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9)
- 2023(7946)
- 2022(6821)
- 2021(6612)
- 2020(5553)
- 2019(12638)
- 2018(12354)
- 2017(24814)
- 2016(12803)
- 2015(14194)
- 2014(13804)
- 2013(13235)
- 2012(11732)
- 2011(10247)
- 2010(9705)
- 2009(8545)
- 2008(7983)
- 2007(6414)
- 2006(4944)
- 2005(3983)
- 学科
- 济(48448)
- 经济(48398)
- 业(39187)
- 管理(38219)
- 企(29729)
- 企业(29729)
- 方法(28589)
- 数学(26347)
- 数学方法(26020)
- 农(15927)
- 财(14947)
- 中国(13584)
- 贸(11514)
- 贸易(11511)
- 易(11317)
- 险(10873)
- 保险(10781)
- 务(9656)
- 业经(9648)
- 财务(9626)
- 财务管理(9602)
- 制(9441)
- 银(9162)
- 银行(9159)
- 企业财务(9139)
- 行(8588)
- 农业(8413)
- 融(7884)
- 金融(7883)
- 技术(7694)
- 机构
- 学院(165464)
- 大学(164733)
- 管理(74170)
- 济(72230)
- 经济(71056)
- 理学(65148)
- 理学院(64616)
- 管理学(63677)
- 管理学院(63334)
- 研究(43993)
- 中国(37864)
- 财(34497)
- 京(31353)
- 财经(28317)
- 经(26086)
- 科学(24189)
- 中心(23647)
- 经济学(23054)
- 业大(22953)
- 农(22022)
- 江(21787)
- 财经大学(21722)
- 经济学院(21157)
- 经济管理(20003)
- 商学(19432)
- 商学院(19271)
- 北京(18548)
- 所(18307)
- 范(17798)
- 师范(17609)
- 基金
- 项目(122232)
- 科学(98772)
- 基金(93008)
- 研究(90149)
- 家(79376)
- 国家(78772)
- 科学基金(70625)
- 社会(60439)
- 社会科(57484)
- 社会科学(57468)
- 基金项目(49623)
- 省(46279)
- 自然(45727)
- 自然科(44779)
- 自然科学(44769)
- 自然科学基金(43969)
- 教育(41237)
- 划(38628)
- 资助(37566)
- 编号(36029)
- 部(28132)
- 成果(26612)
- 重点(26459)
- 创(26226)
- 国家社会(25996)
- 教育部(25123)
- 人文(24982)
- 发(24982)
- 创新(24546)
- 科研(24337)
共检索到221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李成威
在西方理论中,对公共产品的认识虽然有差别,但有着共同的逻辑基础,就是市场失灵。这表明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天生就存在逻辑缺陷,主要体现为:从政府与市场二元对立的角度看待公共产品;整体观缺失,从机械唯物论来理解社会共同体;"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已证明福利角度的公共产品逻辑上不成立。与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一开始就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不同,公共风险视角的公共产品理论是建立在集体基础之上。正是因为建立在集体的基础之上,公共产品理论应以公共风险作为逻辑内涵。进一步深入分析,由于公共风险源于个体和集体行为,因此,公共产品的实质是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个体和集体行为规则和制度安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公共产品是西方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与其说定义的是公共产品,不如说定义的是公共消费品。现实中公共产品的种类十分丰富,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给公共产品下的定义是:公共产品是以人的活动为中介的没有交换价值或不是价值的使用价值。正如服务有时也像物品一样是使用价值,这个定义中的"使用价值"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物品,也包括语言、法律、政府、科学、教育等客观存在的东西和行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其林 韩晓婷
有关准公共产品性质问题研究的深入或突破,是认识和缓解教育、医疗改革现实困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兼具部分公共产品和部分私人产品性质的某类产品。以产品消费的匀质性或非匀质性为依据,可将准公共产品划分为维持型如社会的公共设施、发展型如教育、经营型如医疗等三种类别。这种划分是有助于我们探讨不同类别的准公共产品最有效的供给方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增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具有全球影响的问题日益严重,而单个国家难以解决,出现了所谓的“全球公共产品”提供问题。全球公共产品就是在世界、全球层次上提供的公共物品,各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在世界政府不存在的条件下,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有:霸权国家提供、通过托宾税和特别提款权融资、国际组织促进各个国家供给、通过国家间的选择性激励提供。针对不同的全球公共产品,需要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全球公共产品 提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孟楠 侯哲
本文将外汇储备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重新定义为:储备中各个币种各自的汇率波动性、币种之间汇率波动的相关性及这两者共同作用给储备资产损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国内外最新测度外汇风险的GARCH-M-EWMA模型和O-GARCH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的定义对因子分析进行修正,创新性地提出MFA-VaR(Modified Factor Analysis Value at Risk)模型。采用IMF发布的COFER中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作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利用上述三种模型分别对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弱化各币种汇率波动相关性的条件下,我国外...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风险 MFA-VaR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俊 杨全
