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4)
- 2023(10231)
- 2022(8555)
- 2021(7997)
- 2020(6738)
- 2019(15535)
- 2018(15325)
- 2017(28942)
- 2016(15167)
- 2015(16918)
- 2014(16473)
- 2013(15688)
- 2012(14283)
- 2011(12719)
- 2010(12573)
- 2009(11231)
- 2008(10770)
- 2007(9237)
- 2006(8028)
- 2005(6695)
- 学科
- 济(62697)
- 经济(62633)
- 管理(44317)
- 业(38343)
- 企(32136)
- 企业(32136)
- 方法(29066)
- 数学(25099)
- 数学方法(24704)
- 农(17422)
- 中国(16084)
- 财(15382)
- 地方(14390)
- 业经(13932)
- 学(13194)
- 环境(13126)
- 农业(11510)
- 理论(11402)
- 和(10599)
- 制(10240)
- 贸(9609)
- 贸易(9602)
- 划(9304)
- 易(9298)
- 务(9273)
- 财务(9225)
- 财务管理(9207)
- 技术(9052)
- 企业财务(8764)
- 银(8685)
- 机构
- 学院(202096)
- 大学(201770)
- 济(82017)
- 管理(81283)
- 经济(80353)
- 理学(70468)
- 理学院(69738)
- 管理学(68438)
- 管理学院(68059)
- 研究(63248)
- 中国(48289)
- 京(41249)
- 科学(38254)
- 财(38207)
- 中心(31624)
- 江(30806)
- 财经(30522)
- 农(29658)
- 业大(29142)
- 所(28658)
- 经(27909)
- 范(27307)
- 师范(27039)
- 研究所(26169)
- 经济学(25694)
- 北京(24962)
- 院(24126)
- 州(24048)
- 经济学院(23205)
- 农业(22885)
- 基金
- 项目(144496)
- 科学(115181)
- 研究(107519)
- 基金(105561)
- 家(91398)
- 国家(90653)
- 科学基金(79507)
- 社会(69323)
- 社会科(65737)
- 社会科学(65722)
- 省(57201)
- 基金项目(56187)
- 自然(51004)
- 教育(50291)
- 自然科(49750)
- 自然科学(49739)
- 自然科学基金(48801)
- 划(47240)
- 编号(43297)
- 资助(42019)
- 成果(33634)
- 重点(33248)
- 部(31950)
- 发(31265)
- 创(30789)
- 课题(29707)
- 国家社会(29101)
- 创新(28758)
- 科研(28106)
- 教育部(27908)
共检索到292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剑峰
近20年来,太湖沿湖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导致流域水质型缺水和生态危机时有发生,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并呈扩散趋势。新的历史时期,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对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相关共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的理想组织模式是一体化共生,理想行为模式是对称性互惠共生。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中,必须加强区域协作与联动,注重系统推进,一手抓生态修复和治理,一手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既要加快完善各种规制和运行机制,又要着力增强利益主体和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
太湖 沿湖生态带 共生理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智 刘文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也成为了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借鉴共生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竞合的有利条件,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竞合的策略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旅游竞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川根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蓝藻 生态文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斌
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苏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政绩考核的片面性,法律的不健全和缺位,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以及无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太湖地区面临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从整个流域看,太湖仍然没有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培 阎明军 周游 周彦锋 熊满晖 卢剑达 刘凯
2014年7月~2015年6月对五里湖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以研究综合治理后五里湖沿岸带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96种,绿藻门物种最多(74种),硅藻门次之(57种)。优势种共6门30种,其中2014年7、8、9、10月和2015年6月的第一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小颤藻,其优势度范围为0. 567~0. 879。时间上,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月均值变幅分别为1. 07×106~2. 18×108ind./L,0. 32~50. 52 mg/L,其中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夏和秋初密度、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空间上,A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余3个湖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类密度、生物量和物种数与水体浊度(Tur)、pH和水温(WT)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RDA分析表明,WT、DO和Tur是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p
关键词:
五里湖 沿岸带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牛玮妮 尧羽菲
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是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全国试点地区,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也是苏州市的重要发展决策。本文将试点工作和生态岛建设紧密结合,根据生态产品分类和价值实现目标导向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太湖生态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关键词:
生态岛 实现路径 生态产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会晓 蔡嘉
水景在住区规划中发挥着改善微气候、景观空间构成、休闲娱乐、提高住区品质及经济价值的作用,是北方住区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元素。通过青龙湖住区规划的实例分析,在设计中引入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通过规划构思布局、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将自然水景、人工水景和住区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旨在创造出人、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
