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7)
- 2023(17080)
- 2022(14610)
- 2021(13618)
- 2020(11577)
- 2019(26433)
- 2018(25940)
- 2017(50885)
- 2016(27255)
- 2015(30247)
- 2014(29753)
- 2013(29201)
- 2012(26387)
- 2011(23151)
- 2010(22930)
- 2009(21274)
- 2008(21056)
- 2007(18379)
- 2006(15970)
- 2005(14002)
- 学科
- 济(113273)
- 经济(113149)
- 业(106420)
- 管理(96669)
- 企(96430)
- 企业(96430)
- 方法(54996)
- 数学(45118)
- 数学方法(44578)
- 财(37658)
- 业经(34057)
- 农(33726)
- 务(28874)
- 财务(28806)
- 财务管理(28766)
- 企业财务(27425)
- 中国(25370)
- 农业(23585)
- 技术(21496)
- 制(21040)
- 理论(20399)
- 和(19631)
- 地方(19140)
- 划(18967)
- 学(18646)
- 贸(18510)
- 贸易(18500)
- 易(17970)
- 策(17575)
- 环境(16460)
- 机构
- 学院(383979)
- 大学(380787)
- 管理(162903)
- 济(156135)
- 经济(153095)
- 理学(141849)
- 理学院(140508)
- 管理学(138334)
- 管理学院(137634)
- 研究(115362)
- 中国(88963)
- 京(78814)
- 财(73452)
- 科学(68895)
- 财经(59733)
- 农(57851)
- 所(55067)
- 业大(55016)
- 江(54654)
- 经(54478)
- 中心(53302)
- 研究所(49806)
- 北京(48777)
- 经济学(46197)
- 范(46018)
- 师范(45626)
- 农业(45110)
- 财经大学(44613)
- 商学(44257)
- 州(44215)
- 基金
- 项目(262998)
- 科学(209763)
- 研究(194652)
- 基金(193929)
- 家(166667)
- 国家(165203)
- 科学基金(145676)
- 社会(124794)
- 社会科(118342)
- 社会科学(118311)
- 基金项目(103441)
- 省(102103)
- 自然(94998)
- 自然科(92895)
- 自然科学(92875)
- 自然科学基金(91236)
- 教育(89293)
- 划(84728)
- 编号(79457)
- 资助(79104)
- 成果(62171)
- 部(58622)
- 重点(57541)
- 创(56605)
- 发(54714)
- 课题(52568)
- 创新(52233)
- 国家社会(51342)
- 教育部(51204)
- 人文(50793)
- 期刊
- 济(169038)
- 经济(169038)
- 研究(108236)
- 管理(63416)
- 中国(63365)
- 财(60806)
- 学报(53466)
- 农(52923)
- 科学(51898)
- 大学(42430)
- 学学(40387)
- 农业(37006)
- 教育(35972)
- 技术(35543)
- 融(30995)
- 金融(30995)
- 业经(30205)
- 财经(29433)
- 经济研究(26104)
- 经(25188)
- 问题(22000)
- 业(20918)
- 技术经济(20843)
- 财会(19445)
- 现代(18795)
- 商业(18006)
- 理论(17678)
- 科技(17665)
- 版(17305)
- 会计(16297)
共检索到544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颖 刘星
随着公司契约中不同利益主体代理冲突的演化,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不断被赋予新的研究内涵。本文在简要评述企业投资行为的公司治理理论背景基础上,基于股权分散和集中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首先从股东-管理者代理、信息非对称-自由现金流代理和股东-债权人代理三个方面,对传统公司治理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特征和相应的治理机制进行了阐释。然后沿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动态,对大小股东代理冲突下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成因分析与治理探讨。最后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与资本市场演进的背景下,提出了探索企业投资行为的规律。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代理问题 投资行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云鹤 李湛
通过建立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研究管理者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关系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随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不断减弱。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也发生变化,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在成长阶段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而独立董事在成熟阶段及大股东在衰退阶段均显著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成长阶段中的公司监事会能够对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起到显著的监督作用,而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则显著加剧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成长阶段中管理层持股、成熟阶段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钟高 罗曼
随着近年来财务丑闻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完善的公司治理对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对公司治理和理财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理财行为;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企业理财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理财行为 代理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丁 余鹏翼 许志超
研发(R&D)投资已经成为实现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投资,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R&D投资的程度受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较大。因此,如何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来解决企业R&D投资不足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行业的不同特性,全面分析企业所有权结构、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激励、资产负债率对R&D投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行业中,公司治理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要解决企业研发投资不足的问题需要区分不同行业来改善其公司治理状况。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治理 R&D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鲜华 赵建琴 张扬
机构投资者能否有效监督并参与公司治理,进而有效促进持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选取2010—2021年3526家A股上市公司的25625个年度观测值,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持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展开大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优化内部控制,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促进持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相比,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持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持有股份,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维安 姜涛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关键词:
过度投资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指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邢斐 唐慧
文章从“稳投资”的角度,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集团成员企业在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时的积极作用:与独立企业相比,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通过提供成本更低、财务灵活性更强的内源融资实现了对外部资本市场的替代,因此集团成员企业对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外部融资环境变动更加不敏感,进而使其投资呈现逆周期性特点;进一步地,在投资机会高、内部资本生成率低或者现金流波动性大的企业中,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进而“稳投资”的功能更加显著;文章的结果证实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其他机制的影响(企业金融化、内部劳动力市场、代理问题、投资机会敏感性、大企业集团的影响)。因此,文章的研究验证了企业集团在应对宏观经济波动时“稳投资”的作用,并借助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深化了宏观经济波动向微观企业传导机制的研究,这对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以及实现“六稳”工作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会娟 张然
