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3)
- 2023(11838)
- 2022(10210)
- 2021(9486)
- 2020(8033)
- 2019(18250)
- 2018(18003)
- 2017(33889)
- 2016(18643)
- 2015(20791)
- 2014(20668)
- 2013(19917)
- 2012(17903)
- 2011(15903)
- 2010(15689)
- 2009(14072)
- 2008(13818)
- 2007(12048)
- 2006(10075)
- 2005(8876)
- 学科
- 济(65964)
- 经济(65852)
- 管理(57144)
- 业(51181)
- 企(43840)
- 企业(43840)
- 方法(31944)
- 数学(28131)
- 数学方法(27669)
- 财(22236)
- 农(17862)
- 制(17191)
- 中国(16784)
- 业经(15713)
- 学(15191)
- 务(14395)
- 财务(14344)
- 财务管理(14301)
- 企业财务(13506)
- 体(11921)
- 农业(11569)
- 理论(11436)
- 贸(11334)
- 贸易(11328)
- 技术(11152)
- 易(11063)
- 银(11053)
- 银行(11005)
- 环境(10897)
- 地方(10882)
- 机构
- 学院(253186)
- 大学(252159)
- 济(97495)
- 管理(95660)
- 经济(95422)
- 理学(82510)
- 理学院(81649)
- 研究(81574)
- 管理学(80028)
- 管理学院(79552)
- 中国(61160)
- 京(52033)
- 科学(52013)
- 财(48723)
- 农(44369)
- 业大(41154)
- 所(41026)
- 江(39396)
- 财经(38503)
- 中心(38429)
- 研究所(37238)
- 经(34939)
- 农业(34442)
- 北京(31915)
- 院(31460)
- 范(30706)
- 经济学(30510)
- 州(30307)
- 师范(30229)
- 财经大学(28775)
- 基金
- 项目(178179)
- 科学(138713)
- 基金(128322)
- 研究(127471)
- 家(114232)
- 国家(113280)
- 科学基金(96235)
- 社会(79565)
- 社会科(75349)
- 社会科学(75331)
- 省(70906)
- 基金项目(67811)
- 自然(63884)
- 自然科(62370)
- 自然科学(62353)
- 自然科学基金(61202)
- 教育(59635)
- 划(59511)
- 资助(52412)
- 编号(50753)
- 重点(41036)
- 成果(40334)
- 部(38911)
- 创(37812)
- 发(37555)
- 制(36364)
- 课题(35580)
- 科研(35545)
- 创新(35518)
- 大学(33593)
- 期刊
- 济(104083)
- 经济(104083)
- 研究(69458)
- 中国(48604)
- 学报(45381)
- 财(41209)
- 科学(39528)
- 农(38736)
- 管理(36049)
- 大学(34865)
- 学学(33286)
- 教育(27047)
- 农业(25407)
- 技术(23460)
- 融(20997)
- 金融(20997)
- 财经(19177)
- 业经(18076)
- 经(16417)
- 经济研究(15608)
- 问题(13996)
- 版(13673)
- 业(13324)
- 科技(13065)
- 林业(12816)
- 财会(12748)
- 业大(11747)
- 理论(11609)
- 技术经济(11177)
- 实践(10559)
共检索到366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岭军 胡欢甜 王民煌 葛露露 林宝平 何宗明 王夏怡
为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的营养限制因子,以3年生、14年生、21年生、46年生杉木为研究对象,运用内生长土芯法,监测杉木细根对不同施肥处理,即对照、+N溶液处理、+P溶液处理和+NPK混合溶液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试验进行12个月后,对照,+N、+P、+NPK处理的细根生物量变化范围依次为84.49155.10、102.90325.06、82.39128.69、61.70115.20 g·m-2,其中+N处理细根生物量变化最大.总生物量表现为对照>+N处理>+P处理>+NPK处理,杉木细根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大表
关键词:
杉木 内生长圈 养分限制 蛭石 细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奇 李际平 曹小玉
以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4种分布函数分别对3个林龄9块样地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偏度系数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偏向中小径阶,6年生杉木偏度最大,13年生偏度最小。峰度系数6年生杉木均为正值,直径分布较集中,13年生、20年生杉木大都为负值,直径分布较离散。6年生杉木用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拟合效果好,13年生杉木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好,20年生杉木拟合效果均不理想。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直径分布 分布函数 林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紫薇 焦鹏宇 高李文 郭文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目的]探讨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及根际效应随杉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7、15、24、34 a)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水解酶(PRO)、脲酶(UR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硝酸还原酶(NR)),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林龄和根际对6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杉木根际土壤BG、NAG、PRO、URE和LAP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15 a杉木林土壤NR活性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7 a和34 a杉木林(p<0.05)。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是碳氮比与铵态氮含量。[结论]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阶段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最低,说明在受氮沉降影响严重的中亚热带地区,氮仍可能是杉木速生期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今后的营林施肥措施上,应把重点放在中龄林阶段,以满足杉木对氮的需求,达到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
