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7)
2023(8751)
2022(7491)
2021(7125)
2020(5996)
2019(13760)
2018(13537)
2017(26625)
2016(13869)
2015(15436)
2014(14740)
2013(14150)
2012(12622)
2011(10900)
2010(10113)
2009(8616)
2008(7662)
2007(5834)
2006(4435)
2005(3218)
作者
(33053)
(27939)
(27537)
(26242)
(17561)
(13405)
(12702)
(10843)
(10701)
(9701)
(9380)
(9166)
(8720)
(8489)
(8349)
(8301)
(8176)
(7961)
(7930)
(7741)
(6491)
(6471)
(6413)
(6352)
(6263)
(6161)
(5791)
(5725)
(5546)
(5392)
学科
(53621)
经济(53573)
管理(37676)
(34364)
(27641)
企业(27641)
方法(27638)
数学(25348)
数学方法(25005)
(14962)
(13939)
地方(12677)
中国(12433)
业经(11157)
农业(10154)
(8756)
贸易(8752)
(8443)
环境(8436)
(8435)
财务(8404)
财务管理(8384)
(8264)
技术(8215)
企业财务(7861)
(7554)
理论(7499)
(7456)
(6842)
产业(5879)
机构
学院(172931)
大学(172515)
管理(73767)
(70379)
经济(69032)
理学(65645)
理学院(64936)
管理学(63875)
管理学院(63520)
研究(49270)
中国(36210)
(34014)
(30926)
科学(29638)
财经(25856)
中心(25432)
业大(24895)
(23754)
(23255)
(23249)
师范(23056)
(22816)
经济学(22107)
(20621)
经济学院(20285)
经济管理(19656)
财经大学(19647)
北京(19585)
(19174)
研究所(19114)
基金
项目(133816)
科学(108098)
基金(100005)
研究(99397)
(85909)
国家(85214)
科学基金(76063)
社会(65493)
社会科(62199)
社会科学(62185)
基金项目(54981)
(52276)
自然(49309)
自然科(48215)
自然科学(48207)
自然科学基金(47315)
教育(45673)
(43599)
编号(40252)
资助(38482)
成果(29979)
(29783)
重点(29374)
(28788)
(28643)
国家社会(27836)
创新(26896)
教育部(26386)
人文(26360)
科研(26080)
期刊
(65933)
经济(65933)
研究(43904)
中国(25647)
(24656)
管理(24265)
科学(22301)
学报(22089)
(19174)
大学(18209)
学学(17153)
技术(16382)
教育(15052)
农业(13445)
财经(11787)
业经(11617)
(10565)
金融(10565)
图书(10382)
经济研究(10230)
(10146)
问题(9743)
资源(9334)
(8114)
财会(8114)
理论(7829)
技术经济(7762)
(7752)
科技(7658)
现代(7544)
共检索到225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新征  
对罗城古镇以凉厅街为核心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模式及其在聚落传统存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思考了当代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研究和保护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在罗城古镇中,凉厅街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传统上一直是聚落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聚落整体空间结构和公共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且直到当代其公共生活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留和传承。在类似罗城古镇这样的传统聚落中,即使聚落整体结构和民居建筑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也存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实现聚落传统存续的可能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永广  项继权  
农村公共空间不仅是农民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是村庄社区和国家权力互动和展演的场所。以浙西北S村朱氏祠堂为观察对象,探讨作为农村传统公共空间的祠堂的现代转型及其存续发展逻辑。研究发现,生活主体并非传统公共空间遭遇现代中国革命和政治冲击场景中的消极受动者,而是善于因时采纳并巧妙借用政治话语策略性装饰传统公共空间,从而在意义编织中持续重构空间的存续正当性。经由政治符号填充的公共空间,成为表意政治和聚合认同的统合性承载场,强化了空间的意识形态工具属性,再生产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个案经验表明,传统社会符号与现代政治符号能够相安共生且良性互动,应赋予传统事物以现代意义而非全然抛弃。空间生产的三维构件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机嵌合。空间的物理形态和价值意义都被改造着但后者远远超过前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建民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任重道远。在公共财政建设中,借鉴西方财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非常重要,但是从文化视角分析,公共财政建设应该包含更多的中国元素。本文以"大学之道"为例,探讨公共财政建设应该注重吸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剑钢  戴嘉瑜  
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既是村民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承、展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却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与特色建设方法,以湖州和孚镇荻港村为面板,解析传统村落在公共空间中的更新实践,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的有效途径,活化村落人文资源,保持村落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驰  李伯华  袁佳利  余雯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很难快速通过局部空间形态理解整体空间布局;(3)村落公共空间认知程度较高,且均布局在芹川溪两侧整合度值偏高的轴线上。针对芹川村空间形态问题和空间认知偏差,从优化村落空间肌理、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提取文化景观基因以及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过言之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公共信息亭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借鉴迷你图书馆创办理念及方式,提出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推动方式和实现手段,将公共信息亭转变为迷你图书馆的设想依据以及转型的关键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闻  黄正东  蒯希  于溪  
