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3)
- 2023(12130)
- 2022(10235)
- 2021(9326)
- 2020(7989)
- 2019(17888)
- 2018(17298)
- 2017(33357)
- 2016(17709)
- 2015(19473)
- 2014(18967)
- 2013(18090)
- 2012(15652)
- 2011(13621)
- 2010(12988)
- 2009(11347)
- 2008(10427)
- 2007(8522)
- 2006(6881)
- 2005(5158)
- 学科
- 济(67245)
- 经济(67178)
- 管理(49053)
- 业(47503)
- 企(38677)
- 企业(38677)
- 方法(35423)
- 数学(32294)
- 数学方法(31886)
- 农(18380)
- 财(17801)
- 中国(17380)
- 业经(14645)
- 学(13342)
- 贸(13174)
- 贸易(13172)
- 地方(12983)
- 易(12844)
- 农业(12528)
- 务(11568)
- 财务(11531)
- 财务管理(11511)
- 技术(11228)
- 环境(10937)
- 企业财务(10913)
- 制(9770)
- 划(9274)
- 理论(9269)
- 和(9042)
- 融(8597)
- 机构
- 学院(235356)
- 大学(234897)
- 管理(96171)
- 济(95869)
- 经济(94245)
- 理学(85935)
- 理学院(85072)
- 管理学(83546)
- 管理学院(83130)
- 研究(73442)
- 中国(52433)
- 科学(47825)
- 京(46625)
- 农(44074)
- 业大(41668)
- 财(39865)
- 中心(35361)
- 所(34917)
- 农业(34735)
- 财经(33929)
- 研究所(32800)
- 江(31660)
- 经(31349)
- 经济学(29910)
- 范(28357)
- 师范(27913)
- 院(27887)
- 北京(27515)
- 经济学院(27459)
- 经济管理(26736)
- 基金
- 项目(181907)
- 科学(144367)
- 基金(135510)
- 研究(125175)
- 家(121386)
- 国家(120444)
- 科学基金(104077)
- 社会(82744)
- 社会科(78724)
- 社会科学(78705)
- 基金项目(73168)
- 省(71161)
- 自然(70188)
- 自然科(68671)
- 自然科学(68650)
- 自然科学基金(67440)
- 划(60466)
- 教育(57699)
- 资助(53529)
- 编号(47366)
- 重点(41183)
- 部(39668)
- 创(38943)
- 发(38403)
- 科研(36591)
- 创新(36469)
- 国家社会(35501)
- 计划(35346)
- 成果(34421)
- 教育部(34126)
共检索到306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兴华 修春亮 白立敏 文玉钊
识别流空间视角下的城镇地位及其发育状况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认知基础之一。基于县域公路客运班次数据,在Ucinet及Arc GIS软件支持下,从整体网络、城镇中心性及地理探测等三个方面对吉林省城镇中心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省域整体网络结构相对松散、核心网络实力偏弱,城镇间空间联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域内空间联系相对紧密、跨市域联系则明显不足,区域联动发展进程相对滞缓。(2)地级城市程度中心性普遍较高、省域边缘城镇的交往能力总体处于从属地位;城镇节点的空间链接效应具有地域差异特征、区内空间联系多通过地级城市中介作用完成;综合中心性视角下的城镇层级总体呈首位分布特征并形成"一极三核"的省域"中心—枢纽"格局,区内出现"八子群、四片区"的组团现象。(3)将地理探测器方法应用于城镇中心性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省域内城镇节点中心性的影响较小,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交通承载力等因子对城镇地位及角色影响明显,路网密度仍是影响城镇空间链接水平的因子之一。为此,应提升省域东西部地区核心城镇资源集聚能力,优化省域边缘城镇产业结构、增强市场活力,合理配置区域交通资源、完善边缘城镇交通基础设施,以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洋美娜 杨青山 刘鉴 江孝君
基于吉林省2015年陆路交通网络,以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为研究单元,从可达性和经济联系两方面对比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吉林省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并提出空间优化对策。研究表明:高速铁路有明显的道路指向性,对沿线城市影响大,高速公路使城市得到均衡提高和发展,城市间差异减小,边缘化趋势逐步扭转。空间格局优化可以构建"十字"型点轴系统;以长春市为中心建设1h经济圈;加快构建省域城镇组团。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空间格局优化 吉林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蔡向东 李彦蒙
为解决养老保险金省际间收支不均衡的矛盾,我国于2018年开始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其根本目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养老保险基金,同时强调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目前,吉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严重的基金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吉林省要明确和统一财权事权,完善财权与事权的分担责任与机制;同时还要加强财政部门对基金的财务管理和基金预算管理,建立基金安全预警机制,借以加强吉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收统支省级统筹资金的安全运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卫东 钟业喜 冯兴华 李建新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班次数据构建交通流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从县域城镇整体网络、城镇中心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班次网络密度较高,公路网络初步发育成型,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子城市群是整体网络的中介,武汉都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联系相对松散;②核心城市对周边城镇具有一定的"遮蔽效应"和"虹吸效应",地级城市网络中心性普遍较强,小城镇在网络中发育较迟缓,凝聚子群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整体上形成了"四片区,七子群"的特征;③地理探测器显示经济、人口规模、城市行政等级、产业结构、资金投入、市场活力以及支付水平对交通流网络下的城镇中心性影响显著,但居民支付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提升核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优化城市群区域分工、培育副中心和枢纽城市、促进区域组团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联动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王建军
