
资助(81012)
成果(66028)
重点(62438)
(61895)
(61825)
(60838)
课题(57577)
创新(57209)
国家社会(53404)
科研(53346)
(52956)
期刊
(198088)
经济(198088)
研究(116705)
中国(83534)
(78873)
(64648)
学报(63903)
管理(63341)
科学(60378)
农业(53254)
大学(49110)
学学(46745)
教育(40298)
技术(39802)
(38589)
金融(38589)
业经(38459)
财经(30663)
经济研究(29219)
(28998)
问题(27018)
(26475)
技术经济(22940)
(21416)
科技(20747)
统计(19967)
商业(19737)
现代(19616)
(19401)
世界(19058)
共检索到62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二玲  史焱文  李小建  
基于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分析框架,通过对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91家农户和46家农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创新体系可以看做是由创新主体、创新网络以及创新内容三个部分组成。外地同行企业对农业集群创新起主导作用,而传统农户仅仅是用祖传技术或模仿;本地企业中创新地位异质性较高;政府在农业集群创新中的直接作用较小,但紧密的产学研结合,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合作网络来说,知识网络呈多核心结构,网络集中度和密度均较高。与农区制造业集群相比,农业创新更加依赖外地同行企业和市场需求,更重视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李二玲  李小建  
基于对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农户、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影响农户企业化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农户企业化是农户内生能力、外部契约关系和企业家精神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1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农户企业化的演变过程分为自给经营阶段、商业经营阶段、联户经营阶段和农业企业阶段。计量经济建模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的内生能力对农户的企业化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知识累积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自农户生产中的种植品种、技术人员和设备技术。②农户契约关系对农户企业化演变影响复杂。提供额外服务和市场可信度越大,农户企业化演变的可能性越小;而守密性越好,农户企业化演变的可能越大。③企业家精神也是促使农户企业化演变的显著因素。户主的学历与感知度越高,演变成企业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促进这些因素的充分发挥,才能使农户在组织和经营方式上真正转变为现代企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张少楠  陈强  
聚焦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以花木产业发展较突出的河南省鄢陵县为案例,利用大比例尺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统计General G指数、核密度估计法、齐夫指数、多元回归模型,对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75—2017年鄢陵县聚落空间分布表现为"整体随机、局部集聚"的特征,在规模上表现为"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分布特点,在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南北空间分布差异;(2)在空间体系关系演变上,鄢陵县聚落体系的齐夫指数随花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趋近于齐夫定律(q=1);(3)自然禀赋、花木种植历史基础、花木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村民人居环境改造意愿等是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焱文  李二玲  李小建  娄帆  陈晓燕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著,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著,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强海洋  杨海宾  李品  王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域生产组织形式和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现象,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以及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研究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国家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在分析研究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和打造区域产品品牌为主要途径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二玲  胥亚男  雍雅君  魏莉霞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尺度深入分析新世纪以来乡村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再造。主要结论为:(1)基于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农产品提质增效倒逼耕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并引致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再造。未来中国农业的转型方向将是规模化大宗农业与专业化精细农业并存;(2)无论是乡镇的非农化转型还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均可带来乡镇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利用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引致乡村的进一步转型。工业转型县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县以粮食和特色农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并形成了特色专业村或产业集群;(3)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更加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空间配置更加合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明霞  
河南省是作为中部崛起的省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几千年的农耕历程,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省,但是却一直不是农业强省。因此,既然作为农业大省,就应该从农业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利用河南省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增长。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较多,如我国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必须以电子商务推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必须把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相结合起来才行,而本文则认为农户是打破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慢的瓶颈。因此,笔者运用实际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分析农户在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和地位,以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基于行业知识基础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具有不同知识基础的鄢陵花木和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为例,探讨特色农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基于行业知识基础可将特色农业集群划分为综合偏符号和综合偏解析两类。农业产业集群因具有多维邻近性和产业融合特征,其知识基础的内在属性决定了特色农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以DUI模式为主还是以STI模式为主,进而决定了集群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化路径。(2)DUI模式主导下的综合偏符号型(如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在“四阶段”集群演化过程中,通过非正式的技术创新联系,推动网络结构由星型—小世界—多核心—多类型协同演变,形成本地嵌入式区域创新系统;STI模式主导下的综合偏解析型(如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则通过正式的技术创新连接,推动网络结构由极核—核心边缘—本地全球—多类型结构协同演变,形成网络式区域创新系统。(3)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集群,创建不同的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是推动特色农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形成并演化的有效手段,并使集群区域最终转变为乡村创新极。(4)无论是偏符号型还是偏解析型的特色农业集群,均应依托集群知识基础特点,基于集群创新系统理论来制定技术创新政策,以指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香荣  
[目的]弥补竞争力与驱动力同时对某一区域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不足,以期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构建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的重要值,据此权衡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及驱动因素。[结果]竞争力分析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产业规模>可持续性>农业旅游资源,是构成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体因素;驱动力分析表明:居民旅游需求>经济利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土地流转,是构成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驱动力的主要因素。[结论]虽然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较好,但集群竞争优势不明显,潜力空间巨大;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内部驱动力高于外部驱动力,但旅游需求、社会经济水平等外部因素仍然影响巨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永富  方湖柳  曾亿武  郭红东  
本文基于沭阳花木产业集群个案,探索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机理。农业产业集群在引进电子商务上具有一定优势,而电子商务的引进为农业产业集群带来新的需求条件、竞争环境、供应网络和服务体系,并使土地与空间得到进一步利用,农民企业家才能得到提升,政府扶持思路和行为发生调整,进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农业产业集群在引进电子商务上的优势,及时转变产业扶持思路与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新经济,努力为集群主体的电商创业和创新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双云  
2020年7月河南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在此背景下研究河南省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对提高河南省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归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信恒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提质增效、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农业短期乃至长期均衡、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同农业产业化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现实情况,通过对河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寻求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的最优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若愚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型经济形式,但它的运行也存在问题。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即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巨大资金缺口无法得到满足。本文以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户为样本,探索出农业产业化视角下的农户融资的多种模式,针对影响农户融资因素进行分析,解决目前存在的农户融资不畅、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农村融资渠道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伟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其对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必要的动力,农村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两者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对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进行联动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对其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方式进行初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政府职能,保证联动健康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联动投入;完善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宗渠  朱军  崔庆明  陈海军  赵惠东  周杰  王允  赵梅红  
文章概述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4种类型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速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营造农业产业化外在的科技氛围,培育实力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市场化政策,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内部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多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