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2)
- 2023(17378)
- 2022(14940)
- 2021(13869)
- 2020(11348)
- 2019(26226)
- 2018(25823)
- 2017(49478)
- 2016(26673)
- 2015(29794)
- 2014(29809)
- 2013(29161)
- 2012(26898)
- 2011(24300)
- 2010(24200)
- 2009(21794)
- 2008(21104)
- 2007(18184)
- 2006(15931)
- 2005(14069)
- 学科
- 济(113463)
- 经济(113350)
- 管理(74298)
- 业(70839)
- 企(57709)
- 企业(57709)
- 方法(48883)
- 数学(42098)
- 数学方法(41526)
- 中国(31680)
- 农(30037)
- 地方(28860)
- 业经(25738)
- 财(25104)
- 学(23745)
- 农业(20597)
- 贸(19379)
- 贸易(19366)
- 理论(18869)
- 易(18676)
- 制(18441)
- 环境(18266)
- 和(17930)
- 技术(17492)
- 银(17005)
- 融(16988)
- 金融(16985)
- 银行(16958)
- 行(16290)
- 地方经济(15680)
- 机构
- 大学(374427)
- 学院(373628)
- 济(148899)
- 管理(148054)
- 经济(145688)
- 理学(128437)
- 理学院(126987)
- 研究(126688)
- 管理学(124634)
- 管理学院(123963)
- 中国(93740)
- 京(80069)
- 科学(79220)
- 财(66623)
- 所(62728)
- 农(59581)
- 中心(57573)
- 研究所(57314)
- 业大(55562)
- 江(54187)
- 财经(53573)
- 范(51664)
- 师范(51155)
- 北京(50460)
- 经(48830)
- 院(46856)
- 农业(46336)
- 经济学(44559)
- 州(44444)
- 师范大学(41545)
- 基金
- 项目(260337)
- 科学(205224)
- 研究(191015)
- 基金(187975)
- 家(163828)
- 国家(162457)
- 科学基金(139961)
- 社会(120049)
- 社会科(113755)
- 社会科学(113727)
- 省(102340)
- 基金项目(99777)
- 自然(90927)
- 自然科(88792)
- 自然科学(88772)
- 教育(88003)
- 自然科学基金(87109)
- 划(86092)
- 编号(78139)
- 资助(76900)
- 成果(62550)
- 发(58802)
- 重点(58737)
- 部(56842)
- 创(54250)
- 课题(54097)
- 创新(50603)
- 科研(49624)
- 国家社会(49182)
- 教育部(48768)
- 期刊
- 济(163181)
- 经济(163181)
- 研究(109512)
- 中国(72215)
- 学报(58435)
- 管理(54623)
- 科学(54596)
- 农(54128)
- 财(49069)
- 教育(45094)
- 大学(44656)
- 学学(41879)
- 农业(37931)
- 技术(34305)
- 融(31359)
- 金融(31359)
- 业经(27888)
- 经济研究(25760)
- 财经(25460)
- 经(21791)
- 问题(21255)
- 图书(20187)
- 业(19210)
- 科技(18366)
- 技术经济(17900)
- 理论(17615)
- 资源(17350)
- 版(16961)
- 商业(16893)
- 现代(16477)
共检索到546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俊成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关键词:
多中心 区域共生 协同发展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盈 王丽娜
本文认为,要想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合作和交流水平,就要秉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全面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化发展,提高市场运行的统一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共生理论基础,并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予以阐释,最后集中讨论了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相互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丹
依据共生理论,对职教园区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拟构建出集约型职教园区共生系统模型。据此模型提出了广州教育城联动发展路径,即共生单元的选择上要围绕广州重点、新兴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专业集群板块组团方式选择入驻成员;在共生环境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环境和优惠政策,以管委会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在共生模式的形成上,要坚持"共生、共享、共融"的设计理念,构建起广州教育城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集约型 职教园区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钮小静 武立栋 杨龙
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钮小静 武立栋 杨龙
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元华
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在所有制性质、生产力构成、组织水平、技术层次、效率和服务等方面处于"共生适应"的合理层面,彼此生存与共、发展同荣。民间投资与民间金融通过共生单元的分工与合作,提高了共生单元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民间金融生态秩序的调整和重构,应在尊重"民间投融资"共生规律前提下,着重在"强化共生干预"和"完善共生模式"等方面寻求妥适的针对性政策。
关键词:
民间投融资 共生理论 有序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春 谭娟 胡扬名
区域行政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共生体(共生系统),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组成单位的多元性和独立性、运作方式的协同与合作性及在目标上的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等共生性特点。在区域行政发展中运用共生理论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与区域公共事务、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促进区域行政良性发展的共生之道在于树立共生观念、优化共生环境及构建共生机制。
关键词:
共生 共生理论 区域行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少华 冷志明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武陵山区区域背景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条件,对现行"行政区经济"背景下,"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共生 行政区边缘经济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俊成
多中心城市经济族群式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与财富积累与增长中心。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经济板块间的联系与关联性越来越明显。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经济多中心化与模块化成为其重要表现载体,如何实现多中心的互动、关联与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未来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长三角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多中心共生作为多中心间新的关联形式,有利于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利用城市经济能级、城市经济关联、城市流强度与城市外向功能指数等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定量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诊断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关键词:
共生角度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关键词:
共生角度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宋春丽 刘桂云
港口及航运服务业在国际贸易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航运服务业合作问题对提高港口区域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生态学的共生理论,构建了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共生模型,分析了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共生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并对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航运服务业 合作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国强 汪慧玲
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从同质度、关联度和外向功能强度三个方面对兰西城市群的旅游共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兰西城市群共生单元同质化现象严重;共生单元间的关联度有待加强;共生单元的外向强度趋于均衡。据此,从完善共生要素、创新共生模式、提升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兰西城市群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共生 兰西城市群 旅游产业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