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7)
- 2023(14505)
- 2022(12797)
- 2021(12069)
- 2020(10177)
- 2019(23454)
- 2018(22978)
- 2017(45284)
- 2016(24154)
- 2015(26863)
- 2014(26549)
- 2013(25869)
- 2012(23299)
- 2011(20527)
- 2010(20093)
- 2009(18284)
- 2008(17691)
- 2007(14971)
- 2006(12809)
- 2005(10821)
- 学科
- 济(93559)
- 经济(93454)
- 管理(76332)
- 业(72826)
- 企(63351)
- 企业(63351)
- 方法(48457)
- 数学(42418)
- 数学方法(41884)
- 财(28720)
- 农(23796)
- 中国(21778)
- 业经(21107)
- 务(20859)
- 财务(20791)
- 财务管理(20755)
- 企业财务(19872)
- 学(18031)
- 地方(16734)
- 制(16605)
- 农业(15898)
- 贸(15812)
- 理论(15811)
- 贸易(15804)
- 易(15351)
- 技术(15108)
- 和(14816)
- 环境(14422)
- 划(13850)
- 银(12943)
- 机构
- 大学(333143)
- 学院(330688)
- 管理(140357)
- 济(131185)
- 经济(128474)
- 理学(123633)
- 理学院(122411)
- 管理学(120348)
- 管理学院(119743)
- 研究(100331)
- 中国(74885)
- 京(68306)
- 科学(60675)
- 财(60618)
- 财经(50208)
- 业大(47882)
- 所(47102)
- 中心(47016)
- 农(46337)
- 经(45941)
- 江(44470)
- 研究所(43101)
- 北京(42265)
- 范(41729)
- 师范(41359)
- 经济学(39031)
- 财经大学(37974)
- 商学(37290)
- 院(37246)
- 商学院(36924)
- 基金
- 项目(236526)
- 科学(187984)
- 基金(174636)
- 研究(173620)
- 家(150675)
- 国家(149419)
- 科学基金(131076)
- 社会(110649)
- 社会科(104883)
- 社会科学(104855)
- 基金项目(93669)
- 省(90720)
- 自然(86345)
- 自然科(84404)
- 自然科学(84386)
- 自然科学基金(82865)
- 教育(80487)
- 划(76331)
- 资助(71238)
- 编号(70928)
- 成果(55621)
- 部(53052)
- 重点(51836)
- 创(49490)
- 发(48309)
- 课题(46744)
- 教育部(46455)
- 创新(46050)
- 人文(45758)
- 科研(45532)
- 期刊
- 济(133697)
- 经济(133697)
- 研究(91768)
- 中国(53134)
- 管理(50287)
- 学报(48739)
- 财(47865)
- 科学(45721)
- 农(40632)
- 大学(38387)
- 学学(36298)
- 教育(33395)
- 技术(28720)
- 农业(28610)
- 融(25658)
- 金融(25658)
- 财经(24066)
- 业经(22611)
- 经济研究(21383)
- 经(20415)
- 问题(17270)
- 理论(16025)
- 图书(16018)
- 技术经济(15740)
- 科技(15526)
- 财会(15165)
- 版(15023)
- 实践(14773)
- 践(14773)
- 商业(14681)
共检索到454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丁 郑蓉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代理问题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探究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行为。研究发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通过补位的行为能够降低公司债权人与管理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当公司股权集中且存在控股股东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采取股权制衡的行为能够缓解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治理作用以解决公司的代理问题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
关键词:
代理问题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丁 郑蓉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的视角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能性。研究结论表明:从作用机理分析,基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之间所形成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机构投资者有动力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进一步的博弈证据证明,双重委托代理所形成的契约关系能够促使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治理作用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嘉贺 刘可 杨竹清
利用2001—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代理成本的视角,对机构投资者在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及发展能够完善公司治理、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但该影响的经济效果较微弱。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促使机构投资者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机构持股 公司治理 代理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华 张颜颜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调节市场、促进市场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引导着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的深刻改革。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股权大多集中于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所持股权较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其参与企业治理的动机和重视程度不强。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积极发挥他们的治理效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博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露 李世宗
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投资发展政策和措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监督绝对净收益的标准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情况。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监督绝对净收益大于零,就会参与到公司治理中。
关键词:
机构股东积极行动 决策 监督绝对净收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新红 刘利君
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份额不断增大,其参与公司治理能力和动力不断增强,更加积极参与企业长期研发投入活动。基于此,文章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上市公司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研发投入活动没有相关性;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压力抵抗型投资者能对研发投入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凌志雄 陶诗慧
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的11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跨国并购前两年和并购后两年的绩效指标为研究样本,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引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检验机构投资者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跨国并购绩效与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长期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提升跨国并购的绩效;短期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跨国并购绩效负相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对跨国并购的绩效没有影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公司治理水平没有影响;长期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削弱代理问题对跨国并购绩效的侵害;短期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却会强化公司代理问题对跨国并购绩效的侵害。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跨国并购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吕昊 贾海东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总体积极性不高、制度不规范、披露不充分、手段有限、质量较低等问题,激励及引导规则的不足是导致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参考境外做法,引进具有软法性质的行为指引制度,构建具有约束力的促进型法制。相应规则的设计应以促进机构投资者有效行使股东权利为核心,着重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激励与引导,培育机构投资者自愿、自主和自觉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推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鲜华 赵建琴 张扬
机构投资者能否有效监督并参与公司治理,进而有效促进持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选取2010—2021年3526家A股上市公司的25625个年度观测值,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持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展开大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优化内部控制,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促进持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相比,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持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持有股份,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郁露露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它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一定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利他动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够合理地解释现有各领域的经济行为。文章基于互惠性的视角,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并就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稳定市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互惠性偏好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瑜
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公司的治理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都比较分散,主要是靠赚取股票买卖的差价等传统盈利方式来赚取收益,机构投资者的角色一般比较被动,很少参与公司的治理,但是80年代以后,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摆脱以前"用脚投票"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更多参与到了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彩萍 李善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露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并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投资策略、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当存在若干个持股比例相当的机构投资者时,则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
机构股东积极行动 决策 监督相对收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李洋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引导促进其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因此,研究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角度出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股东积极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