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普遍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从股权性质角度考虑,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较非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而国有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较民营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进一步研究显示,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投资期限越长、投资该公司的私募股权家数越多,则被投资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作为第一篇研究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对高管薪酬契约影响的文章,本文的结论丰富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其研究结果对于公司管理层、私募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和 蔡晓珊
文章介绍了投资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投资银行的一般内涵,并基于专业服务企业特性的视角剖析了投资银行的特殊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相关公司治理与企业理论分析了投资银行的经济本质,探讨了其内部治理环境以及利润分享、推荐两大内部治理机制的运作机理。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了投资银行从合伙制转型为公司制并上市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比较其中的利害。文章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语,并提出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相关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婉立 朱红
通过构建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对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水平整体不高,沪市上市公司披露水平显著优于深市,企业报告的披露水平不具有统一性。董事长与总经理兼职情况、监事会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水平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披露水平正相关。建议企业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完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披露质量 公司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长义
从历史的视角看,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历史的渊源性和发展的共生性。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都产生于现代大公司的出现,二者统一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实践中。公司治理是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企业社会责任则能够推动公司治理的有效改善与良性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丁 郑蓉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代理问题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探究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行为。研究发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通过补位的行为能够降低公司债权人与管理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当公司股权集中且存在控股股东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采取股权制衡的行为能够缓解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治理作用以解决公司的代理问题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
关键词:
代理问题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晓光
文章以2012—2016年沪深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的影响,以及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源于管理层代理问题,代理成本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程度显著正相关,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投资羊群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代理成本在公司治理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初步揭示了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与治理机制,并从微观层面解释了我国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
关键词:
羊群行为 投资效率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洪盾 岳华 张旭
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速向高质转变的背景下,探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出发,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基于我国2010—2016年197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机制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TFP存在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背景公司的企业TFP显著地低于非国有背景公司;(2)董事会规模与企业TFP负相关,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重对企业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董事长兼任CEO对公司TFP也有显著提升作用;(3)高管薪酬对企业TFP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注重防范大股东"一股独大"导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探索多层股权结构机制,提升股权制度灵活性与多样性;(2)公司在董事会构建时,不仅要规模适度,还应重视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3)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增强高层管理人员与股东间的利益协同性,以缓解与股东目标的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利益冲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成华 王海军 王华
由于受到寻租、合谋、机会主义等行为的影响,我国产学研战略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虚拟公司的公司治理理论可以为产学研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性研究揭示了在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中介效应下,产学研虚拟公司治理对产学研公共地悲剧治理的微观促进机理。因此,我国应优先完善产学研虚拟信息披露,再逐步优化其他虚拟公司治理要素,使产学研尽早摆脱被动局面。
关键词:
产学研 虚拟公司 公司治理 公共地悲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股权融资依赖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行为公司财务视角
企业战略投资的分类治理——基于交易治理期权观的视角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了吗?——基于企业避税与投资效率视角
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财务重述行为研究——以金亚科技公司为例
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
企业公民行为与公司治理及财务业绩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涉农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投资效率视角下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基于董事会结构和高管薪酬契约的视角
社会资本对关系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视角
税制结构变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税负转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