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1)
- 2023(16938)
- 2022(14579)
- 2021(13559)
- 2020(11049)
- 2019(25597)
- 2018(25211)
- 2017(48476)
- 2016(26161)
- 2015(29238)
- 2014(29216)
- 2013(28594)
- 2012(26380)
- 2011(23887)
- 2010(23795)
- 2009(21395)
- 2008(20660)
- 2007(17832)
- 2006(15616)
- 2005(13743)
- 学科
- 济(111641)
- 经济(111529)
- 管理(72999)
- 业(69388)
- 企(56492)
- 企业(56492)
- 方法(48138)
- 数学(41412)
- 数学方法(40865)
- 中国(30955)
- 农(29612)
- 地方(28231)
- 业经(25350)
- 财(24678)
- 学(23401)
- 农业(20328)
- 贸(18690)
- 贸易(18677)
- 理论(18526)
- 易(18013)
- 环境(17954)
- 制(17923)
- 和(17617)
- 技术(17154)
- 银(16477)
- 银行(16431)
- 融(16307)
- 金融(16304)
- 行(15776)
- 地方经济(15513)
- 机构
- 大学(367430)
- 学院(367012)
- 济(146396)
- 管理(145587)
- 经济(143247)
- 理学(126344)
- 理学院(124909)
- 研究(124314)
- 管理学(122614)
- 管理学院(121951)
- 中国(91544)
- 京(78634)
- 科学(77839)
- 财(65583)
- 所(61604)
- 农(58639)
- 中心(56401)
- 研究所(56313)
- 业大(54627)
- 江(53222)
- 财经(52713)
- 范(50673)
- 师范(50181)
- 北京(49542)
- 经(48046)
- 院(45917)
- 农业(45586)
- 经济学(43895)
- 州(43669)
- 师范大学(40741)
- 基金
- 项目(255646)
- 科学(201513)
- 研究(187763)
- 基金(184515)
- 家(160721)
- 国家(159377)
- 科学基金(137308)
- 社会(117980)
- 社会科(111801)
- 社会科学(111774)
- 省(100473)
- 基金项目(98071)
- 自然(89103)
- 自然科(86996)
- 自然科学(86976)
- 教育(86406)
- 自然科学基金(85350)
- 划(84446)
- 编号(76940)
- 资助(75444)
- 成果(61475)
- 发(57860)
- 重点(57650)
- 部(55888)
- 创(53225)
- 课题(53141)
- 创新(49620)
- 科研(48729)
- 国家社会(48341)
- 教育部(47948)
- 期刊
- 济(160551)
- 经济(160551)
- 研究(107471)
- 中国(69619)
- 学报(57340)
- 科学(53647)
- 管理(53394)
- 农(53233)
- 财(48505)
- 教育(44069)
- 大学(43832)
- 学学(41147)
- 农业(37310)
- 技术(33404)
- 融(30445)
- 金融(30445)
- 业经(27562)
- 经济研究(25286)
- 财经(25192)
- 经(21555)
- 问题(20886)
- 图书(19638)
- 业(18784)
- 科技(17981)
- 技术经济(17599)
- 理论(17366)
- 资源(17085)
- 商业(16609)
- 版(16583)
- 现代(16212)
共检索到534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春 谭娟 胡扬名
区域行政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共生体(共生系统),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组成单位的多元性和独立性、运作方式的协同与合作性及在目标上的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等共生性特点。在区域行政发展中运用共生理论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与区域公共事务、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促进区域行政良性发展的共生之道在于树立共生观念、优化共生环境及构建共生机制。
关键词:
共生 共生理论 区域行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俊成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关键词:
多中心 区域共生 协同发展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宋春丽 刘桂云
港口及航运服务业在国际贸易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航运服务业合作问题对提高港口区域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生态学的共生理论,构建了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共生模型,分析了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共生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并对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航运服务业 合作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盈 王丽娜
本文认为,要想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合作和交流水平,就要秉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全面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化发展,提高市场运行的统一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共生理论基础,并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予以阐释,最后集中讨论了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相互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增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能力的高低,不仅牵涉到国家综合国力在全球竞争的胜负,也影响到本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仍很不平衡,差距突出。面对这种情况,确立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大系统战略及其宏观微观定位,便非常重要和迫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走势出发,在21世纪前10年,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必须兼顾系统性、综合性和全局性,是国家确立的区域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三大地带 共生模式 共生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丹
依据共生理论,对职教园区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拟构建出集约型职教园区共生系统模型。据此模型提出了广州教育城联动发展路径,即共生单元的选择上要围绕广州重点、新兴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专业集群板块组团方式选择入驻成员;在共生环境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环境和优惠政策,以管委会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在共生模式的形成上,要坚持"共生、共享、共融"的设计理念,构建起广州教育城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集约型 职教园区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少华 冷志明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武陵山区区域背景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条件,对现行"行政区经济"背景下,"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共生 行政区边缘经济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瑾瑜 张元宝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产业学院 高职院校 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弓志刚 杨琛丽
本文从商业性供给视角对休闲产业的概念进a行重新界定,引入共生理论,分析其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应用共生理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就休闲产业共生发展中共生单元界定、共生关系形成、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以全新的视角提出研究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理论框架。
关键词:
休闲产业 共生理论 研究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洪全 李伟铭 陈静
本文在运用共生系统理论对厦漳泉物流产业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进行阐述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D-S模型分析了厦漳泉物流产业共生系统存在的偏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共生系统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卫宁
共生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本文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形成动因与运作模式,最后,从完善共生秩序、强化共生环境建设、加强共生界面建设、培育平等共生单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共生理论 发展机理 政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洪全 李伟铭 陈静
本文在运用共生系统理论对厦漳泉物流产业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进行阐述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D-S模型分析了厦漳泉物流产业共生系统存在的偏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共生系统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蒋文超
在减税降费的中央政策基调下,各地积极清理涉企收费项目。为了准确衡量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对企业税费负担率进行年度分析与国际比较,发现我国涉企收费的整体负担偏高。对各省市涉企收费清单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减负政策的落实存在地域化差异。然后引入"行政发包理论",从"制费"、"征费"和"裁费"环节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解释,行政发包在制费环节体现为主体多元化、定性口径地域化,在征费环节体现为征收途径多样化,在裁费环节体现为受理方式分散化。在政策建议部分,提出简化和统一责任主体的思路,近期国税、地税的机构合并与职能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费环节的行政发包问题。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建议制费和裁费环节集中制费主体、构建独立的行政复议体系。最后借鉴"三权分立"思想,结合我国的政治基础和政府组织架构,提出涉企收费三权制衡机制的构想。
关键词:
涉企收费 行政发包 制费主体 三权制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