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9)
2023(15061)
2022(13185)
2021(12330)
2020(10414)
2019(24030)
2018(23545)
2017(46358)
2016(24697)
2015(27655)
2014(27286)
2013(26569)
2012(24088)
2011(21261)
2010(20959)
2009(18940)
2008(18340)
2007(15583)
2006(13348)
2005(11269)
作者
(67000)
(55547)
(55076)
(52614)
(35585)
(26556)
(25161)
(21935)
(21130)
(19633)
(19116)
(18533)
(17335)
(17262)
(17224)
(16860)
(16570)
(16541)
(16017)
(15877)
(13481)
(13446)
(13353)
(12720)
(12351)
(12330)
(12250)
(12033)
(11009)
(10916)
学科
(97110)
经济(97003)
管理(76900)
(73761)
(63527)
企业(63527)
方法(51200)
数学(45078)
数学方法(44546)
(28839)
(25310)
中国(23190)
业经(22109)
(20368)
财务(20299)
财务管理(20251)
(19545)
企业财务(19338)
(18336)
地方(17610)
(17102)
贸易(17094)
农业(16780)
(16574)
理论(16080)
(15982)
银行(15948)
(15367)
金融(15365)
技术(15266)
机构
大学(341583)
学院(339635)
管理(143033)
(135443)
经济(132682)
理学(125615)
理学院(124393)
管理学(122322)
管理学院(121709)
研究(102560)
中国(78461)
(70093)
(63298)
科学(61845)
财经(52356)
业大(49038)
中心(48603)
(48221)
(48031)
(47971)
(46502)
研究所(43863)
北京(43374)
(42700)
师范(42331)
经济学(41135)
财经大学(39627)
(38194)
(38088)
商学(38047)
基金
项目(241967)
科学(192237)
基金(178526)
研究(177876)
(153925)
国家(152644)
科学基金(133829)
社会(113848)
社会科(108021)
社会科学(107994)
基金项目(95242)
(92983)
自然(87508)
自然科(85516)
自然科学(85499)
自然科学基金(83968)
教育(82458)
(78122)
资助(73460)
编号(72420)
成果(56974)
(54422)
重点(53197)
(50497)
(49532)
课题(48112)
教育部(47666)
创新(47050)
国家社会(46993)
人文(46824)
期刊
(137529)
经济(137529)
研究(94882)
中国(55419)
管理(51078)
学报(50038)
(49367)
科学(46652)
(42623)
大学(39442)
学学(37325)
教育(34051)
(29881)
金融(29881)
农业(29622)
技术(29307)
财经(25192)
业经(23840)
经济研究(22144)
(21315)
问题(17887)
理论(16902)
图书(15970)
技术经济(15961)
商业(15634)
科技(15572)
实践(15533)
(15533)
(15385)
财会(15070)
共检索到470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峻  李朝霞  胡洁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股东监督、董事会监督、债权监督的各种监督机制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增加公司绩效的有效性。实证结果发现:各种监督机制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从稳健的角度看,不存在对于所有类型公司均发挥作用的完全相同的监督方式。在中国现有经济和法制背景下,大股东的监督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来说具有更好的监督效果;独立董事的监督效果仅对国有公司存在一定的显著性,董事持股激励仅对非国有公司是显著的;债权监督效果对于直接代理成本显著存在,而对于间接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不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宇海  
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业的快速发展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 ,经营者的行为日趋受到重视。本文即分析了在新形势下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并利用统计理论计算经济监督次数 ,最后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晓霞  程秀生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在企业内在需求和外部制度约束下,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革是否是有效的,是否促进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文章从经营者更替的视角,分析了该问题。在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经营者更换的现状、考察更换的原因以及可能引起的一些结果的基础上,说明民营上市公司经营者更替的可能性与绩效呈负相关,内部人继任较外部人继任有更好的绩效的改善。研究结果证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是有效率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爱景  仲健心  
如何评估上市公司的业绩 ,从而选择真正有价值的股票是证券投资界的热门话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 ,而其经营者持股比例是治理结构的一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 ,经营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这说明在目前我国的股市尚不成熟的条件下 ,用经营者持股比例作为评价公司业绩的一个指标还为时过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谌新民  刘善敏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任职状况、报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发现 :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有显著性弱相关关系 ;报酬水平的激励强度更多的与“横向”“纵向”比较的相对值有关 ;两职兼任的经营者年薪、持股比例与其绩效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而实行年薪制的经营者呈显著性弱相关性。本研究说明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股权结构对经营者年薪、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具有深刻影响 ,完善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激励的方向应是建立多元化的报酬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永珍  
