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4)
2023(18659)
2022(15856)
2021(15035)
2020(12616)
2019(29010)
2018(28339)
2017(54425)
2016(28985)
2015(32505)
2014(32339)
2013(31874)
2012(29188)
2011(26228)
2010(26018)
2009(24293)
2008(22774)
2007(19592)
2006(16866)
2005(15024)
作者
(81496)
(67787)
(67049)
(64106)
(43101)
(32518)
(30814)
(26530)
(25870)
(24074)
(23066)
(22885)
(21341)
(21210)
(21205)
(20911)
(20150)
(19792)
(19366)
(19319)
(16600)
(16428)
(16363)
(15457)
(15175)
(15077)
(14881)
(14578)
(13575)
(13304)
学科
(113715)
经济(113592)
管理(82542)
(81468)
(66127)
企业(66127)
方法(55191)
数学(48776)
数学方法(48172)
中国(37665)
(32354)
(29912)
(29747)
金融(29745)
(29103)
银行(29063)
(27919)
(25236)
贸易(25219)
业经(24854)
(24692)
(24533)
(23626)
地方(22129)
(21016)
财务(20936)
财务管理(20892)
农业(20139)
企业财务(19912)
理论(19067)
机构
大学(405352)
学院(401619)
(167421)
经济(164071)
管理(160021)
理学(138635)
理学院(137179)
研究(135092)
管理学(134714)
管理学院(134007)
中国(110855)
(85746)
科学(81589)
(77550)
(66128)
中心(63790)
(63302)
财经(62848)
研究所(60629)
业大(58797)
(57532)
(55905)
北京(54309)
经济学(52403)
(50244)
农业(49774)
师范(49715)
(49337)
经济学院(47481)
财经大学(47409)
基金
项目(279912)
科学(221041)
基金(206683)
研究(202744)
(180346)
国家(178927)
科学基金(154333)
社会(129953)
社会科(123353)
社会科学(123324)
基金项目(108911)
(105967)
自然(100647)
自然科(98401)
自然科学(98376)
自然科学基金(96621)
教育(92675)
(90042)
资助(86143)
编号(80828)
成果(64530)
(62712)
重点(62446)
(58741)
(58068)
课题(54813)
国家社会(54673)
创新(54318)
教育部(54183)
科研(54043)
期刊
(170730)
经济(170730)
研究(119782)
中国(74734)
学报(63446)
(58630)
科学(58451)
管理(57362)
(56443)
(49438)
金融(49438)
大学(48917)
学学(46167)
农业(38912)
教育(38672)
技术(34107)
财经(30581)
经济研究(28911)
业经(26216)
(26162)
问题(22233)
(20783)
(20100)
理论(19645)
图书(19022)
技术经济(18790)
(18366)
科技(18289)
统计(18082)
实践(17730)
共检索到587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陈涛   叶胜超   钱欢欢  
基于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战略需求,从关联溢出和金融安全等多维度视角研究我国系统性风险衡量的评价体系,这是传统测度中缺乏全景式衡量框架的重要完善。通过多主体多阶段的一般均衡模型及涵盖我国金融经济各个层面的宏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从金融部门的关联性角度讨论了系统性风险并进行相关测度。提出了相对独立且涵盖不同维度的系统性风险计算方法,并发现金融部门之间的溢出相关性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巨大,房地产市场潜在的价格泡沫在未来可能带来较大风险隐患,我国当前的政策工具并未实现很好的治理。金融安全是一个更全局考虑系统性风险治理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安排,也是研究强调的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天芸  杨子晖  余洁宜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解析金融机构关联性与风险传染之间的机制,运用非对称Co 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测度证券、银行、保险等机构的风险溢出水平,实证研究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的特征,负向冲击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要比遭受正向冲击时大,银行机构的风险贡献程度比其他机构小,证券部门的风险贡献值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任文菡  肖游  
文章基于我国29家上市金融机构2008—2014年股价日度数据,应用CoVaR理论分别构建了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静态测度模型和动态测度模型,测算了不同时期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四大金融行业对金融业整体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各金融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任文菡  肖游  
文章基于我国29家上市金融机构2008—2014年股价日度数据,应用CoVaR理论分别构建了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静态测度模型和动态测度模型,测算了不同时期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四大金融行业对金融业整体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各金融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子言  刘晓星  
基于上市金融机构尾部风险感知模型,通过QRNN(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对多种状态下的CoVaR进行估计,结合中国63家上市金融机构2011—2021年的市场数据,研究了各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与脆弱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尾部风险感知模型通过选择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且以此测度的风险溢出可以解释系统性风险在具体事件中的累积;与银行和保险类相比,证券类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向金融系统溢出了更多风险,但溢出水平自2015年起已显著降低;通过测度系统溢出度和脆弱度,发现少数机构具有显著的“风险缓释”作用,“吸收”了系统整体风险,而有些机构则具有“反脆弱性”,能够在市场下行时获益;通过个体效应控制前后的回归结果对比,显著影响系统溢出度与脆弱度的是机构自身风险,而非机构的规模、杠杆等。本文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结论可为监管部门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和机构脆弱性测度提供经验佐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悦  戴士伟  罗希  
随着学术界对系统性风险研究的逐步深入,"风险溢出效应"1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中国金融业发展现实出发,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了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信托四个子市场对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以及各子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程度。研究发现:1每个子市场都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子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差异,银行业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大爆发源,其次是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的贡献程度较小;2不同子市场之间也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呈非对称性,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远大于其它子市场,但应特别关注混业经营趋势下银行业和信托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以上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王礼昱  
