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3)
2023(17335)
2022(14964)
2021(14149)
2020(11666)
2019(26934)
2018(26486)
2017(50512)
2016(27085)
2015(30375)
2014(29826)
2013(29192)
2012(26397)
2011(23847)
2010(23337)
2009(21268)
2008(20028)
2007(16827)
2006(14406)
2005(12201)
作者
(74342)
(61811)
(61309)
(58359)
(39091)
(29553)
(27918)
(24347)
(23484)
(21674)
(20954)
(20834)
(19221)
(19137)
(19085)
(18756)
(18390)
(18345)
(17578)
(17457)
(15108)
(15007)
(14724)
(14045)
(13799)
(13656)
(13414)
(13347)
(12264)
(12091)
学科
(107693)
经济(107578)
管理(77161)
(69807)
(56951)
企业(56951)
方法(50644)
数学(44715)
数学方法(44139)
中国(29835)
(29436)
(25930)
业经(23272)
(23166)
环境(21886)
(21333)
贸易(21323)
地方(21279)
(20783)
农业(19672)
(17809)
(17709)
理论(16757)
(16235)
(16232)
财务(16157)
财务管理(16125)
技术(15913)
企业财务(15229)
(15147)
机构
大学(372659)
学院(372380)
(151928)
经济(148982)
管理(148606)
理学(130152)
理学院(128738)
管理学(126400)
管理学院(125750)
研究(124584)
中国(92547)
(78534)
科学(77268)
(65690)
(60584)
(57072)
中心(56523)
研究所(55926)
业大(55197)
财经(54264)
(50094)
(49711)
(49586)
北京(49342)
师范(49150)
经济学(46458)
(45914)
农业(44643)
经济学院(42046)
(41163)
基金
项目(266457)
科学(210658)
研究(195290)
基金(195248)
(170314)
国家(168993)
科学基金(145715)
社会(124387)
社会科(117835)
社会科学(117808)
基金项目(103519)
(101653)
自然(94590)
自然科(92361)
自然科学(92339)
自然科学基金(90651)
教育(89807)
(86513)
资助(80073)
编号(79221)
成果(62509)
重点(59740)
(59326)
(56991)
(55375)
课题(53544)
国家社会(51854)
创新(51714)
教育部(51237)
科研(51236)
期刊
(157231)
经济(157231)
研究(105541)
中国(64378)
学报(57588)
科学(54255)
管理(52162)
(51460)
(48351)
大学(44207)
学学(41675)
教育(39897)
农业(36546)
技术(31748)
(27228)
金融(27228)
业经(26427)
经济研究(26315)
财经(25412)
(21811)
问题(20324)
(19266)
图书(18361)
资源(18042)
科技(17768)
技术经济(16932)
(16920)
(16590)
理论(16489)
现代(15810)
共检索到521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立军  李文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排放过程中具有流动性,每个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向周边地区扩散,因此,每个地区既是本地区排放的受益方又是其他地区排放的受损方,相互交织的损益关系,使碳生态补偿中的主客体对象难以划分。本文基于排放权配额的分配和碳汇总量的测度构建起地区碳生态账户的"借方",将实际排放作为其"贷方",基于这种"借贷"关系厘定补偿对象并展开碳生态补偿的研究,形成如下结论:一、从全国层面看,基于全球补偿的会计平衡下,中国存在排放"赤字",需支付补偿。二、从东中西部的区域层面看,西部在全球和国内补偿会计平衡的两种方案中均为需获得补偿的地区,而东部则均为需支付补偿的地区,中部刚好介于二者之间。三、从地区层面看,两种方案下辽宁、河北和山西为需支付补偿最高三省,云南、四川和广西为需获得补偿最高的三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超  吴立军  李江风  黄天能  
在国际碳博弈中,碳排放权的主流分配原则有10余种之多,应用不同分配原则的分配结果差别迥异,地区对不同原则的偏好或排斥也较为悬殊。为寻求分配协商共识,要求必须建立以公平为基础的分配方案。本文首先基于2017年全球碳浓度变化测算出全球排放空间和中国的排放总额,进而利用等人均、等产出、等空间、历史排放以及地区碳汇5个单一原则实现从全国总额到地方配额的分配。根据单一原则下各地区的分配数据计算各原则对应的相对剥夺系数,并以相对剥夺系数为基础的公平感受评价构建权重,最终形成多原则综合加权的分配方案。通过对2017年为例的碳排放权分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基于单一原则的配额分配结果表明,历史排放原则是最有利于中国排放权配额获取以及最能体现地区分配公平的原则。②五大原则的综合加权分配结果表明,获得配额最大的3个地区分别为:山东、江苏、广东;获得配额最小的3个地区分别为:海南、宁夏、甘肃。各省配额汇总的全国碳排放权总额为603464.5万t,与当前实际排放存在数200000万~300000万t的差距之差,与中国国际减排责任分担较为一致。③基于个体感受公平的加权分配方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稳健性和兼容性。为切实推动全国碳排放权分配工作实施开展及更好的实现地区生态资源配置公平,主要建议如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全国分配总额,使地区和企业形成稳定的配额预期;有效设计分配原则方案,兼顾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地区减排责任分担不搞"一刀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梅昀  刘秋彤  甘臣林  刘晔  
