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0)
2023(13206)
2022(11116)
2021(10442)
2020(8685)
2019(19468)
2018(18983)
2017(36584)
2016(19177)
2015(21312)
2014(20722)
2013(20383)
2012(18538)
2011(16460)
2010(16227)
2009(15256)
2008(13738)
2007(11716)
2006(10095)
2005(9064)
作者
(49762)
(41482)
(41288)
(39209)
(26314)
(19920)
(19190)
(16107)
(15957)
(14422)
(14300)
(14029)
(13199)
(12916)
(12844)
(12630)
(12218)
(12013)
(11903)
(11855)
(10051)
(9887)
(9790)
(9713)
(9338)
(9284)
(8973)
(8655)
(8184)
(8082)
学科
(77606)
经济(77518)
管理(57523)
(53812)
(44673)
企业(44673)
方法(34749)
数学(30846)
数学方法(30430)
(27891)
金融(27888)
中国(26718)
(26514)
银行(26506)
(25607)
(24482)
(22692)
地方(20161)
(19838)
业经(17364)
(15758)
贸易(15745)
(15371)
(15348)
财务(15322)
财务管理(15280)
企业财务(14621)
(14026)
农业(13672)
理论(12833)
机构
学院(255442)
大学(255234)
(108377)
经济(106218)
管理(101564)
理学(87399)
理学院(86477)
管理学(85105)
管理学院(84585)
研究(80087)
中国(69710)
(54145)
(51201)
科学(45748)
财经(42670)
中心(41068)
(38883)
(37944)
(37416)
(35598)
经济学(34590)
研究所(33631)
业大(33327)
(33026)
师范(32716)
财经大学(32053)
经济学院(31253)
北京(31218)
(30839)
(29495)
基金
项目(174864)
科学(140381)
研究(130868)
基金(129971)
(111624)
国家(110726)
科学基金(97295)
社会(86249)
社会科(82094)
社会科学(82074)
基金项目(68558)
(67471)
自然(61138)
教育(59926)
自然科(59794)
自然科学(59782)
自然科学基金(58701)
(56613)
编号(52801)
资助(51783)
成果(42048)
重点(39608)
(39487)
(38044)
(37350)
国家社会(36691)
课题(35317)
创新(34994)
教育部(34799)
人文(34351)
期刊
(113248)
经济(113248)
研究(76907)
中国(49149)
(44428)
(39405)
金融(39405)
管理(36598)
学报(35816)
科学(33011)
(31785)
大学(28799)
学学(27144)
教育(24926)
财经(22462)
技术(22395)
农业(20957)
(19230)
业经(18193)
经济研究(18135)
问题(15183)
理论(13743)
图书(13246)
实践(12527)
(12527)
(12252)
技术经济(11752)
财会(11559)
统计(11524)
(11407)
共检索到385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岳文  
在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方支付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内在特征,原有监管体制是以集中管控为内在逻辑,依靠传统中心化监管的模式、理念、手段无法对第三方支付实现有效监管,进而呈现监管异化。应将监管视为公共产品,以公共产品理念融入监管体系始末,充分尊重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准确厘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性质,合理配置监管权力及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正确平衡监管与产业发展的合理界限;充分考量第三方支付发展个性化诉求,优化监管基础设施,增强监管的合规性,实现市场和社会的认同;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去中心化实现第三方支付监管异化的矫正。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雅龄  郭宏宇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对监管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从功能角度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深入分析,沉淀资金、虚拟货币、平台商务和网络技术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本风险模块。建议设立以征信体系为轴心的"伞形"功能型柔性监管机制,切实作好在途沉淀资金的风险隔离,严格监管第三方支付工具的货币创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  
数字时代来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形成线上和线下相融合、支付和金融相促进、城市和乡村全覆盖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我国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体系构建取得积极进展,走在全球前列。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建议落实中央关于平台经济发展和监管的最新精神,因症施策,从完善规则、明确目标、反垄断和反洗钱以及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加快完善我国支付平台治理体系,提升监管效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淑波  李雨旋  
伴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扩张,中国正在迈入"无现金社会"。第三方支付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建议在监管体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沉淀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昕  王静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构建在畅通电子商务资金流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的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本文在借鉴国际监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对第三方网土支付平台进行金融监管的策略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先玲  徐晓兰  
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创新加速向资金配置等金融领域渗透,对其现行监管框架提出了挑战。现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存在立法层级较低、准入门槛过高、单一机构监管模式不适应业务新发展、监管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应在充分考虑现阶段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借鉴欧盟和美国相关监管经验,尽快实现第三方支付领域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较低准入门槛与有效过程监管相配套的新型动态监管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萍  
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不仅预示着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我国政府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到正式的监管体系,对其监管将日趋规范化。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对其进行大而统的管理,可能会影响监管效果,甚至最终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差异化监管,成为保证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从分析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入手,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莉莎  
第三方支付产业潜藏着资金转移、资金套现、跨境支付和支付机构内部洗钱等多种洗钱风险,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我国的反洗钱监管体系。为遏制这些洗钱风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应着力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第三方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洗钱犯罪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惩处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强化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的内在机理,金融发展要防范金融"不当创新"、"有毒创新"和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背叛"行为;强化金融监管,就是要促使金融回归本源、不忘初心,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根本方向。文章就强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功能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功能监管和监管协调;强化信息披露和责任追究;建立金融市场伦理审查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强化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的内在机理,金融发展要防范金融"不当创新"、"有毒创新"和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背叛"行为;强化金融监管,就是要促使金融回归本源、不忘初心,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根本方向。文章就强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功能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功能监管和监管协调;强化信息披露和责任追究;建立金融市场伦理审查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澈  蔡欣  彭洪伟  封莉  
1999年,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首信易”在北京挂牌成立,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254家机构获得非金融支付服务许可证。经过10多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小额非现金支付服务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支付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资金沉淀风险衍生出了混业经营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等。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存在立法层次低、科技化水平不高、信息不对称、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据此,本文对比国外第三方支付监管机制,结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宗敏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网联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乐毅  
加强对个人跨境收支统计申报手续的监管,根据国际收支形势和个人外汇收支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年度总额;加强与国际反洗钱组织的合作随着国内用户海外购物需求的增加,以及海外用户对国内购物的需求增长,跨境支付业务越来越受大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重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磊  刘海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我国亟须建立直接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对第三方支付的有效监管截至2014年8月,我国已有269家机构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并对宏观经济产生了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绩新  章力  章亮亮  
监管部门要引导第三方支付企业,理性看待行业性发展,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经营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业务运用领域越来越宽泛,其交易渠道已从单纯的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