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11)
2023(20294)
2022(17008)
2021(15891)
2020(13475)
2019(30480)
2018(29844)
2017(57614)
2016(31537)
2015(35364)
2014(35196)
2013(34429)
2012(31282)
2011(27723)
2010(27533)
2009(25397)
2008(24889)
2007(21569)
2006(18800)
2005(16607)
作者
(90246)
(75332)
(74738)
(71349)
(47730)
(36026)
(33918)
(29423)
(28554)
(26715)
(25432)
(25387)
(23877)
(23679)
(23379)
(23223)
(22638)
(22473)
(21591)
(21416)
(18713)
(18355)
(18318)
(17165)
(16995)
(16666)
(16570)
(16501)
(15167)
(14881)
学科
(119614)
经济(119450)
管理(97220)
(89421)
(75322)
企业(75322)
方法(54516)
数学(47450)
数学方法(46834)
(43163)
(33825)
中国(33702)
业经(27819)
(27412)
(27158)
(24698)
财务(24610)
财务管理(24544)
地方(23899)
企业财务(23350)
农业(22100)
(20801)
贸易(20793)
(20211)
理论(19959)
(19390)
银行(19319)
(19298)
技术(18994)
环境(18388)
机构
大学(439331)
学院(436865)
(171704)
管理(171114)
经济(168078)
理学(148546)
理学院(146891)
研究(144680)
管理学(144143)
管理学院(143348)
中国(108165)
(92862)
科学(91351)
(87841)
(75871)
(72652)
业大(68983)
财经(67114)
中心(66129)
研究所(66012)
(64379)
(61069)
农业(59662)
北京(57766)
(55605)
师范(54947)
(52796)
经济学(52551)
(51160)
财经大学(49968)
基金
项目(304323)
科学(238343)
基金(221553)
研究(217298)
(195270)
国家(193690)
科学基金(165882)
社会(137929)
社会科(130667)
社会科学(130635)
(118464)
基金项目(117455)
自然(109347)
自然科(106809)
自然科学(106778)
自然科学基金(104845)
教育(100223)
(100189)
资助(90588)
编号(87296)
成果(70541)
重点(68429)
(66612)
(63448)
(63150)
课题(60101)
创新(59063)
科研(58697)
国家社会(57426)
教育部(57017)
期刊
(183923)
经济(183923)
研究(125702)
中国(86991)
学报(75962)
(72050)
(68892)
科学(66553)
管理(62070)
大学(57508)
学学(54586)
农业(46573)
教育(45080)
(36783)
金融(36783)
技术(36144)
财经(33346)
业经(30095)
经济研究(29665)
(28468)
问题(24386)
(24061)
(22647)
图书(21822)
科技(21341)
业大(19724)
理论(19676)
技术经济(19505)
财会(19071)
现代(18723)
共检索到637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琪  汤玉刚  
本文以中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公共品资本化原理,分析了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激励的传导机制。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品提供具有结构性的激励效应,但该激励机制建立在土地和房产交易之上,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被交易时点截然分割。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土地溢价回收"制度转换,将有助于建立对称的、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激励制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汤玉刚  陈强  满利苹  
本文旨在验证公共服务资本化的时序特征。这一时序特征与地方收入制度相结合,对地方公共服务提供激励产生了重要影响。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在土地出让之际资本化到出让地价中,而更多种类的公共服务能够在住宅销售环节资本化到房价中。这一结果解释了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模式下的公共支出结构偏向。改革、完善以土地租税为核心的地方自主财政收入体系,有利于理顺地方公共品提供的财政激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成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下,地级政府受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负担重和治理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并未由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社会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推进地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改善地方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财政体制供给。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询  孟望生  张为杰  
当前,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的政绩考核方式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投入偏向。文章通过数理模型对此进行了推导,然后运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民生权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以上公共品的投入水平与环境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成芳  
基于土地价值捕获理论与实践,探究“中国式”土地财政价值捕获机制,构建价值捕获指标,利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价值捕获能力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土地出让金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土地价值捕获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土地出让金每增加一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增加1.1%,民生性支出减少0.4%;随着城市可建设用地面积的减少和财力状况改善,地方政府的民生性支出比重略有增加,但土地价值捕获对民生性支出依然呈现负向关系。该结论对决策者优化支出结构、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实现城市的良性治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硕  
本文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有下降趋势,同时发现较高的公共品供给水平总是和较高的地方财政自主权联系在一起。本文应用分省面板数据,特别利用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跨时和跨区变化,为上述假设提供了实证证据。本文认为中国在财政分权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既有制度设置可以作为上述因果关系的解释机制。一系列测量偏误和模型选择的检验显示本文的实证结论是稳健的。基于中国的研究支持了那些认为财政分权而不是集权将改善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的观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平新乔  白洁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左翔  殷醒民  
