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3)
2023(17434)
2022(14806)
2021(13697)
2020(11375)
2019(26396)
2018(26299)
2017(50648)
2016(27138)
2015(30663)
2014(30707)
2013(29956)
2012(27584)
2011(24829)
2010(24886)
2009(22375)
2008(21498)
2007(18903)
2006(16483)
2005(14408)
作者
(77981)
(64803)
(64366)
(60907)
(41205)
(30987)
(29220)
(25557)
(24654)
(23046)
(22005)
(21790)
(20653)
(20387)
(20059)
(19710)
(19359)
(19085)
(18522)
(18488)
(16044)
(16003)
(15718)
(14878)
(14517)
(14370)
(14316)
(14248)
(13033)
(12683)
学科
(114675)
经济(114562)
管理(78292)
(76583)
(62813)
企业(62813)
方法(51835)
数学(45228)
数学方法(44465)
中国(31620)
(30914)
地方(26755)
业经(26125)
(25321)
(23074)
技术(21967)
农业(21175)
(19697)
贸易(19683)
理论(19490)
(19049)
(18558)
(17746)
环境(17702)
(16794)
银行(16749)
(16275)
金融(16272)
(16047)
(15988)
机构
学院(382592)
大学(381771)
管理(153462)
(151391)
经济(148078)
理学(133117)
理学院(131665)
管理学(129011)
管理学院(128328)
研究(126715)
中国(93835)
(81837)
科学(79148)
(66985)
(62797)
(61210)
中心(58087)
业大(57563)
研究所(57300)
(55728)
财经(53897)
北京(51784)
(51683)
师范(51178)
(49099)
农业(47590)
(46649)
(45715)
经济学(44739)
技术(42942)
基金
项目(264733)
科学(208671)
研究(194044)
基金(190781)
(166047)
国家(164663)
科学基金(142356)
社会(121167)
社会科(114926)
社会科学(114895)
(104425)
基金项目(100823)
自然(93057)
自然科(90953)
自然科学(90933)
教育(90462)
自然科学基金(89249)
(87551)
编号(79984)
资助(79321)
成果(63464)
重点(59184)
(59029)
(57812)
(55486)
课题(55144)
创新(51733)
科研(50376)
教育部(49736)
国家社会(49436)
期刊
(165000)
经济(165000)
研究(110481)
中国(74649)
学报(58537)
管理(57449)
(55486)
科学(55284)
(49822)
教育(47644)
大学(45186)
学学(42386)
农业(39112)
技术(38956)
(31224)
金融(31224)
业经(28712)
经济研究(26410)
财经(25336)
(21645)
问题(21063)
图书(20765)
(20341)
技术经济(20333)
科技(19502)
统计(17876)
理论(17705)
商业(17356)
(17257)
现代(16858)
共检索到557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加强  
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定位,民办、公助、非营利的属性,以"合同科研"为核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灵活的用人机制、可持续的成果转化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是德国弗朗霍夫模式的主要特点。瞄准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充分借鉴弗朗霍夫模式的经验,可促进我国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樊立宏  周晓旭  
非营利科研机构是德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许多国家重构和改革科研组织体系的参考模式。本文以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德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经费管理和评估体系等。同时提出了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对完善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几点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佩  费方域  
以往研究政府对共性技术资助的绝大部分研究都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缺乏从政府资助对研发企业研发收益和风险影响的微观研究,并且到目前为止关于政府资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是具有互补还是替代效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企业进行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一个三阶段模型,从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研发对研发企业收益和风险影响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政府资助对共性技术研发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识别了共性研发失灵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对共性技术研发企业资助效果的作用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文章就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研发的模式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何彬斌  吕郑超  谭凯  
产业共性技术对于促进国家产业技术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科技政策。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的获取多以合作为主要模式,从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实践来看其共性技术研发的模式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自发合作;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在合作模式基础上,实施模块化决策、积极筹措资金、阶梯式研发等措施积极构建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创新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俊峰  
本文介绍了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的基本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技术服务的方式、政府的支持和监管方式及其内部的组织和用人制度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实际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以转制科研院所为依托,构建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设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亮  马颖  
文章阐述了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共生理论及其解决共性技术研发的可行性,分析了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自银  徐梁  季凤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荣贵  王敏  
本文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VLSI、SE-MATECH和IMEC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结合不同联盟形成的产业环境和政策背景,总结出三家联盟在服务对象、组织结构与模式、研发投入、研发与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组建和运作提供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国华  谭晶菁  
针对多阶段多方参与的关键共性技术,结合复杂产品特性,引入技术弹性和扩散度,提炼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研发模式,构建包含知识转移的技术创新动态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得到政府最优补贴和企业最优努力水平,并对两种模式下的努力水平和各方收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弹性或扩散度较小时,市场主导模式比政府主导模式更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随着技术弹性和扩散度的增大,政府作为技术研发主导的优势逐渐凸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国华  胡慧中  李施瑶  
聚焦复杂产品,考虑多方合作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及研发企业的有限理性特征,引入合作研发效率、扩散度、公平偏好等参数,提炼政府补贴、政府不补贴、政府主导3种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政府最优补贴,比较各种模式下政府的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的情况下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能够提高产业总产出;政府的最优补贴受到相关参数的影响;公平偏好水平较低、扩散度较高时,政府补贴模式比政府主导模式收益要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阳  唐玉洁  
为破解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难题,主体间合作研发对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愈发重要,而现有研究较少从合作类型和合作特征角度解读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合作模式。为此,以1985—2021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企—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入手,引入合作规模和技术领域多样性两个特征变量,考察合作模式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合作研发正向影响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其中产学研合作的影响作用更显著;(2)技术领域多样性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3)合作类型显著调节合作规模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削弱了技术领域多样性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相关决策者根据合作类型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从双  
借助技术装备实践课题的研究,以教师在研课题为依托、以技术装备研发为目的,探索了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借助教师课题、设置技术创造的实验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并且可以产生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形成一系列的自制装置,补充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敏  方荣贵  银路  
本文从参与主体、供给组织的形式与结构等方面对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的供给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半导体产业为例,通过典型案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为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的组建和运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茆训诚  
相对于研发本身,企业选择的研发组织模式同样重要,它决定了研发投入所能产生的绩效和创新潜力。本论文综合技术的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两个视角,并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中国本土企业如何选择研发组织模式的问题。我们发现,当企业之间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以及企业间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大时,企业间采用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所获取的绩效可能会优于独立研发的组织模式,反之亦然。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最优研发的组织模式选择可能会经历一个合作研发→独立研发→再合作研发的路径。最后,本论文还从现实角度就提升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雪原  焦洪波  
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研发的六种典型研发模式以及各模式优缺点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规模、研发目标、资源状态、企业吸收与研发能力、战略性保护机制等内部因素以及技术、市场、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典型研发模式选择产生的影响。构建不同因素状态下对应的研发模式表,提出因素状态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因素权重与因素-模式矩阵计算规则函数值以确定研发模式的方法,并选择北京一家全球规模最大的非电空调制造企业新一代空调产品研发项目开展实证研究,确定其开展研发的最优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