利用亚当斯公平理论和耕地价值构成,建立了耕地价值估算模型,并结合文献调研法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参数估算,测算公平视角下的征地补偿价格。结果显示:土地补偿应该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比较中实现公平,具体表现为采取完全补偿的原则和不同地区统一补偿标准;经测算,耕地价值体系中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均可用包含统一年产值标准和还原利率的函数式表达;湖南省皂市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和安置区的公平补偿价格为当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78. 35倍,其补偿价格分别为现行标准的5倍和11倍。提出了规范耕地价值体系与测算标准、完善耕地统一年产值相关资料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雪花   李婉玥  
突破以能源消耗碳排放为主的“传统碳”核算的局限,将废弃物排放、生物质资源消耗、电力净输入和森林固碳情况也纳入评价范畴,利用上述指标间的自然能量联系,进行中国各省份“全碳”核算,进而开展基于碳足迹的直接碳效率评价和基于DEA-BCC模型的全要素碳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6至2020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直接碳效率明显上升,但全要素碳效率却有所下降。“双碳”背景下,相比其他生产资料,碳环境容量日益稀缺,因此全要素碳效率不升反降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在“全碳”与“传统碳”两种核算体系下,直接碳效率和全要素碳效率的评价结果均存在差异,而且在2020年尤为明显。减污降碳是同根同源问题,能源电力安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全碳”效率的评价结果的解释性更强,其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各省份的低碳水平及发展潜力,并为厘清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和制定碳综合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歆  孟卫东  程瑶  
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了公积金贷款职工的福利,但公积金的低存低贷利率使得未贷款职工面临较高机会成本,导致公积金制度有"劫贫济富"的嫌疑,社会公众对公积金制度公平性的质疑甚大。本文基于公平理论,分析了两类职工的相对收益,揭示未贷款职工的相对收益率要低于贷款职工,不利于激发职工缴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公积金的归集;从社会资源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出发,提出基于利率调整对未贷款储户进行补偿的机制,并就如何补偿进行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旭  洪开荣  
农地征收补偿争议源于关联主体对征收补偿是否公平的不同判断,化解征收补偿主体行为冲突的策略调整有赖于公平信念判断的一致性转变。文章在传统农地征收物质收益补偿的基础上,引入关联主体的互动公平信念,探讨农地征收补偿的组合性均衡定价,并进行博弈均衡分析。得出在互动公平视角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加被征地农民恶意抵抗成本、减少被征地农民在农地征收中恶意抵抗的收益回报、加强第三方监督均有助于推动农地征收的和谐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旭  洪开荣  
农地征收补偿争议源于关联主体对征收补偿是否公平的不同判断,化解征收补偿主体行为冲突的策略调整有赖于公平信念判断的一致性转变。文章在传统农地征收物质收益补偿的基础上,引入关联主体的互动公平信念,探讨农地征收补偿的组合性均衡定价,并进行博弈均衡分析。得出在互动公平视角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加被征地农民恶意抵抗成本、减少被征地农民在农地征收中恶意抵抗的收益回报、加强第三方监督均有助于推动农地征收的和谐进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莉  孙启林  
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之所以关注,正因为它重要;之所以倡导,正因为它缺失。为了使公平的教育不再缺失,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这些措施中,针对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教育是各国追求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美国历来有重视自由、民主、平等的传统,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教育领域之中。对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教育以达到教育结果公平的理论和实践,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楠  刘学敏  长谷部勇一  
文章核算了1995-2011年中日两国"生产者"原则、"消费者"原则、"共同分担"原则下的碳排放总量及行业碳排放量,并运用基尼系数的"相对剥夺"对三种原则下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得出"共同分担"原则的碳排放公平性最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分担"原则的细分模型,比较了生产碳、国内消费碳及国外消费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原则分担的碳排放量,中国均高于日本。"消费者"原则下的日本对中国的相对剥夺系数最小,碳排放责任最大;"生产者"原则下的中国对日本的相对剥夺系数最小,碳排放责任最大。"共同分担"原则下,中国排放的CO2是日本的3.29倍。其中,两国中间投入及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碳大于国内消费碳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邢俊利  葛新斌  