已有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垄断国有土地转让一级市场是造成中国公共品供给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公共服务的重要原因。当前"土地财政"包括低价协议出让工业用地"以地引资增税"和招、拍、挂国有土地获取土地出让金两种模式。本文利用2003-2008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后者对中国公共品供给结构有更大的扭曲作用。进一步探讨微观机制的经验研究发现,经济性公共品的增量供给能显著提升国有土地招、拍、挂价格,而非经济性公共品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追逐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就成为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扭曲的主要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高波  王璟  
在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的背景下,分析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影响,利用变异系数和偏离度两个指标测度公共教育的地区差距,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加剧了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扩大;晋升激励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扩大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的地区差距;转移支付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导致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地区差距的扩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本文实证研究并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地方财政激励强度的动态特征。文章发现,1980年开始的分权化改革显著地提升了地方财政激励的强度,这一特征并没有因税制调整和大规模的垂直转移支付而改变;并且,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而不是削弱了地方财政激励。这意味着,至少在经济利益上,地方政府(官员)有很高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这为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展开为增长(而不是为租金)的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欢  张晨  
在对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对软公共品供给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关理论假说。经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分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发现,财政资源配置并未与人口流动相匹配,一地区人口流出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其人均软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升。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影响人口流动的根本因素,进一步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与软公共品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分权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出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相反,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则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且财政分权度越高,人口流入对软公共品供给的负效应就越明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岑树田  葛扬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要求发生了改变,从产出激励转变为创新激励。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和政策要求而产生的创新激励,通过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直接嵌入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循环中,从而对地区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在稳态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创新激励实际上进一步增强了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面板回归也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研究结论揭示,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任务,因创新激励的存在,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正值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能力和能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区力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辉  沈肇章  
以政治激励和新财政集权理论为基础,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财政超收。在晋升激励之下,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影响预算编制所依据的GDP计划增长率和官员政绩考核所依据的核心指标(即GDP实际增长率),因而GDP超计划增长为财政超收奠定了经济基础。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集权程度加强,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财政超收与中央攫取之手正相关。地方政府在发展高税行业带来税收超预算增长的情况下会调整年初预算而追求超支,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化程度与财政超收负相关。因此,在完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的同时,需要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楠  梁平汉  
本文研究了晋升激励下地方官员周期性扩张财政预算的行为,并探讨了该行为如何受到地方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两个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在当前晋升激励的政治结构下,官员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地方经济,但如果官员留任,本届的财政扩张将导致下一届较大的财政负担,因而财政扩张行为在任期后阶段出现回落,由此产生财政预算周期现象;同时,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减弱了周期现象。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省委书记的任期内,财政支出规模在其上任后的第2-3年达到峰值,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增加,峰值的幅度减小,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这一结论在使用了其他变量后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光荣  杨恩艳  
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政治晋升激励的驱动下,为GDP增长而会实施"打到底线的竞争"。这种过度竞争导致了地方公共品尤其是教育、环境、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提供不足。本文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的理论模型,考察了不同的政府目标下,地方政府公共品提供是否会导致福利损失。我们发现,当政府目标是最大化居民的效用时,政府间的竞争会导致公共品提供不足。在只考虑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模型中,当地方政府的目标更加偏向GDP的增长时,公共品提供不足会更加严重。当政府公共支出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公共品这两类时,地方政府越偏向于本地GDP的增长,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提供会更加不足,生产性公共品的提供则可能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