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9)
2023(13508)
2022(11290)
2021(10546)
2020(9029)
2019(20576)
2018(20438)
2017(40019)
2016(21268)
2015(24120)
2014(23722)
2013(23164)
2012(21096)
2011(18875)
2010(18811)
2009(17125)
2008(16626)
2007(14401)
2006(12326)
2005(10924)
作者
(60156)
(50407)
(50046)
(47587)
(32048)
(23992)
(22847)
(19813)
(19316)
(17942)
(16992)
(16885)
(16066)
(15860)
(15674)
(15617)
(15219)
(14725)
(14473)
(14442)
(12465)
(12419)
(12254)
(11637)
(11303)
(11230)
(11096)
(10855)
(10190)
(9975)
学科
(90539)
经济(90437)
管理(62277)
(60548)
(52384)
企业(52384)
方法(44846)
数学(39021)
数学方法(38325)
(21792)
(21455)
中国(20561)
业经(20330)
(18486)
理论(16313)
地方(15869)
(15856)
贸易(15849)
(15380)
(15119)
技术(14166)
农业(13992)
(13649)
(13368)
财务(13307)
财务管理(13271)
产业(13002)
企业财务(12620)
(12522)
金融(12519)
机构
大学(305564)
学院(302048)
(124627)
经济(122275)
管理(119570)
理学(104777)
理学院(103699)
管理学(101594)
管理学院(101063)
研究(100386)
中国(72945)
(63961)
科学(60858)
(55028)
(49786)
(47886)
研究所(45588)
中心(45367)
业大(45109)
财经(44758)
(42918)
(40909)
北京(39809)
(39357)
师范(38874)
经济学(38790)
农业(37942)
(36954)
经济学院(34927)
(34243)
基金
项目(210207)
科学(166723)
基金(154346)
研究(150909)
(135534)
国家(134470)
科学基金(115966)
社会(96754)
社会科(91881)
社会科学(91859)
(81250)
基金项目(80295)
自然(76315)
自然科(74615)
自然科学(74594)
自然科学基金(73277)
教育(70925)
(69272)
资助(64458)
编号(59686)
重点(47836)
成果(47649)
(47063)
(45240)
(44726)
创新(41791)
课题(41359)
科研(40730)
教育部(40710)
国家社会(40402)
期刊
(129050)
经济(129050)
研究(85043)
中国(53075)
学报(47374)
管理(45936)
科学(44257)
(42619)
(42294)
大学(37045)
学学(34741)
教育(33413)
农业(29670)
技术(28544)
(23329)
金融(23329)
财经(21918)
经济研究(21582)
业经(20826)
(18955)
(16798)
问题(16649)
统计(15595)
技术经济(14876)
(14313)
世界(14223)
(14215)
科技(13994)
商业(13932)
(13908)
共检索到431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晓华  秦川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影响着上下游企业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动,对于协调与处理产业链上的纵向关系,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考察,以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为例比较分析了三种共生关系的特征,讨论了不同共生关系下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即科层式治理适用于寄生共生关系,领导-市场型治理符合偏利共生关系,模块-关系型治理则有利于互惠共生关系。进而,根据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选择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雷  
随着产业进入管制的逐步放松,厂商的密集性进入不仅改变了产业链的横向市场结构,也为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重新选择创造条件。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这一现状,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连续古诺模型的分析,认为下游整车厂商的密集性进入将导致产业链的部分或完全分拆,其具体形式取决于初始状态和上游厂商的数量。最后,结合国际经验以及国内新近产业政策设计和汽车企业的策略实践辅以论证说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啸松  陈慧慧  
本文在Salinger和Lin提出的两阶段寡头古诺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改进了过去企业纵向关系研究的"两分法"模型,并添加了自制率、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等变量,分析了汽车生产企业选择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最优一体化程度是上下游企业两阶段古诺博弈得到的纯战略纳什均衡结果;企业在选择自己的零部件自制率时,会比较外生交易成本、内生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大小;由于汽车制造业规模经济显著、交易成本不断减少等原因,车企应该努力降低自身零部件自制率,进行适当的纵向分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霍国庆  姜威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汽车产业的形态与格局。文章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分析总结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整合"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之后以我国上市车企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纵向整合发展特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凌超  郁义鸿  
产业链纵向结构特性对于创新扶持政策的效应具有关键影响,应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内资与外资厂商的纵向关系及其横向竞争对上游厂商创新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下游内资与外资厂商之间技术差距的缩小,会迫使上游内资厂商进行创新或接受价格压榨;政府对上游内资企业的保护性政策会降低内资厂商的创新激励,而政府对研发的直接补贴则能强化上游内资厂商的创新激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宏  郁义鸿  
本文认为,我国煤电产业链受到内生的纵向外部性和外生的需求强波动性的影响,政府在对其制定规制政策时必须基于这两种特性。同时,在评价规制政策有效性时需要以产业链整体效率为基准。本文归纳了7种煤电纵向价格规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链规制”的概念。我们认为,将对电价的规制延伸到对电煤价格的规制是现阶段我国煤电产业链价格规制的最优选择。这不仅可以解决煤炭纵向价格双轨制带来的矛盾,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确保规制延伸的有效性,本文还对相关辅助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庆峰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构建和完善我国汽车产业链是保证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在对汽车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汽车制造、售后服务、政策、市场及汽车再制造入手 ,提出构建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具体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自力  
历时约100年的日本汽车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日本汽车制造业长期雄踞世界。日本汽车产业的成长具有各产业的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发达、产业聚集、劳动生产率高、国内市场大等特点。日本政府选择了贸易保护政策、较积极的财政政策、现代公司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日本汽车产业成长的特点和制度选择对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发达国家实施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财税支持偏重产品消费环节,创造宽松金融和创新环境,组织协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借鉴这些经验,我国应放松产业准入管制,强化产品认证制度;弱化"事前"选择性财税支持,健全事后竞争性激励机制;完善支持创新的金融环境,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减少对竞争性技术研发的干预,加强基础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破解技术创新瓶颈制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哲  黄劼  刘平养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快速增加,但是普遍存在易示范、难推广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存在不足,基层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本文比较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的经验,认为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责任分担机制,采取政府、用户和市场主体合理分摊模式有利于我国的农村污水治理进一步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德宏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对全球价值链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英国苏塞克斯(Sus-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恩华  胡晓鹏  
通过构建产业链三重形态演化模型,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汽车产业链的形态特征和演化规律,以及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链形态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汽车产业链形态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呈现不同特征;产业生命周期决定产业链组织形态,同时间接影响价值形态和空间形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明辉  
"新常态"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协同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文章将技术知识特征和关系联接强度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协同创新模式识别模型,并识别出"默会知识内生协同创新模式"、"知识外购协同创新模式"和"技术共同占有协同创新模式"三种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当前的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演变为一个复杂的、具有多层级供应商并高度依赖外包的生产贸易体系。发达国家的贴牌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几乎控制了汽车产业的所有价值链创新活动,以此创造更多知识资本。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不断提升高端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份额,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产业要实现快速升级,就要与国际领头汽车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提升其产品、工艺流程、功能和价值链所包含的要素质量。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构建全方位的国内外价值链体系,依靠加大研发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向国内增加值含量更高、技术更复杂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环节攀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