杉木 林龄 氮 土壤酶 根际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林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飞 陈爱玲 李芳芳 张莉莉 谢书妮 张海燕 曹光球
分析了酸雨区不同林龄(1、5、10、15 a)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表现为15 a>10 a>5 a>1 a,1 a与5 a差异不显著;同一林龄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季节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冬季>春季>夏、秋季,夏、秋季间无明显变化.杉木人工林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含量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规律与交换态铝相似.同一土层深度同一林龄不同季节杉木工人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活性铝含...
关键词:
酸雨 杉木 人工林 土壤活性铝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超 张勇强 宋立国 厚凌宇 孙启武
以江西大岗山5种林龄(6、15、25、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碳氮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一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幼龄林阶段碳氮储量最高。各林龄0~4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幼龄林85.38 t·hm-2,过熟林79.77 t·hm-2,成熟林71.62 t·hm-2,中龄林62.30 t·hm-2,近熟林60.97 t·hm-2。各林龄氮储量分别为:幼龄林5.83 t·hm-2,过熟林5.50 t·hm-2,成熟林5.47 t·hm-2,近熟林5.10 t·hm-2,中龄林4.62 t·hm-2。碳氮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管理以及固碳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林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超群 焦如珍 董玉红 厚凌宇 赵京京 赵世荣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林龄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武夷山脉选择3、12和38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 cm)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利用碳源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96~168 h培养时间内,3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12年生和3年生(P0.05)。热图分析结果表明:38年生和12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代谢31种碳源底物,而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仅能代谢19种碳源底物。环境因子中,土壤pH、全氮、速效钾和碳氮比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结论】38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最高,3年生最低,pH、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碳氮比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因此林龄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和非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保国 贾宏炎 郝建 李运兴 庞圣江 刘士玲 张培 牛长海 蔡道雄
【目的】探明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林龄柚木人工林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和心材高度的生长变异特征,以期为了解该区域柚木心边材发育特征、心边材量预测及高质量、大径级柚木目标树的高效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大青山10、18、31和41年生柚木人工林平均木的解析木为研究对象,对心、边材的方位变异和心、边材量的株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曲线估计法拟合心、边材量与横截面直径、总年轮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柚木心、边材生长变异特征。【结果】各林龄柚木树干心材半径主要为北向最大,边材宽度则主要为北向和东向最大,各林龄内,树干4个方位的心材半径、边材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 05)。各林龄柚木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面积均表现为随树高增加持续减小,边材宽度在树干基部(0~1 m)明显偏大,且在树干一定区域内保持相对稳定。林分心、边材量总体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林分间除边材宽度差异不显著外(P>0. 05),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面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31年生)心材量的变化。研究认为41年生柚木心材仍有很大增长潜力,若要达到高质量、大径级的培育目标,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
关键词:
柚木 林龄 生长特征 心材 边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并在贝叶斯法中考虑无信息先验分布和有信息先验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而且基于有信息先验分布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要略好于无信息先验分布。这是因为利用生长模型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利用传统的估计方法分析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稳定性比较低,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贝叶斯法综合利用了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而传统法仅利用了样本信息,而且贝叶斯法把模型参数看作是随机变量,更能反映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本质,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可靠性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蓝伟立 陈块明 林开敏