上市公司董事长与CEO的两职设置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监督效率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数据为依据,从影响公司治理监督效率的各个角度如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信息披露、关联交易、股东权益、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以及代理成本等角度全面分析上市公司领导权结构选择对公司治理监督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领导权结构显现出由两职完全合一逐步向两职分离过渡的趋势;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设的制衡作用效果显著;培育高质量的法人大股东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的监督效率;流通股比率与下期代理成本负相关,因此不能简单认为上市公司实现全流通,就会有利于代理成本的降低;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设置有助于治理监督效率的改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治龙  王丽  
经过对湖南省上市公司经营者个性特征与公司绩效机理研究 ,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个性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以及在这种逻辑关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采取科学的经营者选拔和使用机制 ,可以为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优化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树明  李兴绪  
本文以2001-2003年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其经营者的报酬情况。本文发现,经营者的年度报酬和企业绩效、企业规模之间存在着统计上的弱相关关系。同时公司的行业性和地区性对于经营者薪酬具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萍  蔺楠  
本文提出企业特性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治理效果的重要变量,并以2010—2012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企业的研发与投资数据构造了创业导向程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性的直接效应,并考察了激励型、监督型公司治理机制对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性主效应的不对称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创业导向程度正向影响企业成长性;(2)针对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对创业导向企业成长性有正向调节作用;(3)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代表的监督机制对创业导向企业的成长性有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创业导向企业,激励型与监督型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绪,扬燕红,章玲,郑树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会起  
本文选取2004——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在抑制经营者为增加自身效用而进行盈余管理方面失效,经营者持股比例低或股权激励不足并不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阳  刘志远  任美琴  
本文从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考察实施经营者持股激励制度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到2004年的业绩,本文发现,经营者持股金额与经营者年薪金额的比例是衡量持股激励强度的有效指标,该指标与股票报酬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会计利润指标没有正相关关系。在上述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数量多的、高成长性的公司提高(长期)股票报酬率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如果持股数量能对经营者(特别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个人利益有充分影响,经营者持股激励制度会以较低的成本达到较好的效果(公司股票报酬率显著较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增基  郭桂玺  张宗益  
本文选取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研究经营者升迁的决定因素对公司绩效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董事长更多的关注政治激励,总经理更多的关心物质激励,当存在晋升机会时,政治激励、物质激励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年轻管理者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往往主观地被低估,任期、政治关联、学历同晋升机会、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上级对高级管理人员经营能力的判断时,应剔除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特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刘思超  
本文研究了媒体报道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政府干预在影响媒体治理效应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1)仅有来自媒体的负面报道可以有效遏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对财务重述进一步细分还可发现,媒体监督对经济后果较为严重的非技术问题和核心指标重述的影响更为显著;(2)来自地方政府的媒体管制会大大削弱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力,在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更弱。本文为理解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提供经验支持,并提出改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新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会斌  
以2012—2014年间对高管实施薪酬管制的国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上市公司对高管实施薪酬管制,是否会影响高管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是否会影响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对高管的监督成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薪酬管制并不能够实现通过缩小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以改善公司整体绩效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削弱高管积极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最终导致上市公司高管监督成本的提高。上市公司应取消薪酬管制,完善薪酬激励、监督和追责机制,引导高管积极做出改善公司绩效的努力,并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