水景 共生思想 人居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峰 张娈英 赵广川 莫李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势在必行,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关注。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上下游要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成为流域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博弈情景设定,建立演化博弈理论模型,说明在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过程中对于社会最优的环境保护(保护—补偿)策略不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必须引入上级监督部门约束因子,才能确定出最优环保(保护—补偿)策略状态稳定时的惩罚金范围。基于设定模型,以太湖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灿
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各种局限性,相应的绩效评价理论虽在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缺陷。共生理论的应用为绩效评价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多元化绩效评价系统优化了传统的评价模式,更有效地推动了企业价值创造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绩效评价 共生理论 系统优化 企业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荷生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 ,也是流域的重要水体。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 ,人为社会经济活动影响 ,水资源系统受到很大冲击 ,水质变劣 ,湖体营养过程加剧 ,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 ,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除陆域实施严格的达标治理、河网水质调控 ,农业面源及生活污水治理外 ,太湖湖体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治理已为当务之急。目前应尽早实施 :①太湖重污染区底泥的生态疏浚 ,减少底泥释放二次污染。②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太湖典型富营养化水域 ,利用生物吸收、降解 ,继而富集营养盐 ,净化水质。③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④恢复和重...
关键词:
太湖 生态修复工程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兆刚
团队人才共生就是团队成员共同相处、共同发展、共同推动组织发展,体现共生理念的团队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共生元素、共生联系和共生环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共生 团队 人力资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菲菲 刘佳 薛蕊
基于共生理论,选取2009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论文合著及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共生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现状与共生演化过程,揭示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所处各个共生阶段的沿线国家对共生情况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互惠共生与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竞争力以及开放程度相关,中国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国家已经与多国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共生的国家对的增速加快,共生网络规模、连通性与聚集性增强,沿线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整体的协同发展。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相关政策强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玉庆 徐曙东 高珊 曹明霞
太湖流域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农业功能已由经济型向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转变。在太湖流域实施生态农业建设,推进传统种植方式的彻底改变,不仅是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加速地区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有利契机。目前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环境质量 使用权 环境容量 生态补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云霞 陈爽 彭立华 范成新
将GIS格网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太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实现了全湖范围内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揭示太湖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将太湖分为800个格网单元,在2002~2003年实测样点的水体、底泥、水生生物特征数据基础上,通过空间插值获得全部单元模拟值,然后进行格网叠加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单元综合评价值,将太湖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区,生成太湖生态环境空间综合评价图。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太湖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太湖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中等以下地区占全部湖区的一半以上,整体状况偏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旭昊 徐东坡 任泷 徐跑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是实施净水渔业的重要增殖种类,依据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进行科学放流,可保障净水渔业的实施效果。为指导太湖净水渔业的实施,于2017—2018年开展了太湖渔业资源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构建太湖Ecopath模型,估算太湖鲢鳙的生态容量,并研究了太湖鲢鳙的生物量变化对太湖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太湖鲢鳙生物量为10.21 t/km~2,鲢鳙生物量增长至5.054倍时达到生态容量51.6t/km~2,表明当前鲢鳙增殖放流规模不足,仍有较大的增殖潜力。达到生态容量时太湖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从2.548降低至2.230(变化值为0.318);系统杂食性指数(SOI)、系统连接指数(CI)、Finn循环指数(F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等指数变化较小;表明鲢鳙达到生态容量时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小,同时有助于生态系统趋向成熟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控制刀鲚生物量保持在9.49 t/km~2时,鲢鳙生态容量可大幅增长至206.4 t/km~2,且生态系统发展进一步趋近成熟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