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5)
- 2023(15045)
- 2022(12835)
- 2021(12133)
- 2020(10038)
- 2019(23044)
- 2018(22760)
- 2017(42915)
- 2016(23302)
- 2015(25963)
- 2014(26321)
- 2013(25600)
- 2012(23595)
- 2011(21359)
- 2010(21411)
- 2009(19926)
- 2008(19559)
- 2007(17765)
- 2006(15306)
- 2005(13013)
- 学科
- 济(96396)
- 经济(96298)
- 业(63803)
- 管理(62174)
- 企(48004)
- 企业(48004)
- 方法(46179)
- 数学(40387)
- 数学方法(39728)
- 农(37215)
- 农业(25251)
- 财(24358)
- 中国(24194)
- 业经(22735)
- 地方(21127)
- 学(19130)
- 制(17243)
- 贸(16784)
- 贸易(16775)
- 理论(16470)
- 易(16264)
- 务(14754)
- 财务(14696)
- 财务管理(14648)
- 环境(13937)
- 企业财务(13828)
- 和(13769)
- 银(13420)
- 银行(13386)
- 融(12870)
- 机构
- 学院(333665)
- 大学(326814)
- 济(128323)
- 管理(126815)
- 经济(125354)
- 理学(109541)
- 理学院(108282)
- 研究(106267)
- 管理学(105908)
- 管理学院(105272)
- 中国(79843)
- 科学(67829)
- 京(67737)
- 农(59999)
- 财(58901)
- 所(53046)
- 业大(51498)
- 江(51211)
- 中心(51198)
- 研究所(48247)
- 财经(47056)
- 农业(45903)
- 范(45689)
- 师范(45207)
- 经(42481)
- 北京(42150)
- 州(41350)
- 经济学(38698)
- 院(38628)
- 技术(36671)
- 基金
- 项目(225594)
- 科学(176576)
- 研究(164757)
- 基金(161150)
- 家(140333)
- 国家(139101)
- 科学基金(119346)
- 社会(102941)
- 社会科(97260)
- 社会科学(97235)
- 省(91394)
- 基金项目(85377)
- 自然(77464)
- 教育(77359)
- 划(75582)
- 自然科(75572)
- 自然科学(75553)
- 自然科学基金(74130)
- 编号(69008)
- 资助(66546)
- 成果(54889)
- 重点(50878)
- 发(49570)
- 部(48546)
- 课题(47835)
- 创(46691)
- 创新(43478)
- 科研(43422)
- 大学(42201)
- 国家社会(41939)
- 期刊
- 济(143519)
- 经济(143519)
- 研究(88862)
- 中国(62312)
- 农(58349)
- 学报(52350)
- 科学(48498)
- 财(46402)
- 管理(42737)
- 大学(39969)
- 农业(38656)
- 学学(37829)
- 教育(37046)
- 技术(31244)
- 业经(27883)
- 融(27837)
- 金融(27837)
- 财经(21952)
- 经济研究(21543)
- 问题(19469)
- 经(18833)
- 业(18383)
- 版(17995)
- 统计(17574)
- 技术经济(16147)
- 策(15895)
- 资源(15653)
- 商业(15286)
- 图书(15264)
- 科技(14685)
共检索到479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金鸥
乡村旅游景区和农村贫困地区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很多贫困村位于景区的辐射半径之内,因而可以借助景区的地核吸引力实现客源共享,并通过资源互补和功能互补带动贫困村的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景区的提质发展。因此,景区依托型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一种有效模式,但由于景区大多位于经济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扶贫带动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共生理念 景区依托型 乡村旅游 扶贫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凯丽
随着江苏省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的不断演进,传统的扶贫方式和减贫模式所释放出来的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出现衰减的态势。而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扶贫有助于构建乡村旅游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以深层次地改善扶贫绩效,最终实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并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
关键词:
景区依托型 乡村旅游 扶贫 景村一体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慧娟 蹇莉 陶恒
乡村旅游将农村、农业、农民串联起来,成为扶贫开发中的重要载体。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扶贫的有效模式,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带"的功能仍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针对旅游扶贫中出现的精准度不高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文从空间作用机制、动力机制、受益机制三方面辅以模型进行分析,并基于模型的原理,从景区、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提出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五大实现路径。
关键词:
景区带动型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萍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贫困地区脱贫,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如何解决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精准度不高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随后从空间作用机制、动力机制、受益机制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种模式如何更好地实现"带"的功能;最后从巩固景区的核心作用、强化景区对贫困村的带动作用、景村融合一体化发展、分层分目标带动贫困户、机制设计保障旅游扶贫五个方面,提出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为后来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帆
乡村旅游现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个性化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旺盛,游客的出行体验日趋多样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无法契合消费者的自主化需求,加之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旅游景点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跨度,因而乡村旅游向智慧化方向转变势在必行。本文对构建乡村智慧旅游平台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当前乡村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张行发 郭静
基于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利益主体共生模式以及旅游精准扶贫路径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泉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景区过度商业化、利益分配不公平、弱势群体发展权利无保障等突出性问题。村落利益主体之间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应为最佳合作模式。据此提出竹泉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应实现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以及加强利益协调监管、加强社区管理自治、建立共生参与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等优化路径,解决竹泉村乡村旅游扶贫困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瑞 黄慧玲 刘竞
伏牛山重渡沟景区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性,探讨重渡沟景区旅游扶贫机制和发展路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既有助于旅游扶贫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可以促进旅游扶贫实践的科学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一手资料,采用企业经济分析的理论方法,揭示了重渡沟景区经济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博弈图景。研究表明:伏牛山重渡沟景区旅游扶贫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景区公司+农户的互补型旅游企业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旅游公司对农家宾馆的垄断管理和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旅游公司与社区合作博弈中政府的制度保障和约束作用的发挥等;结论是农户深度参与景区旅游企业经营体系,保证社区居民旅游受益最大化,是旅游扶贫成功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靖南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路径设计 机制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靖南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路径设计 机制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祥
乡村居民在职业教育视角上的贫困主要包括志贫与智贫两种类型,因此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是现代乡村职业教育扶贫的理想路径。现实中乡村职教扶贫主要存在弱志强智、强志弱智与弱志弱智三个大方面的问题。基于此,研究认为需从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视角,认真探讨职业教育扶贫的目标制定、内容安排、载体构建与成果转化机制。
关键词:
扶志 扶智 职业教育 理想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文棋 刘兆德 陈有川
新时期,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在系统回顾我国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历程基础上,凝练出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四大内涵特征:保护资源环境、开发绿色产品、健全法规制度、培养绿色习惯;以目标为导向,提出“规划、产业、文化、城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绿色发展路径体系。最后,以资源型城市舞钢九龙茶乡AAA景区成功创建为实证案例,从绿色运营前置、优化景区规划,产业联动融合、赋能绿色发展,创新文化内容、打造形象IP,顺应乡旅趋势、融入区域格局四个层面,为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云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贫困人口脱贫是趋势。文章比较了传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三产"融合,拓展和发展新型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树立"五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及建设智慧乡村,加强营销推广。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扶贫模式 路径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云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贫困人口脱贫是趋势。文章比较了传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三产"融合,拓展和发展新型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树立"五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及建设智慧乡村,加强营销推广。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扶贫模式 路径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影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扶贫日益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本文从我国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三大路径: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消除旅游扶贫参与障碍、精准依托旅游扶贫项目。继而,归纳了政府主导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这四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模式,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扶贫路径 帮扶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盈洲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都将乡村旅游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当前,很多学者提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本文中,笔者从国外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乡村旅游模式入手,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而构建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运行模式的有效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