使用空间无关的公平性衡量指数评价公交服务时,会忽视公交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此问题,论文提出基于空间公平理论的公交服务评价框架,即通过构建综合基尼系数与莫兰指数的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实现整体尺度公交服务评价;通过对分析单元上相对需求与相对供给变量的匹配关系、空间差距进行分析,实现局部尺度公交服务评价,对整体尺度结果进行补充。深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1)基于平等主义的整体尺度空间公平指数显示,空间公平性最好与最差的行政区均位于中心城区,分别为罗湖区与南山区;(2)局部尺度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单一使用基尼系数评价公交服务存在局限性,相同或接近的基尼系数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公交服务不公平状态与供需匹配情况。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银娣   李萍萍   李伯华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式语言理论,以坪坦村为例构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解构,提出景观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以图式语言理论为基础,构建坪坦村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通过解构分析坪坦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得出了75种图式语汇,解构公共空间秩序法则得出了相邻、相交等词法与秩序性、时间性和本土性等句法,解构公共空间生长环境得出了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2)坪坦村公共空间表现出特征极为突出的侗族特色:公共空间布局中自然环境与传统建筑情景交融;生产、生活与精神公共空间场所互动共生;公共空间节点多维嵌套,层次丰富。3)图式语言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修复路径:按“字—词—词组”层层递进织补空间元素;按“时间—空间—情感”循序渐进构建空间秩序;按“完善—修缮—重构”滚动式表达空间意境。研究通过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图式解析和特征解构,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诗琪   柳迪子   杜守帅   周林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群体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感知以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形式共享于社交媒体平台。本文通过梳理UGC数据与感知的关系,构建空间感知模型,以唐模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计算机视觉、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感知热点、感知主题、感知情绪三方面分析其空间感知特征与核心问题。结果表明:唐模村的自然基底良好、历史遗存丰富,但是仍然存在着感知错位、资源利用不均衡、游客满意度与感知程度较低的问题,由此提出唐模村空间优化策略,以理论模型指导规划实践,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诗琪   柳迪子   杜守帅   周林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群体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感知以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形式共享于社交媒体平台。本文通过梳理UGC数据与感知的关系,构建空间感知模型,以唐模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计算机视觉、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感知热点、感知主题、感知情绪三方面分析其空间感知特征与核心问题。结果表明:唐模村的自然基底良好、历史遗存丰富,但是仍然存在着感知错位、资源利用不均衡、游客满意度与感知程度较低的问题,由此提出唐模村空间优化策略,以理论模型指导规划实践,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桂媛  谢涵笑  黄东升  
城镇化逐渐影响着山地村寨的发展,正处于旅游开发进程中的武陵山区,面临着构建地域性山地城镇景观特色的挑战。本文以武陵山区为例,以秀山县大寨村土家族传统民居空间为分析对象,利用空间句法分析该村寨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在山地城镇发展背景下,探寻以传统民居空间重构为途径的山地城镇景观特色构建的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延聚  牟武昌  
本文以重庆城市文化的视角探索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特征。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需要与可能的问题、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无一不受到城市文化的巨大的影响。只有城市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城市沿着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发展,从而唤回城市渐逝的灵魂。重庆是一个文化多元却又鲜明的城市,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文化的作用日渐凸显,使这座年轻直辖市的发展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小辉  李启  何泉  
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向日常生活回归,已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常生活的需求具有多元化及动态性的特征,而适应性设计方法正是物质空间应对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以西安环城公园建国门至文昌门段为例,对市民的日常活动类型、活动时间及其相应的空间类型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功能单一、设施单调等问题。从设计"舞台"与"场景"、提供"道具"等方面提出了适应性的优化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佑元  
主要分析了企业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各指标间的关系,并以湖南邵阳罗城冶炼厂投资项目为例,系统分析了该项目的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环境评价指标和竞争者评价指标对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慧  周鸿  
文化资源如何转为文化资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罗城仫佬族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旅游、民间工艺及文学品牌等方面分析了转化中的困境,提出要以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引进市场机制、树立人才机制和完善文化创新机制为基础,构建出仫佬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