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0)
- 2023(18058)
- 2022(15602)
- 2021(14778)
- 2020(12445)
- 2019(28424)
- 2018(28176)
- 2017(55297)
- 2016(29661)
- 2015(33330)
- 2014(32996)
- 2013(32149)
- 2012(29612)
- 2011(26531)
- 2010(26777)
- 2009(24572)
- 2008(23801)
- 2007(20932)
- 2006(18467)
- 2005(16132)
- 学科
- 济(115271)
- 经济(115147)
- 管理(89168)
- 业(86363)
- 企(71378)
- 企业(71378)
- 方法(53331)
- 数学(46479)
- 数学方法(45851)
- 中国(33596)
- 农(32924)
- 财(31542)
- 业经(26207)
- 制(23893)
- 技术(23351)
- 地方(23227)
- 学(22777)
- 贸(21997)
- 贸易(21982)
- 农业(21975)
- 易(21408)
- 银(20032)
- 银行(19984)
- 理论(19843)
- 务(19217)
- 财务(19140)
- 财务管理(19100)
- 行(19044)
- 融(18077)
- 金融(18074)
- 机构
- 学院(412495)
- 大学(412345)
- 济(168228)
- 管理(166137)
- 经济(164537)
- 理学(143732)
- 理学院(142220)
- 管理学(139807)
- 管理学院(139037)
- 研究(134231)
- 中国(101887)
- 京(86869)
- 科学(80363)
- 财(79742)
- 所(65380)
- 财经(63270)
- 中心(61764)
- 农(61305)
- 江(60597)
- 研究所(59148)
- 业大(58486)
- 经(57569)
- 北京(54834)
- 范(54020)
- 师范(53561)
- 经济学(50499)
- 院(49431)
- 州(48906)
- 农业(47546)
- 财经大学(47052)
- 基金
- 项目(278819)
- 科学(220665)
- 研究(208421)
- 基金(201873)
- 家(174005)
- 国家(172506)
- 科学基金(149588)
- 社会(131326)
- 社会科(124478)
- 社会科学(124450)
- 省(109244)
- 基金项目(106709)
- 教育(96890)
- 自然(96026)
- 自然科(93823)
- 自然科学(93799)
- 自然科学基金(92140)
- 划(91277)
- 编号(85983)
- 资助(83017)
- 成果(70005)
- 部(62095)
- 重点(61870)
- 创(60559)
- 发(59671)
- 课题(59102)
- 创新(55966)
- 教育部(53862)
- 国家社会(53564)
- 项目编号(53155)
- 期刊
- 济(182785)
- 经济(182785)
- 研究(123927)
- 中国(80281)
- 管理(62521)
- 财(60157)
- 学报(59210)
- 科学(56292)
- 农(54682)
- 教育(50317)
- 大学(46313)
- 学学(43399)
- 融(38165)
- 金融(38165)
- 技术(37966)
- 农业(37928)
- 业经(30875)
- 财经(30338)
- 经济研究(29688)
- 经(26021)
- 问题(23712)
- 科技(21154)
- 技术经济(20704)
- 图书(20657)
- 理论(20107)
- 业(19313)
- 商业(18848)
- 贸(18712)
- 现代(18613)
- 实践(18258)
共检索到606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宏洲 冯学钢
文章运用内生增长理论针对当前阶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科技创新一般通过经济体系内部的知识外溢等四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指出了我国当前一段时期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内生增长 科技创新能力 作用机制 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钦礼
迄今为止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中 ,虽然已分别有了产品种数扩大的内生增长模型和产品质量改进的内生增长模型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还没有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能同时将这两种类型的科技创立新全都包含进去。因此 ,给出一个同时包含两类科技创新的统一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就是当前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此统一模型表明 ,导致产品种类增加的新产品发明创新和导致现有产品质量提高的生产工艺革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其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在创造供给的同时 ,也创造了需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 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兴 赵涛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本支持能力、结构资本支持能力和物质资本支持能力。笔者将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投入,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和动态增长方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灵 闫烁 杨冕
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为探讨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动力”与“方向”问题,本文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以及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将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论证金融发展的融资动力、环境规制的偏向性绿色调节以及两者协同的作用机制,并使用省份—细分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为工业部门的研发投入提供融资动力,但无法引导其进行偏向性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具有偏向性绿色调节作用,能够引导工业部门进行偏向性绿色技术创新,其中,“污染税收+绿色技术补贴”的环境政策组合调节效果最好。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存在协同作用机制,能够形成“准绿色金融”路径,引导更多资源投入绿色技术研发,从而促进工业部门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绿色金融试验区和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与绿色金融形成互促或替代效应,而在金融发展中低水平地区则不起作用;对于清洁型产业,“环保法规+绿色技术补贴”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最显著,而对于污染型产业,“环保法规+污染税收”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更能有效引导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仍面临过剩压力、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等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亦表明,中国的产品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互动作用。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向内生型良性增长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产品创新 内生增长 VECM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纪尧 周圆 樊凯欣
