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9)
- 2023(12711)
- 2022(10596)
- 2021(9853)
- 2020(8328)
- 2019(18986)
- 2018(18602)
- 2017(36645)
- 2016(19196)
- 2015(21198)
- 2014(20671)
- 2013(20104)
- 2012(17977)
- 2011(15831)
- 2010(15569)
- 2009(13988)
- 2008(13082)
- 2007(11443)
- 2006(9723)
- 2005(7853)
- 学科
- 济(80898)
- 经济(80818)
- 业(59904)
- 管理(50975)
- 农(47439)
- 企(38328)
- 企业(38328)
- 方法(37373)
- 数学(34131)
- 数学方法(33696)
- 农业(31564)
- 业经(21949)
- 中国(20241)
- 财(19583)
- 地方(17070)
- 制(16710)
- 贸(13576)
- 贸易(13571)
- 易(13256)
- 银(13157)
- 银行(13149)
- 技术(12622)
- 行(12574)
- 融(12233)
- 金融(12232)
- 体(12157)
- 环境(12052)
- 学(12038)
- 务(11788)
- 财务(11754)
- 机构
- 学院(258867)
- 大学(253121)
- 济(111073)
- 经济(109073)
- 管理(108118)
- 理学(95340)
- 理学院(94518)
- 管理学(92946)
- 管理学院(92491)
- 研究(78845)
- 中国(62336)
- 农(57881)
- 京(49588)
- 财(47869)
- 科学(47500)
- 农业(44198)
- 业大(43979)
- 中心(41264)
- 财经(39471)
- 江(37549)
- 所(36728)
- 经(36510)
- 经济学(34146)
- 研究所(33658)
- 经济管理(31615)
- 范(31450)
- 经济学院(31283)
- 师范(31169)
- 财经大学(29522)
- 州(29034)
- 基金
- 项目(190440)
- 科学(152782)
- 研究(141051)
- 基金(140896)
- 家(121706)
- 国家(120641)
- 科学基金(106283)
- 社会(93456)
- 社会科(88537)
- 社会科学(88512)
- 省(76650)
- 基金项目(75697)
- 自然(67483)
- 自然科(66041)
- 自然科学(66026)
- 自然科学基金(64799)
- 教育(63278)
- 划(61807)
- 编号(57404)
- 资助(55790)
- 成果(43647)
- 部(42999)
- 重点(41993)
- 发(41529)
- 创(40406)
- 国家社会(39647)
- 创新(37717)
- 人文(37299)
- 教育部(37168)
- 课题(37136)
- 期刊
- 济(115243)
- 经济(115243)
- 研究(66314)
- 农(60511)
- 中国(46323)
- 农业(41468)
- 学报(37605)
- 科学(35523)
- 财(34805)
- 管理(33129)
- 大学(30603)
- 学学(29362)
- 业经(26631)
- 融(26091)
- 金融(26091)
- 技术(22915)
- 教育(19915)
- 业(19358)
- 财经(18137)
- 问题(16771)
- 经济研究(16411)
- 经(15587)
- 农村(14106)
- 村(14106)
- 农业经济(13996)
- 版(13331)
- 统计(13058)
- 技术经济(12890)
- 资源(12826)
- 世界(12390)
共检索到358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寒 程娟娟 刘璨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配置和林地流转的农户决策模型,在内生性视角下阐述了非农就业对林地流转的影响机制,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说。并利用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9个省份开展的大样本多年份连续监测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非农就业的内生性以及林地流转数据的截取性,本文采用了IV-T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结果显示,非农就业行为对林地流入决策产生了负向影响,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反,非农就业对林地流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正向影响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林地流入决策还显著受交易成本、木材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寒 杨红强 陈海滨 刘晶 许时蕾 刘浩 刘璨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的市场交易行为并未如政策预期。为了探讨非农就业是否阻碍了林地流转,本文构建了双内生农户决策模型,并利用国家林业局对全国9省区1497个农户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林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的双内生性、以及被解释变量的数据删截性问题,采用了多方程系统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林地流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反,非农就业对林地流出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与林地流转契约的长期性和林地生计保障功能密切相关;无论是对流入还是流出,交易成本都是一个重要的负向因素,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其他显著影响林地流转的因素还包括工资水平、林木价格、林地面积、林地细碎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这些因素对林地流入和流出的影响方向相反。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林地流转不活跃的经济机理,为后续配套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时蕾 张寒 刘璨 杨红强
基于非农就业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农就业——营林投入”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省(区)1497户林农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农户林地投入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对林地的劳动投入积极性,但对资本投入的增加并不显著。这种效应对不同程度非农就业的农户具有差异性。对于纯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地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显著增加,表现出产权激励效应;对于非农户,由于退出效应的作用,改革导致了非农户的资本投入显著下降了约36%;对于I兼农户,其劳动投入的减少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反映出林权改革的要素替代效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农户营林积极性提高的制度环境,但并非充分条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会导致产权的正向激励机制受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巍 陈珂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后,森林保险成为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应对林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随着林地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非农就业趋势的演化,这两项因素都可能对林业保险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2018年福建、浙江和辽宁三省465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林地确权对其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影响受到林地确权的调节作用,已确权农户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负向影响趋势减弱;按照非农就业、林业依赖度和林种结构对农户分层,林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水平低、林业依赖度高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作用显著。林地确权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影响为后续瞄准目标群体完善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自强
森林资源丰富与贫困聚集并存,且"均山"改革下的林地细碎化又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而通过林地流转实现贫困缓解却存在树种依赖。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监测数据,在分树种测算农户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将林地流转引发的效率变化对农户经营收入影响产生的绝对减贫效应和相对减贫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林地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同农户间的效率差异明显;经营杉木与松木的农户通过林地流转能够实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缓解,但对经营果树而言,生产效率更高的农户从林地流转中获益更多,形成相对剥夺,农户间相对贫困加剧;毛竹经营不存在规模依赖,林地流转也不存在减贫效应。林地流转的政策鼓励需要考虑利益导向,同时关注村庄内部的不平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娟娟 许时蕾 刘晶 张寒
