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6)
2023(13620)
2022(12027)
2021(11293)
2020(9340)
2019(21793)
2018(21496)
2017(42004)
2016(22529)
2015(25212)
2014(25046)
2013(24417)
2012(22072)
2011(19651)
2010(19178)
2009(17262)
2008(16320)
2007(13622)
2006(11777)
2005(9597)
作者
(62799)
(52335)
(51715)
(49385)
(33236)
(25148)
(23546)
(20738)
(19819)
(18123)
(18049)
(17417)
(16443)
(16161)
(16056)
(15817)
(15541)
(15529)
(15050)
(14801)
(12835)
(12399)
(12384)
(11899)
(11637)
(11462)
(11459)
(11261)
(10449)
(10354)
学科
(89368)
经济(89272)
管理(63336)
(58948)
(49052)
企业(49052)
方法(44844)
数学(38851)
数学方法(38325)
中国(22973)
(22707)
(20637)
业经(19579)
(19322)
地方(18698)
理论(15684)
农业(15541)
(14909)
贸易(14905)
环境(14611)
(14438)
(13972)
技术(13859)
(13686)
财务(13614)
财务管理(13587)
(12843)
企业财务(12835)
(12175)
(10560)
机构
大学(311775)
学院(311532)
管理(129647)
(118752)
经济(116064)
理学(113911)
理学院(112666)
管理学(110581)
管理学院(110019)
研究(97893)
中国(69574)
(65183)
科学(63544)
(51429)
业大(47703)
(47337)
(46730)
中心(45040)
研究所(43372)
财经(43197)
(42525)
(42369)
师范(42147)
北京(40290)
(39513)
农业(37197)
(36477)
(35480)
经济学(35247)
师范大学(34381)
基金
项目(227940)
科学(180422)
基金(166965)
研究(164215)
(145326)
国家(144202)
科学基金(125757)
社会(104021)
社会科(98606)
社会科学(98581)
基金项目(90424)
(88739)
自然(83890)
自然科(81955)
自然科学(81936)
自然科学基金(80422)
教育(75336)
(74772)
资助(68064)
编号(66816)
成果(51219)
重点(50233)
(49613)
(47998)
(47351)
课题(44556)
创新(44166)
科研(43810)
教育部(42737)
国家社会(42636)
期刊
(119993)
经济(119993)
研究(83486)
中国(49809)
学报(48502)
科学(45893)
管理(43966)
(41510)
(37197)
大学(36871)
学学(34821)
教育(31234)
农业(29467)
技术(27042)
业经(21202)
财经(19527)
(19083)
金融(19083)
经济研究(18607)
问题(17436)
图书(17056)
(16598)
资源(15432)
科技(15325)
理论(14776)
(14666)
技术经济(14351)
(14133)
实践(13809)
(13809)
共检索到421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培基  王祖静  李巍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有3个5A级和15个4A级景区,但是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本文将城市地理学的腹地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和公路交通条件,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以2009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强模型和哈夫模型,计算旅游经济的场强,进行城市旅游腹地的测定,发现场强随着距离中心城市和路网越远而逐渐减小,并且腹地多形成于中心城市周边,沿路网分布十分明显。然后将旅游腹地与市域行政区范围进行叠置分析,找出属于处于相同层次类型的城市,以期为增加全省旅游经济收入,全省城市旅游经济区划和旅游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祖静  石培基  李巍  
城市服务范围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ArcGIS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求解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与全省各地区之间的路网距离,并计算其经济联系量,划分城市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ArcInfo编程技术中的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对划分后的服务范围进行优化处理,找出城市最优服务区。结果表明:划分的城市服务范围明显按照地形起伏和交通路网的走势分布,受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影响;优化后的服务范围相比较之前变化很大,受经济、人口因素的影响极化,地形交通在优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区域空间规划提供了借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恩菊  孙虎  李广文  鲍锋  
本文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区内旅游公路网络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的分析发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旅游公路交通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地区差异较大;旅游公路网络存在支线公路建设滞后、通达深度不够、知名景点的通达度差、各景点间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该区旅游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鹏  满璐  
依据甘肃省旅游流的抽样数据与全省各市(州)旅游人次的统计数据,借鉴成熟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以全省各市(州)为节点,较为清晰地度量了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的中心性与凝聚性指标,描述了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显现了各市(州)在全省旅游流网络中的功能;借鉴通勤函数模型,给出旅游流网络的解释模型与估计参数。依据研究成果数据,提出各地旅游功能完善与甘肃省旅游网络改进的策略,为进一步规划布局提供了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诚  陆玉麒  范黎丽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军  叶舜赞  董锁成  李岱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报告(2003)》,《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甘肃省旅游局2004年对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2004),以及对甘肃省主要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28项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得出主要城市的体系与功能评价,初步探讨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根据结果初步得出,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分为,国际旅游城市———敦煌,省内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兰州,省内二级旅游中心城市以及省内三级旅游中心城市和地方旅游中心城镇,并为各个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标识体系,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概念性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先锋  
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和旅游流等指标对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变动进行分析,总结了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变化特征。按照对旅游目的地国际游客从来源到流向的分析思路,首先对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集中性和亲景度进行分析,提出根据亲景度和年际集中指数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有重点、分层次开发。其次通过国际游客在甘肃省内的流向分析,指出应在把握游客需求趋势的基础上,促进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的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夏冰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清  龚胜生  邓京津  
旅游经济腹地的研究对于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场强模型和栅格技术对湖北城市旅游经济的扩散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整体场强分布呈多中心环状发散和轴向扩散的双重特征,各城市场强沿主要交通线路向外延伸,构成由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和南北向三大场强轴线形成的"A"字型场强格局。从腹地格局来看,鄂东地区表现为武汉一家独大的特点,其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包含和半包含为主;鄂西地区则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特点,相互关系以并存和竞争为主。总体而言,鄂西地区发展较好,鄂东地区较为落后,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了构建湖北省旅游业"五核三区"的"品"字型发展战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建伟  许新宇  陈兴鹏  崔理想  逯承鹏  薛冰  
以甘肃省12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构建城市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对2005年和2009年这12个城市的效率进行研究,以克服传统DEA无法区分有效单元之间的优劣。同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进一步明确各城市效率提升的潜力。研究发现,2005—2009年间,甘肃省城市效率普遍很低,城市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陇中地区和河西地区的城市效率要高于陇东地区和陇南地区,工矿型城市的城市效率要高于非工矿型城市,大城市的城市效率要高于中小城市的城市效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城市效率在时间节点上的差异均有所缩小;甘肃省目前主要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阶段,城市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平  许波  韩荣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农用土地大量转变为城市用地现象非常严重。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集约、高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已成为今后缓解我国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这一对矛盾的重要措施。掌握好现阶段城市用地水平的高低对指导今后城市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和ARCVIEW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甘肃省14个市州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最后分析各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比较评价结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白永平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留科  牛智慧  
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地区1994~2004年公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现状,寻求区域内公路网络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性,得出二者无论是在时间序列还是在空间系列上都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证明陈彦光提出的线性相关模型不仅可应用于铁路交通网络分析,而且还能适用于公路交通网络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且相关性更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逯晓芸  侯佩旭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那欣兰  石培基  高栓成  
旅游客流量是决定旅游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游客流量预测也因此成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旅游人数预测模型,对甘肃省2007年的国际旅游客流量进行预测,并将其结果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游客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对旅游人数进行预测,并且避免了如神经网络由于陷入局部最优而过学习的问题,从而为客流量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与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