本文研究中国研发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提升效果。本文选择财政研发资助政策、专利保护、汇率、货币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内生增长DSGE模型框架下分析其对研发创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政策无法有效促进研发,在长期并不能有效提升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对技术的影响呈现中性,因而,保持汇率和货币政策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依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财政研发资助的提高有助于刺激短期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但由于研发资助的提高引起了研发部门的拥挤效应,降低了国内研发部门的研发效率,因而从本文可以看到研发资助比例提高后,TFP增长率和总产出增长率提高幅度有限;专利保护强度提高存在显著的研发促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但是会对短期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效应。为了使专利保护政策在生产率促进方面发挥最好的效果,降低其负面效应,需要为其搭配适当的逆周期财政、货币调控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敬学 毛世平 王志丹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项目实施周期过短、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明确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地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学研究、加快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增强科技战略储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近年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引发了对内生增长的平衡增长路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本文建立三部门一致增长模型,研究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研究表明:内生增长经济均衡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存在多重均衡的可能;当资源约束限制总生产保持长期常规模回报水平时,只有当知识生产部门的增规模回报率充分大,足以抵消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报酬减少的影响,总体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正的内生增长,知识生产部门的增规模回报的强度与物质资本在知识生产中的弹性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文章提出了不同的长期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解释,可以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近年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引发了对内生增长的平衡增长路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本文建立三部门一致增长模型,研究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研究表明:内生增长经济均衡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存在多重均衡的可能;当资源约束限制总生产保持长期常规模回报水平时,只有当知识生产部门的增规模回报率充分大,足以抵消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报酬减少的影响,总体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正的内生增长,知识生产部门的增规模回报的强度与物质资本在知识生产中的弹性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文章提出了不同的长期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解释,可以一致地解释近现代长期经济发展主要阶段的动态发展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国华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产品创新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汤启萍
界定了文化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从文化视角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三个因素,提出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三项主张和策略。
关键词:
文化 研究生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迪鸿 俞鸿涛
从创新过程的视角,总结科技服务业在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非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特点及服务需求,提出面向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创新 创新过程 科技服务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婷婷 王虹 干胜道
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与引导效应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两个视角研究税收优惠与创新质量提升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从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对创新质量数量与结构的平衡促进作用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未能借助税收优惠实现创新质量的结构优化;创新投入在税收优惠与创新质量结构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市场化进程对这种作用机制产生调节效应。市场化进程低的非高新技术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和外部资源条件均处于劣势,更依赖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资源配置得以改善,创新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降低,企业对外部政策支持的依赖减弱。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元化的税收优惠策略和差异化的税制设计引导企业从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实现创新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自身也需更新创新意识,注重事关长远发展的创新数量与创新结构之间的平衡,提升创新失败容忍度,预留机动财力,实现创新质量的结构升级。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创新质量 数量增长 结构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柳林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以经济内生增长理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理论等为依据,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对比实证研究,探讨创新驱动广西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广西实体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创新驱动供给短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运营成本快速上涨、机制改革亟待深化的问题,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内生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大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动力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文章构建包含7部门的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内生增长研究框架,将创新驱动、资源束缚、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转化为现实条件下的动态最优化求解,通过数理推导和模拟检验,揭示科技创新驱动和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机理,通过比较两种发展模式下的稳态增长差异,检验制度创新的贡献。研究显示,假以必要的条件,科技创新驱动和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均存在最优解;相比较而言,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更优,制度创新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平均贡献率为16.48%。双轮驱动具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制度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