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85)
2023(19063)
2022(15912)
2021(14741)
2020(12050)
2019(27576)
2018(27247)
2017(52082)
2016(28499)
2015(31903)
2014(32042)
2013(31308)
2012(28960)
2011(26085)
2010(25942)
2009(23452)
2008(22609)
2007(19780)
2006(17391)
2005(15490)
作者
(82538)
(68517)
(67874)
(64537)
(43645)
(32736)
(30890)
(26995)
(26216)
(24291)
(23298)
(23249)
(21725)
(21635)
(21242)
(21021)
(20442)
(20265)
(19669)
(19573)
(16920)
(16899)
(16624)
(15637)
(15331)
(15166)
(15165)
(15110)
(13775)
(13596)
学科
(117913)
经济(117790)
管理(78524)
(74445)
(60565)
企业(60565)
方法(49310)
数学(41704)
数学方法(41129)
中国(36068)
(32677)
地方(29194)
业经(28163)
(26103)
(25669)
农业(22260)
理论(20348)
(19798)
(19696)
贸易(19682)
环境(19175)
(19103)
(18978)
技术(18398)
(17731)
银行(17676)
(17360)
(17292)
金融(17290)
(16954)
机构
大学(399760)
学院(399030)
(155420)
管理(154302)
经济(151833)
研究(137608)
理学(132934)
理学院(131374)
管理学(128834)
管理学院(128116)
中国(101181)
科学(87136)
(86772)
(69931)
(69276)
(67760)
研究所(63276)
中心(61967)
业大(61095)
(59504)
(56045)
财经(55988)
师范(55492)
北京(54854)
农业(52947)
(50988)
(50660)
(48503)
经济学(46381)
师范大学(44915)
基金
项目(275571)
科学(216050)
研究(200482)
基金(197833)
(173343)
国家(171867)
科学基金(147155)
社会(125695)
社会科(119065)
社会科学(119036)
(108368)
基金项目(104928)
自然(95862)
自然科(93597)
自然科学(93572)
教育(92277)
自然科学基金(91820)
(91530)
编号(82322)
资助(80558)
成果(66386)
重点(62052)
(61679)
(59644)
课题(57239)
(56885)
创新(53063)
科研(52347)
国家社会(51481)
教育部(50884)
期刊
(173138)
经济(173138)
研究(118077)
中国(79698)
学报(65591)
(62268)
科学(60138)
管理(57745)
(52030)
教育(49565)
大学(49552)
学学(46299)
农业(43152)
技术(35737)
(33846)
金融(33846)
业经(29907)
经济研究(26917)
财经(26833)
问题(24091)
图书(23256)
(23007)
(22655)
科技(19736)
(19004)
资源(18682)
技术经济(18564)
理论(18215)
现代(18083)
商业(17512)
共检索到590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夏  
从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入手,认为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特色体现及重要的发展资源;同时考察了当前快速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所造成的严重冲击,以及城市对文化建设和特色塑造的必然追求,并就其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庆香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文章介绍了国际图联提出"数字统一"的背景与概况。基于已有的实践案例和《国际图联开展数字化联合项目指南》文本,文章总结了"数字统一"的理念内涵:从局部的记忆到共同的记忆,开放的保护理念;从数字化保护到数字化联合,合作的保护模式;从图书馆到文化遗产机构,共享的工作方法。文章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启示: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化视野和思路、借助"数字统一"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中国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的新话语之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雯  王晨仰  刘军民  
陕西自古就是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因受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保存了众多具有多样性、典型性、稀缺性、延续性特点的农业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农业正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许多珍贵的技艺、经验面临逐渐失传、消失的困境,传统农业智慧的保护传承岌岌可危。农业文化遗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目前,陕西已有四处农业文化遗产入选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一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通过对陕西四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特性、保护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构建陕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掘遗产地资源、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社区参与及科技投入等几方面对陕西农业文化遗产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陕西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化及区域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文华  
农业是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人类的祖先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自2002年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亚洲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文在总结亚洲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展的基础上,将亚洲农业文化遗产分为物种资源、耕作制度、复合系统、农业工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6种类型,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亚洲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伦  闵庆文  刘某承  焦雯珺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有着相似的农业发展历史。由于韩国各级政府、农户社区、科研机构等对传统农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卓有成效。因此,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实地考察和农户访谈的一手资料为基础,从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遴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及保护与发展措施方面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经验,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伦  闵庆文  刘某承  焦雯珺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有着相似的农业发展历史。由于韩国各级政府、农户社区、科研机构等对传统农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卓有成效。因此,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实地考察和农户访谈的一手资料为基础,从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遴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及保护与发展措施方面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经验,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曾文  
文章梳理了国际图联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本,将其划分为宏观政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条款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政策。在相关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图联文化遗产的3点核心保护理念与4项策略:明确职责,构建话语;推进合作,实现共赢;建立规范,提供指引;高度重视数字化手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红培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存,也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能否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衡量政府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否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管理体制因为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各地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分析这些管理模式的特点,总结这些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后续其他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现有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丽霞  喻学才  
本文通过对 1994年以来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价值功能等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7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关键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兴帜   周灵颖  
以名录制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体系,对非遗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非遗名录制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遗产保护碎片化,遗产持有者弱化,遗产生活性式微等系列问题。文章从村落场所、原生主体、日常生活生产等阐述非遗与村落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村落既是非遗存续的空间也是非遗实践的外化形态,村民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使用者,日常生活既是非遗的表达内容也是非遗本体,村落空间、村民共同体、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村落有机体的不同向度,以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存续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