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9)
- 2023(14966)
- 2022(12607)
- 2021(11677)
- 2020(10041)
- 2019(22994)
- 2018(22744)
- 2017(43760)
- 2016(23920)
- 2015(26880)
- 2014(27076)
- 2013(26885)
- 2012(24898)
- 2011(22505)
- 2010(22573)
- 2009(20801)
- 2008(20933)
- 2007(18655)
- 2006(16021)
- 2005(14309)
- 学科
- 济(103551)
- 经济(103440)
- 管理(69940)
- 业(67284)
- 企(55157)
- 企业(55157)
- 方法(50487)
- 数学(44185)
- 数学方法(43610)
- 农(26175)
- 财(25696)
- 中国(24931)
- 学(24158)
- 地方(21082)
- 业经(20499)
- 技术(18958)
- 农业(18167)
- 制(17699)
- 理论(17638)
- 贸(17329)
- 贸易(17325)
- 易(16790)
- 和(16388)
- 务(16374)
- 财务(16320)
- 财务管理(16286)
- 企业财务(15512)
- 环境(15348)
- 融(14845)
- 金融(14841)
- 机构
- 大学(355839)
- 学院(351911)
- 济(143112)
- 经济(140028)
- 管理(134479)
- 研究(120288)
- 理学(116900)
- 理学院(115501)
- 管理学(113212)
- 管理学院(112536)
- 中国(87475)
- 科学(76314)
- 京(75260)
- 财(64280)
- 所(61578)
- 农(61507)
- 研究所(56558)
- 中心(54922)
- 业大(54703)
- 江(52720)
- 财经(52414)
- 农业(48698)
- 经(47700)
- 范(47443)
- 师范(46937)
- 北京(46495)
- 经济学(45097)
- 院(43540)
- 州(41773)
- 经济学院(40933)
- 基金
- 项目(241778)
- 科学(190583)
- 基金(176865)
- 研究(171705)
- 家(156182)
- 国家(154972)
- 科学基金(132200)
- 社会(109009)
- 社会科(103394)
- 社会科学(103364)
- 省(94155)
- 基金项目(93349)
- 自然(87412)
- 自然科(85324)
- 自然科学(85289)
- 自然科学基金(83789)
- 教育(80613)
- 划(80189)
- 资助(73160)
- 编号(68252)
- 重点(55613)
- 成果(55120)
- 部(54206)
- 发(52003)
- 创(50284)
- 课题(47445)
- 创新(47204)
- 科研(47025)
- 教育部(46057)
- 国家社会(45776)
- 期刊
- 济(149787)
- 经济(149787)
- 研究(97937)
- 中国(65800)
- 学报(60231)
- 科学(54826)
- 农(53344)
- 财(50770)
- 管理(47178)
- 大学(44717)
- 学学(42170)
- 教育(38591)
- 农业(36642)
- 技术(32570)
- 融(26841)
- 金融(26841)
- 财经(25958)
- 经济研究(23901)
- 业经(22738)
- 经(22400)
- 业(19929)
- 问题(19914)
- 技术经济(18656)
- 统计(17868)
- 版(17859)
- 资源(17633)
- 图书(16955)
- 科技(16772)
- 策(16343)
- 理论(15668)
共检索到504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越 计小青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依据经济领域中的随机过程特征,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视角,构建区域性技术资源及其流动的机理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确定了该机理模型的作用取向;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回归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实证结果表明:体制演进、政府介入和宏观经济变动对区域性技术资源及其流动分别造成了不同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内生增长 技术资源 机理模型 资源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来会 王振 何春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影响 区域差异 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来会 王振 何春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影响 区域差异 影响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世伟 司颖华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长期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变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体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显著负相关。对不同区域从长期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不显著,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显著负相关。因此,考察我国奥肯定律的存在性,不能只针对国家层面的数据,而应该利用各地区面板数据从不同区域来考察,这样才能使奥肯定律在我国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颖
文章运用水平差异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由于耗竭性资源的利用带来的污染问题,并揭示了代表性消费者心理贴现率、污染强度变化率等与经济增长之间所满足的动态关系,并给出中国能源的战略选择策略。
关键词:
耗竭性资源 污染 内生增长模型 能源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杨莉莉
本文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讨论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湘州 袁永发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拉动能力则主要依赖于非房地产投资。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洪安 李国平 江若尘
通过回顾和比较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并以此为计量模型,以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划分区域,来分析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区域中,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是不同的,政府应采取差异化区域人力资本政策。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会产生溢出效益。溢出效益使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实现经济内生增长。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 人力资本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擎 刘军 金致雯
以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为切入点,借鉴美联储商业银行风险"CAMELS"评级方法,通过指标体系和权重重建,收集2008~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数据样本,进行区域性风险的时间序列量化测度和比较分析,探索总结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及发展趋势。同时,采用要素、制度、关系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测量分类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及演变。利用方差分析(ANOVA)、混合OLS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区域性金融风险和地方经济模式相互影响的传递过程以及贡献程度,找出规律性趋势和特征,为定量评估我国区域金融的风险状态与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提供协调经济增长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理论建议和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为探求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和作用机制,本文基于空间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理论模型,发现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促进产业的空间聚集,并因此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而知识溢出效应的提高,则使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保持对称稳定,并因此促进区域间差距逐步减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经济系统存在两种长期均衡路径:对称结构均衡和核心—边缘结构均衡,且前者的经济增长率明显小于后者的经济增长率。通过对中国经验数据的计量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体现的正是效率较高的核心—边缘结构均衡,但由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明显大于知识溢出的作用,故导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杨新梅
在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约束越来越凸显。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研究了有限资源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大小,即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首先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模型,再利用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半对数关系推导出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模型,然后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实证分析。计量发现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尾效"大小分别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4 665 3。可见,能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作用是最为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市化 资源环境 尾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秀娟 李睿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通过与实体企业和金融的融合共建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本文基于“创造性毁灭”机制,建立引入数字技术发展因素的多部门熊彼特内生增长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数字技术在实体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应用转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与生产部门的集成整合将长期助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部门的深度融合在短期内因融资约束缓解而显著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通过建立一个由两部门经济构成的增长模型,给出经济内生增长所需满足的条件,并得出衡量各产业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一个相对合理指标。然后基于偏离度以及资本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路径选择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储蓄率变化并没有统一模式,但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资本缺口情况,关于结构调整方面基本可分为九大类,储蓄率分为下降和上升两类。这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有利于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庆义 李东
资本积累、技术创新以及高效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一般经济发展理论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使欠发达地区走出贫困累积的恶性循环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做出了探索。文章还对经济运行系统和创新进行了剖析,阐述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机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剑
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它所强调的规模收益递增、外溢效应、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等,是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一些经济增长事实,而且其丰富的政策内涵对各国经济长期增长政策的制定和运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可否认,内生增长理论在理论框架、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