边疆援建政策是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和跨区域协作治理实践,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干部职工支援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解我国高海拔民族地区支援干部职工子女的处境与就学状况,本研究选取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支援干部职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其子女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学段变化"为节点在高原与平原之间"钟摆式"就学,究其缘由,高原气候适应状况、家庭资源配置变化、子女教育与情感需求、教育质量是关键影响因素。实质上,非此即彼的就学选择背后隐藏着的是支援干部职工调动家庭资源与现实进行博弈的过程,更是"两难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基于补偿性公平的视角,政府可通过建立就学诉求与回应制度、完善内地就学政策并增强其执行力度、增加"内地班"学位供给等举措来解决该群体的就学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美  王爽  翟印礼  
全球气候变暖使各国寻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配置方面平衡,掌握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本文采用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对辽宁省农田防护林固碳价值进行计算,得到碳生态资本应补偿的价值,研究认为从生态资本补偿的角度,合理评估生态资源产生的碳效益,使碳交易价格真正反映我国碳资产的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祥鑫  蒲春玲  刘志有  闫志明  穆飞翔  
目的]耕地征收纠纷多源于关联主体对补偿公平与否的判断,而化解其纠纷则依赖于对公平信念判断的互相转变。[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互动公平视角综合运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当量因子法等对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进行测算,并对耕地征收补偿进行博弈均衡定价研究。[结果]互动公平视角下乌鲁木齐市2015年耕地征收补偿价值总量为355.689 970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为63.426 057万元/hm~2、社会价值为227.258 027万元/hm~2、生态价值为65.005 886万元/hm~2,占比分别为17.83%、63.89%、18.28%,可见耕地对失地农民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相比未植入互动公平信念,耕地价值增加32.335 452万元/hm~2,可见引入关联主体互动公平信念能显化耕地的真实价值,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结论]通过该文研究将有利于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征地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减少征地纠纷,同时可为今后有关耕地征收补偿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构建征地补偿标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妮  王建伟  
目前对于交通资源的配置的研究几乎都是从效率角度考虑,忽略了公平这个重要目标,本文从公平的视角对交通资源的配置进行主体、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交通公平考虑的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而不是均等的出行方式。交通是人们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手段,全体社会成员都会产生出行与交通需求,也都享有获得基本交通服务的权利,所以,对于交通资源的配置不再仅仅从效率角度考虑,而是从公平的角度进行思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文章首先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构建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区域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认为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效率与公平、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区域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依据生态价值当量,通过比较生态价值盈余和生态价值亏欠状态确定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最后,以2013年全国各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测算各省的生态价值盈余和亏欠状态,结果表明以西藏为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