利用9省18县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林地细碎化程度变动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考虑到林地细碎化程度的变动具有内生性,倾向值匹配方法被采用。结果显示,林地细碎化程度的改善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013年,林地细碎化程度的改善引致了农户单位面积林地的投劳量增加了约10%,单位面积的资本投入量增加了约35%,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上述处理效应的释放是一个较为缓慢的动态调整过程,在集体林改的初期阶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估计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处理效应大于劳动投入的处理效应,这种现象与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婷婷 李桦
基于9省18县市2009~2013年1452户农户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论证了非农就业地理距离,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对于农户林业投入行为会产生的影响。基于研究得出结论:非农就业的地理距离越远,家庭外出务工指数越高,对家庭林业投入产生的负向作用越大;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中,林权贷款以及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农户林地面积、所在村到县城距离、是否为山区、是否获得林权贷款以及是否参与林地流转都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推动农户本地非农就业以及推动林地流转与林权贷款等配套改革措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凯 张升
从人力资本、资源禀赋、机会成本、制度约束、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集体林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基于理论分析,采用辽宁、湖南、江西、福建、云南、陕西和甘肃7省3500个农户样本数据,选取相应变量构建二元Logit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影响农户林地转入和林地转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林地转入模型结果表明,在户主个人特征和家庭生产资源禀赋方面,户主是否为干部、户主个人年收入、家庭留守劳动力、家庭林地面积对林地转入具有正向影响;家庭非林收入比重、家庭耕地面积对林地转入具有负向影响。在制度约束方面,林权证、林权纠纷和采伐指标等对林地转入具有显著影响。在林业扶持政策方面,造林补贴、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均对农户林...
关键词:
集体林地 流转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成军 何秀荣 徐秀英 王世群
我国农地经营权的放开使农民间自发的林地流转现象发展起来,本文研究目的是检验分林到户带来的林地细碎化是否导致了林地生产规模过小从而在林地流转中出现规模报酬递增?即林地流转中是否表现为多入少出现象?本文利用来自浙江省两个县(市)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林地流入与林地规模显著正相关,而林地流出与林地细碎化程度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确实表现为多入少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地规模经营,但同时发现林地流转还受非农比较收益和风险规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林地规模报酬 林地流转 浙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明艳 陈利根 石晓平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其区分为配置效应、兼业效应、投资效应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户的投资结构,特别是增加了雇佣劳动和机械对自家劳动投入的替代,但没有明显提高总土地投入水平,影响土地投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经济收益而不是投资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对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但要释放劳动力转移的土地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效应并将非农就业带来的投资能力转变为现实投资,必须在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同时配合农产品市场化、农业新技术供给等发展农业的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来友 饶芳萍 马贤磊 石晓平
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农户非农就业类型的角度切入,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东北部3个村3次农户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分析表明,本地务工和外出务工均会带来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数量约束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但本地务工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和数量约束效应均小于外地务工。本文首先利用双变量Proboit模型对调研农户非农就业决策与土地流转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农户外出务工决策与土地流入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二者之间是联立的;然后采用工具变量法,并利用Probit模型对不同非农就业类型与农地流转的关系进行回归,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本地务工和混合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入和流出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应发展城镇非农产业,吸引农户异地转移就业,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来友 饶芳萍 马贤磊 石晓平
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农户非农就业类型的角度切入,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东北部3个村3次农户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分析表明,本地务工和外出务工均会带来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数量约束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但本地务工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和数量约束效应均小于外地务工。本文首先利用双变量Proboit模型对调研农户非农就业决策与土地流转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涛 卓云霞 王洁晶
农地流转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农地流转对村庄环境和非农就业的影响仍缺乏精细化考察。基于2014—2015年我国13个省份的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村庄环境对农地流转具有多重影响。经济发达的村庄不仅农地流转更活跃,且更容易吸引外来农业投资;制度化的确权颁证能够促进农地流转,现实中的土地频繁调整虽会抑制农地转入,却促进了农地转出。(2)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影响的路径和强度因就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自雇型和远距离外出务工的效应强于受雇型和就地就近非农化;外出务工者对老家的汇款显著促进了农地转出,但对农地转入并无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永乐 刘宇浩
文章在理论部分通过建立家庭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购买农业机械之间的关系,指出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户购买农机。进一步,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两部分模型与Tobit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农户购机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能够对农户的购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流转面积每增加1亩,农户购买农机的投入会上涨0.88%,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每上升1人,农户购买农机的支出随之上升2.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的退耕还林农户林地生产技术效率分析——来自四川省雅安市农户调查数据
非农就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地流转——基于湘皖苏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农户非农就业充分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的分析
就业风险与就业身份选择——基于湖南省2015—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农地价格幻觉:由价值评价差异引发的农地流转市场配置“失灵”——基于全国9省(区)农户的微观数据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基于动力视角的研究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湖南林地干旱动态监测研究
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省域内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
林地确权方式、补贴政策感知与林农山林经营积极性——来自四川省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