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28)
2023(22755)
2022(19490)
2021(17853)
2020(15293)
2019(34665)
2018(34334)
2017(66049)
2016(36054)
2015(40212)
2014(39950)
2013(39690)
2012(36299)
2011(32732)
2010(32999)
2009(30937)
2008(30451)
2007(27133)
2006(24092)
2005(21688)
作者
(107112)
(89529)
(88961)
(84605)
(56883)
(42922)
(40167)
(34867)
(33948)
(32014)
(30660)
(29978)
(28734)
(28562)
(28009)
(27412)
(26536)
(26523)
(25722)
(25659)
(22314)
(22285)
(21870)
(20441)
(20044)
(19945)
(19912)
(19825)
(18298)
(17617)
学科
(156742)
经济(156547)
(115668)
管理(113790)
(100078)
企业(100078)
方法(67292)
数学(56445)
数学方法(55604)
(43539)
(42591)
业经(38917)
中国(37646)
(32514)
(32503)
地方(30298)
农业(29272)
(28835)
财务(28740)
财务管理(28694)
企业财务(27259)
理论(26262)
(25629)
贸易(25613)
(24849)
技术(24566)
(24285)
(23030)
银行(22949)
(22843)
机构
学院(519288)
大学(517902)
(212302)
经济(207824)
管理(200628)
研究(175665)
理学(172789)
理学院(170848)
管理学(167489)
管理学院(166540)
中国(132784)
(110191)
科学(110039)
(99648)
(94251)
(90217)
研究所(81862)
业大(81269)
中心(79382)
财经(78772)
(78673)
农业(74138)
(71560)
北京(69109)
(64633)
经济学(64503)
师范(63853)
(63288)
(62366)
财经大学(58245)
基金
项目(348116)
科学(272635)
基金(252740)
研究(247475)
(223060)
国家(221210)
科学基金(189115)
社会(156583)
社会科(148418)
社会科学(148374)
(136585)
基金项目(132832)
自然(125147)
自然科(122281)
自然科学(122245)
自然科学基金(120082)
(114794)
教育(113946)
资助(105408)
编号(99060)
成果(80082)
重点(78421)
(75866)
(73727)
(72934)
课题(68829)
创新(67888)
科研(66981)
国家社会(64773)
教育部(64590)
期刊
(239735)
经济(239735)
研究(151131)
中国(101674)
学报(88073)
(85926)
(80009)
科学(78568)
管理(78495)
大学(66486)
学学(63248)
农业(58348)
教育(51725)
技术(46667)
(45930)
金融(45930)
财经(39746)
经济研究(38492)
业经(38322)
(34221)
(32490)
问题(30489)
技术经济(27131)
(25841)
统计(25340)
科技(24366)
图书(24137)
(23292)
现代(23263)
理论(22933)
共检索到774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湘君  曾国平  
我国现有生产性服务业是否有效地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借助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投入变量引入制造业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推导出投入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增长率呈正比。最后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投入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测算,发现目前我国只有"金融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效果不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侯淑霞  王雪瑞  
本文利用中国2010、2011年截面数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集聚理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立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但尚未产生拥挤效应。因此,加强省际合作、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等应成为中国经济规划的合理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峰  阳立高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萍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矫萍  林秀梅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协同集聚的产业属性和空间属性,分析二者协同集聚影响制造业增长的传导机制,并利用2004-2013年我国24个省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二者的协同集聚关系及二者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我国省际间存在协同集聚现象,制造业FDI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FDI集聚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协同集聚效应能够促进制造业增长,尽管对制造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大,但其在促进本地区制造业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地区制造业的增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斗  李维露  吴庆帮  
本文以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这一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存在门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存在门槛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效率依旧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城市间吸收能力差距的影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减弱。进一步将全国样本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和相邻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为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强  吴心怡  
基于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8-2013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虽整体偏低,但是对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两业协调发展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更为突显。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两业互动融合,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帝文  张建鹏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后向关联调节效应研究了国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由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限制相对较多,相比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度较低;其次,实证结果表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增长,但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对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基于异质性研究发现,后向关联的调节效应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重工业样本中最为显著。结合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或随着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后向关联度的提高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高雅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间对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共生的均衡状态。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在不考虑种群自身进化的影响下,构建受产业间共生作用和共生环境双重影响的Logistic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不同共生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演化规律,最终测算共生寿命,揭示产业间达到稳定共生的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对共生作用系数的仿真模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所有共生模式的进化终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选择的最稳定最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共生度的测算,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将在2040年左右过渡到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国平  杨诗宇  景宏鑫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效应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FDI中的5个子行业、我国制造业中的15个子行业2003—201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不强。分行业看,金融业FDI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较大,且两种效应均呈上升趋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也较强,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关联效应则不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