本文在回顾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对吉林省城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吉林省9个地市(州)及2个样本市的人口经济规模排序及相互间的横向引力矩阵与纵向引力矩阵,分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鹏博 林秀梅
本文利用吉林省城镇居民1995、2001两年的消费数据对吉林省城镇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及满足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吉林省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许松山
一、对小康涵义的理解关于小康水平的涵义,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农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根据这段论述,我们认为:(1) 小康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综合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单纯用某一个指标不足以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全貌。如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小康,虽有一定的实用性,操作起来也比较简便,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仅反映社会财富的平均占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伟 罗胤 汪宁宁
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和工资水平差异,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行业内部性别工资歧视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性别行业分割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次要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刘蜀涵
基于吉林省各县市2005—2014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整体及局部研究各县市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格局稳定,东西部与中部相比,空间格局稳定且空间差异较小;多数县市在研究前期和中期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末期协调型县市较多,人口城镇化滞后是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不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县市的协调类型倾向于向更加协调的类型方向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车延杰
本文就以价值比和住宅面积标准判断城镇居民住宅购买能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并以此根据吉林省大、中、小城市的住宅价值和居民的收入 ,对居民住宅购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提出全省住宅供给的政策和数量建议
关键词:
价值比 购买能力 住宅 经济实用住房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雅静
在过去10年中,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生存型向温饱型并逐渐向集约型转化.但目前的消费支出结构还不尽合理,表现在食品支出所占比重过高,住宅和劳务消费水平过低,消费过分集中于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方面.为此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推行城镇住宅、劳务商品化,并正确引导消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玉玲
90年代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逞递减势,储蓄倾向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减弱。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关键是增加城镇居民实际收入,调整落后的消费方式,把握居民新的消费增长点。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消费趋势 居民消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刘蜀涵
基于吉林省各县市2005—2014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整体及局部研究各县市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格局稳定,东西部与中部相比,空间格局稳定且空间差异较小;多数县市在研究前期和中期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末期协调型县市较多,人口城镇化滞后是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不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刚 周志强
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的各种发展模式,结合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吉林省 发展模式构想、划分吉林省城市圈的主要依据和城市圈、城市群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 模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建华 周晓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均证实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吉林省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快吉林省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从1978~2013年吉林省非农人口比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来看,二者具有长期均衡稳定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利用VAR模型对吉林省2014~2020年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水平做出预测,并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图像考察二者的动态变动趋势,可使我们正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