以各金融子行业(保险、信托、银行、证券、其他非银行金融)的上市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R-Vine Copula方法和DCC-GARCH-CoVaR方法来分析各机构之间的时变联动性、关联网络特征及其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而识别出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研究结论表明:在2017年以前,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存在较高的时变联动性,但随后在金融严监管的影响下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在金融机构相依结构方面,同行业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所有金融机构之间均存在正相依性,大部分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上下尾对称的相依结构特征。对金融市场存在最大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是银行业;相比其他金融子行业,证券业自身积累的系统性风险规模最大,而银行业最小。基于影响深度(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和影响广度(关联网络地位)的标准识别出中国银行、中国人寿、陕国投A、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为我国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相关研究结论将为构建多层次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贝贝  谢雪梅  周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七个部门的35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综合采用DYCI溢出指数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滚动时间窗口技术等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考察和检验EPU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压力承接与转移的关联动态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PU与金融部门各维度风险变量间存在关联网络,且EPU冲击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网络传染效应;危机时期,EPU冲击下的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网络结构呈现更高的完备性。同时,本文研究结论为阻断内外部风险冲击以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佳   李大钊   卞泽阳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监测并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溢出影响,以此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本文选取能够表征金融体系5个系统的41个特征指标合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运用时频分位数关联方法,研究金融对实体经济风险溢出效应的尾部特征及时频特征的同时,构建尾部依赖指数考察有利冲击和不利冲击在上述溢出效应变动中的作用,探究各金融市场及不同等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相较于传统的条件均值估计,尾部溢出可更好捕捉极端冲击下金融对实体风险溢出效应的时频特征,极端冲击下短期溢出多会成为溢出的主要驱动力量。(2)与极端高风险状态相比,分位数视角下的更低一级风险阶段,金融对实体的负面溢出效应增速更快,且该溢出过程中的最大净溢出节点正由极端风险状态下移至更低一级风险状态。(3)尾部依赖指标在实时监测更低一级风险状态下金融对实体的风险溢出方面既可发挥积极作用,也可用于评估救助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青  王擎  许韶辉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本文构建静态及动态CoVaR模型,对我国金融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包括风险边际溢出效应及风险总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正向性及非对称性;当金融风险加剧时,存在增强循环链和减弱循环链;从动态走势来看,在正常风险水平下,我国金融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与市场繁荣程度正相关,但在金融危机前期维持较高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亮  李红权  
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信息溢出模型,对2007年1月—2018年10月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多元金融及房地产五个行业的非对称风险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较高,整体溢出值高达70%,且表现出极强的非对称性,在样本期内负向风险溢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且这种非对称性与股市上涨或下跌无关;除银行业外,其他行业的风险溢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实证结论验证了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同时也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防范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建议加强对金融风险尤其是对下行风险的监控和预防;建立金融防火墙;防止金融风险在不同行业间的迅速扩散;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宗新   黄梓健  
本文从股票、债券、衍生品、外汇四个市场选取指标构建资本市场压力指数,对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动态测度;在此基础上,从时域和频域视角考察风险在四个子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资本市场压力指数能够准确识别样本区间内的重大风险事件;极端冲击将导致风险溢出水平上升,各子市场在风险传递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和时变性;根据风险溢出的大小、方向和长短期结构,能够对风险动态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进行有效判别。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资本市场风险动态监测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艾莲  靳雨佳  
金融子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及风险传染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关注的重点所在,尤其是极端条件下的金融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应用Copula函数构造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间的相依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应用CoVaR方法分析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汇率与股价具有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不同金融子市场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的溢出效应影响程度不同,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的溢出效应显著差异,股价上行风险的溢出效应要大于下行风险的溢出效应,而汇率的贬值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升值风险。因此,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中需构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关联指标,以监控防范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递,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设定预警指标变动的置信区间。并根据非对称性,差异对待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风险监控重点,实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及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宗新  陈莹  
科学、有效地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测度与溢出效应评估,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本文基于金融压力指数法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测度,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论证多维风险因子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驱动作用的结构性差异和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危机时期,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风险跨部门溢出方向和强度均具有非对称性。第二,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主要的风险溢出方,在危机时期,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的传播渠道。第三,股票市场估值水平、投资者情绪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的驱动作用呈倒U型,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数分布的右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驱动作用最大。第四,随机森林算法测度的风险驱动因子重要度证明,投资者情绪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因子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拐点的出现具有关键性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方意  陈敏  杨嬿平  
将银行业纳入到包含金融市场以及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体系框架下,从金融市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入手,刻画更加内生性的系统性风险。考虑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构造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指标,其风险敏感性更强,能识别出样本期间的三次系统性风险事件,并可以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溢出效应最高,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根据金融市场溢出效应的解析式进行溢出效应的渠道识别,发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自身较大的风险以及银行在这些市场的风险承担对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最后,为有效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出控制风险源波动、加强银行影子业务监控以及进一步完善逆周期监管政策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