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的定义正在发生深刻裂变甚至消解,必须重新定义电视。语义定义法认为"电、信号、活动图像、音(视)频及联点网络化"是电视的一般内在规定性;种差定义法从功能主义的视角看,电视是通过传递信息和提供娱乐,增进社会、家庭文化脐带和情感纽带的传播媒介;语境分析法认为,对电视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嵌入电视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情势及其意义世界当中去分析和把握。当下电视所处的语境是迭代的互联网,由此生发了包括电视形态演变、价值延伸、交互方式等方面的全新意蕴。
关键词:
互联网+ 传统媒介 电视 重新定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一
本文质疑了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把公共产品看作是基于社会契约的外在性趋于无穷的产品,只有明晰了公共产品的边界,才能解决相应的公共产品生产低效率等问题。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外在性 社会契约 政府 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明海 胡志莹
公共产品的价格政策必须在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公共产品经营成本补偿间取得平衡,这种矛盾性使得公共产品价格政策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两难选择特性、信息的不对称、制定者和公众媒体因素是引起公共产品价格政策风险的主要成因。对公共政策目标进行合取,采取科学化的价格政策制定方法,对价格政策采用调查实验方法预测结果并进行持续、客观的跟踪是控制公共产品价格政策风险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公共产品 价格政策 政策风险 风险控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梁鹏
现行《保险法》中规定的“保险”概念,无法解决实务中的问题。其存在的问题是:将“保险合同”混同于“保险”;以“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二元结构割裂了保险的概念;法条对“赔偿”“保险金”“责任”等词的使用欠缺立法严谨性。从逻辑学的视角看,对“保险”下定义,需采取“属加种差”的经典方式。“保险”概念之“属”,不应为“制度”“法律关系”或“共同团体”,而应为“行为”。“保险”概念之“种差”应包括“特定之危险”“共同团体”和“互助共济”三个,但“保险利益”“独立之法律上请求权”不应作为“保险”概念的种差。据此,修法时,保险的概念可修改为:“由面临特定危险之主体组成共同团体,当团体成员因特定危险的发生受有损失时,在共同团体内部互助共济之行为。”在这一概念下,无论是合法保险、非法保险,抑或是持牌保险、非持牌保险,只要符合这一概念,均应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柯平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深刻影响,关于图书馆的认识发生巨大的改变,由此引发对图书馆的重新定义。对图书馆的界定是随着三代图书馆模式的进化而不断发展的,基于文献的图书馆认识升华为基于信息的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是什么"成为哲学命题。一方面,对图书馆的文化观讨论和知识观讨论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图书馆从强化组织和中心的概念发展为强化场所与空间的概念,促使图书馆成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有机体。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馆概念 图书馆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俏彬 贾康
本文在详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基础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廉租房等属于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我们将其冠名为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在此基础上,借鉴布坎南等人认识中的合理要素,提出了扩展的公共产品定义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阐释,进而讨论了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内在要求的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界定边界的民主化、法治化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红驹
在社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中,许多是能为个人所独占消费的,其生产、交换、消费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产品与劳务,其消费往往是许多人甚至所有成员都能同时享用,没有排他性,这部分产品与劳务和市场调节的失效有关,因此,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并决定其规模、数量、和质量。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公共产品的提供,其规模为多大,如何组织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彭学龙
公共产品的排他性与竞争性并非纯粹的物理属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就作品而言,复制与传播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其公共产品属性,而且促成了版权法的产生、变革与发展。版权法必须根据作品公共产品属性的强弱设计排他规则,为私人提供作品创造激励、预设条件。
关键词:
公共产品 作品 版权法 技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利国 安秀梅
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它们是非排它性的)。公共产品的种类很多,诸如国防、外交、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义务教育等纯公共产品以及城市自来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虎
传统的公共产品理论将政府定为公共产品的唯一供应者。政府采取税收的形式,强制其权力管辖范围内所有公众预付费用,以消除不付费的消费者存在,并以财政支出形成公共产品供给,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但在国家预算多年赤字,政府力紧张情况下,这一形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应紧张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能否突破政府这一公共部门作为公共产品唯一供给者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现代产权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合理界定某些准公共产品的产权,而得以将私人部门与组织引入,形成原有公共产品供应机制的有效补充,从而改变公共产品生产不足和低效率的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