[目的]探究不同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枝条发育的影响,为杉木无节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的林分保留密度:1 200株·hm~(-2)(间伐强度为67%, L)、1 800株·hm~(-2)(间伐强度为51%, M)和2 250株·hm~(-2)(间伐强度:27%, H),间伐后的第5年,在各样地内选取标准木进行观测,探讨不同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对杉木枝条发育的影响。[结果]1)枝条总量、8 m以下枝条数量、8 m以上枝条数量、死枝数量、活枝数量均表现为:L>M>H,枯枝率表现为H>M>L;2)基径随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L与H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L的枝长大于M和H,说明低的林分保留密度更有利于枝条生长;3)活枝枝条基径和枝长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死枝枝条基径和枝长线性相关性较小。4)死枝的基径、枝长、数量与活枝数量随树干垂直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的基径与枝长随垂直高度的增大而减小,H、M的分枝角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5)死枝与活枝的基径、枝长与分枝角在南部区域(90°~225°)整体大于北部区域,但枝条数量在东部区域(0°~180°)大于西部区域。[结论]要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调整杉木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高的林分保留密度会抑制枝条基径和数量的生长,从而减少节子的大小和数量,提高木材质量。在杉木幼龄期时可以对林木进行修枝,以减少宿存枝条,达到提高木材质量、培育无节材的目的,综合本研究的3种间伐保留密度,其中1 800株·hm~(-2)的林分保留密度更适宜培育无节大径材。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枝条发育 无节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伟 周根苗 易烜 齐战涛 吕勇
【目的】基于湖南省永州市7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的调查数据,构建含气候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为后续研究气候因子对杉木树干削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4个备选基础模型中选取1个最优的作为基础模型,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显著的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将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添至最优的基础模型中,确定最优的随机效应添加形式,从而构建含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结果】Kozak(2004)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其Ra2为0.959 5;夏季平均最高温(Txmax)、生长积温(DD5)为影响树干削度显著的气候因子。单含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的Ra2为0.971 0,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57 2、0.546 7,而含气候因子和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Ra2为0.981 6,RMSE和MAE分别为0.603 4、0.431 2,相比最优基础模型Ra2提升了2.3%,RMSE降低了32.56%,MAE降低了34.56%;相比单含林分密度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干削度方程Ra2提升了1.1%,RMSE降低了20.31%,MAE降低了21.12%。【结论】含气候因子的杉木树干削度方程的构建表明气候因子对树干削度有显著影响,其既提升了模型的拟合精度,同时也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林业数表的编制,为后续研究将气候因子添至削度方程中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景芳 童书振
利用近些年来在南方14省(区)有关单位搜集的杉木人工林(实生)标地4465块材料,以杉木带、区及地位指数表为分类基础,编制了5组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表(南带,北带及中带东区、中区、西区各编一组)。各表标准差大部分在±5%以下,最大不超过±7.8%。并根据各带、区生长过程表,提出经营意见及间伐、主伐年龄。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璐嘉 黄志群 何宗明 王夏怡 刘桌明 刘瑞强 肖好燕
【目的】研究5个不同林龄(3,8,14,21,46年)、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3年生)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根据它们对氮循环等过程的指示作用来探索不同林龄、叶龄杉木人工林氮循环过程及氮饱和程度的差异,从而为不同生长阶段杉木人工林制定施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5块相互毗邻的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龄的林分内分别设置4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分别采集不同林龄杉木活叶并根据"主干法"将采集的杉叶分为不同叶龄,然后在每个小区内采集0~10 cm深度土层的土样,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它们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用...
关键词:
年龄序列 杉木 稳定同位素 氮饱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娟 闫文德 项文化 谌小勇 雷丕锋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地内3块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每块样地内采用"品"字形布点,按0~20,20~40和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之间的计量比。【结果】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14~19.52 g·kg-1,全氮含量为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