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3)
2023(11932)
2022(9771)
2021(9307)
2020(7466)
2019(17571)
2018(17381)
2017(32905)
2016(17442)
2015(19673)
2014(19745)
2013(18918)
2012(16888)
2011(15172)
2010(15145)
2009(13723)
2008(13234)
2007(11621)
2006(9889)
2005(8201)
作者
(47254)
(39339)
(39169)
(37374)
(24981)
(18849)
(17803)
(15412)
(15031)
(13998)
(13466)
(13160)
(12439)
(12211)
(11980)
(11764)
(11638)
(11552)
(11238)
(11201)
(9572)
(9422)
(9402)
(9246)
(8871)
(8834)
(8639)
(8508)
(7934)
(7653)
学科
(72558)
经济(72482)
(50644)
管理(49202)
(39929)
企业(39929)
方法(36177)
数学(31563)
数学方法(30916)
(29626)
农业(19659)
业经(19188)
中国(17756)
(17717)
理论(14657)
(13357)
(13176)
地方(12842)
(11403)
贸易(11395)
(11369)
财务(11309)
财务管理(11274)
(11077)
(10805)
技术(10718)
企业财务(10645)
(10260)
银行(10244)
(9820)
机构
学院(245236)
大学(241041)
管理(98337)
(96694)
经济(94569)
理学(85988)
理学院(85153)
管理学(83322)
管理学院(82877)
研究(70626)
中国(54416)
(48433)
(44335)
科学(42606)
(38074)
财经(35972)
(35948)
业大(35346)
中心(35084)
(32759)
(32539)
(32189)
师范(31884)
经济学(30141)
研究所(29479)
北京(29296)
(29022)
农业(28451)
经济学院(27220)
财经大学(26835)
基金
项目(168896)
科学(134554)
研究(126626)
基金(122969)
(105402)
国家(104467)
科学基金(92081)
社会(80944)
社会科(76565)
社会科学(76549)
(67632)
基金项目(64791)
教育(60274)
自然(59061)
自然科(57736)
自然科学(57725)
自然科学基金(56650)
(55319)
编号(53146)
资助(50114)
成果(41648)
重点(37819)
(37143)
(36041)
(35957)
课题(35830)
创新(33522)
国家社会(33356)
教育部(32751)
大学(32518)
期刊
(105551)
经济(105551)
研究(65414)
中国(44352)
(38988)
(35502)
管理(35444)
学报(33900)
科学(32790)
教育(29333)
大学(27763)
学学(26202)
农业(25760)
技术(25061)
业经(21179)
(20067)
金融(20067)
财经(17311)
经济研究(15515)
(14848)
问题(13639)
(12774)
统计(12400)
技术经济(12027)
(11298)
图书(11213)
(11159)
商业(11052)
理论(11030)
财会(11011)
共检索到343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淑华  
在对古村落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确立了古村落的共生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共生界面,据此建构了古村落的共生系统,分析其共生演化模式的特点和优化,认为一体化共生演化和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是古村落共生系统的优化方向。同时,讨论了共生演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三种过渡类型,即居住主导型、保护主导型和开发主导型。由于不同演化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机制不同,其演化模式也不同,依据时序和演化关系,将古村落的空间演化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居住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自然演化力;中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保护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干预力、市场经济推动力;高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多元利益主体演化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调控力、和谐发展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生东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质景观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农业遗产的开发历程,提出了村落遗产旅游的共生整体开发模式。并认为留住村落原住居民,合理分配相关者利益,活态保护村落整体遗产是村落遗产旅游共生整体开发的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秀英  卜华白  
中国古村落旅游作为旅游市场上的一颗“新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会,虽说理论界和实业界已是对其作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现实问题依然很多,致使古村落旅游既缺乏产业意义,也缺乏旁侧经济拉动意义。文章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共生进化”的环境条件、运作模式及能量生成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之间及其与其它关联企业之间的“共生进化”问题,其目的是为古村落旅游企业如何拉长其产业价值链和增加其旁侧经济效应提供理论上的决策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超  夏健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主体,研究认为村民的组织动员及意愿表达机制是村民参与保护的关键。通过"村民本位"的社会网络建构将原子化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村民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保护和村民自下而上的日常性保护措施健全村民参与的意愿表达机制,最终建构村民参与的古村落保护模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宪锋  王波  
旧时横亘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城墙、壕沟被逐渐拆除填平。高速公路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迅捷地将人们的脚印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原来自成体系、偏居一偶的传统村落,无形中与周边城市发生频繁互动,在时空和距离上模糊了城乡界限,城乡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如有机生命体般生长、发育、交互依存、衍生传承的共生关系。文章从江南城乡共生关系出发,分析了江南传统村落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发展的条件,对江南城乡共生关系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淑华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的古文化景观,旅游者要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旅游解说系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古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增加旅游兴趣,同时,旅游解说系统又是增强古村落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古村落旅游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分析古村落景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古村落解说系统,它由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以及空间游览线路“解说”等子系统组成,全方位、多视角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丽娜  邵秀英  
古村落作为乡村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民俗文化的空间载体,其发展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特殊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旅游通常被认为是实现古村落保护、发展和振兴的最佳选择,但实践中却存在过度景区化、社区消失、利益冲突等负面问题。本文通过碛口旅游振兴古村落的案例研究,得出以政府主导、景区社区叠置、开放式管理、社区多元参与为特点的"碛口模式"在处理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村富与民富、乡村建设与景区建设等关系上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对于古村落通过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左菲菲  
介绍共生理论的概念,以共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共生关系的分析,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论述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演进与强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德阔  
西递、宏村对世界遗产资源的经营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性,西递由村办旅游公司,收入按照人口和房屋两种形式分配。家族化管理,经营不规范。宏村是租赁给外来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但忽视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企业和村民矛盾尖锐。股份合作制保留了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缺点,也不是这两种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它在股权设置、收益分配、民主管理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其经营模式的成功,将对我国其它遗产资源的经营提供镜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小芳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需求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都存在共生现象,各种共生现象的存在说明在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共生规律。根据这一原则,文章提出了当前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秀英  冯卫红  
古村落是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贫困却是古村落的普遍现象。以保护为基础、产业为途径、减贫为目标,实现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协调统一,是古村落面临的主要任务。山西省是我国古村落遗存最多的省区之一,目前古村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旅游开发以及资源开采等产业类型,不同的模式面临的保护与减贫任务各有侧重。本文根据山西省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的潜力,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旅游开发、文化创意、生态农业、政府救助等适于古村落保护与减贫发展的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对象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玢  左俊玮  
赣南古村旅游作为以独特文化为根基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发展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并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然而,由于当前古村发展的各类主流模式仍旧受到地方政府资金短缺、旅游开发非专业化、监管权责不明等问题的限制,阻碍了古村落再生发展的进程。针对此类问题,对古村再生开发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一套政企合作的多元化开发模式,并根据当前政策完善政企合作项目融资操作细则,同时通过制度立体化建设、古村经济文化价值挖掘和合作监管机制三个关键政策,确保古村再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淑华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 ,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 ,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 ,揭示了相同条件下 ,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