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5)
2023(14832)
2022(13133)
2021(12158)
2020(10148)
2019(23645)
2018(23263)
2017(45115)
2016(24160)
2015(27011)
2014(26586)
2013(25871)
2012(23470)
2011(20837)
2010(20528)
2009(18354)
2008(17366)
2007(14625)
2006(12531)
2005(10325)
作者
(67086)
(56034)
(55258)
(52871)
(35548)
(26757)
(25166)
(22179)
(21383)
(19456)
(19140)
(18687)
(17496)
(17418)
(17224)
(16815)
(16713)
(16612)
(15969)
(15807)
(13594)
(13431)
(13406)
(12805)
(12528)
(12265)
(12145)
(12121)
(11053)
(11043)
学科
(94488)
经济(94374)
管理(68217)
(63933)
(52247)
企业(52247)
方法(46786)
数学(41240)
数学方法(40686)
中国(25342)
(25246)
(23613)
(20718)
业经(20689)
地方(19498)
农业(17399)
理论(15343)
(15285)
贸易(15277)
(15097)
(15081)
财务(15026)
环境(15018)
财务管理(14996)
(14760)
(14627)
技术(14487)
企业财务(14236)
(12963)
银行(12923)
机构
大学(332022)
学院(329371)
管理(136558)
(128983)
经济(126194)
理学(120216)
理学院(118900)
管理学(116619)
管理学院(116037)
研究(105889)
中国(77569)
(71362)
科学(67644)
(56384)
(52026)
业大(51599)
(50831)
中心(49444)
研究所(47088)
财经(46953)
(45034)
北京(44484)
(43404)
(43076)
师范(42994)
农业(40730)
(39506)
经济学(38549)
(36759)
财经大学(35479)
基金
项目(242220)
科学(191911)
基金(178432)
研究(173778)
(155753)
国家(154534)
科学基金(134643)
社会(110348)
社会科(104633)
社会科学(104606)
基金项目(96002)
(92798)
自然(89826)
自然科(87794)
自然科学(87774)
自然科学基金(86150)
教育(79299)
(79179)
资助(72512)
编号(70790)
成果(54730)
重点(53756)
(52848)
(50487)
(50066)
科研(46978)
课题(46840)
创新(46735)
国家社会(45722)
教育部(45452)
期刊
(128858)
经济(128858)
研究(91358)
中国(54197)
学报(52884)
科学(49048)
管理(46518)
(44940)
(41262)
大学(40578)
学学(38187)
教育(32277)
农业(31297)
技术(28281)
(22852)
金融(22852)
业经(21822)
财经(21526)
经济研究(20686)
问题(18530)
图书(18353)
(18294)
科技(16207)
资源(16142)
理论(15998)
(15800)
(15247)
技术经济(15207)
实践(14852)
(14852)
共检索到452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丽敏  虞虎  靳海涛  
根据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刷卡数据,采用矢量数据符号法、核密度法分析城市居民周末户外休闲行为特征、休闲集聚场点布局和演变规律以及城市休闲场所布局与户外休闲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周末户外休闲在全日时间内呈单峰状分布,休闲时段集中在8:00—15:00,大多数居民在周末会选择1个休闲场所;居民休闲场所具有明显的极化效应,以公共交通刷卡人次占比0.5%为断点,共有37个热点场所,主要为大型商圈、文化公园和传统景点;以热点场所为核心形成4种类型的休闲集聚区,即商业休闲型、文化休闲型、多功能休闲型和生态休闲型。与传统休闲空间相比,北京城市休闲场所类型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场所多元化、分布板块化、功能完善化的特点,这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背景下户外休闲消费需求和吸引物交织作用的结果。通过城市休闲空间改善和户外休闲行为引导,促进城市物质空间和居民行为空间匹配,是未来城市优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峥嵘,柴彦威  
本文利用大连居民日常生活行为调查的结果,在比较居民工作日与周末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基础上,从个人属性、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角度,对大连市居民周末休闲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中对居民社会属性与其休闲时间利用─—尤其是活动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引入时间地理学方法描画了居民周末活动路径,为城市休闲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正  李婉仪  李雄  
位置服务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目前城市规划、地理学科已进行大量应用,而少有研究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于北京市公交刷卡大数据处理后的二次数据,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绿道规划方法研究。研究通过将公交刷卡数据与人口出行分布规律进行耦合分析,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确定绿道连接的重点区域,同时,根据绿地的景观性、文化性和生态性建立绿道载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斑块作为绿道依托载体,最终根据服务功能进行绿道网络优化确定绿道规划线路。以期实现绿道的功能拓展,使绿道成为连接城市多种功能区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紧凑布局的形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国良  
2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成都市 16 73名普通市民和 1893名歌舞、茶楼、电影、公园休闲者进行了抽样和访谈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市民公众和四项目休闲者的休闲方式、休闲频率、每次活动时间、费用、休闲目的、所持态度做了详细分析 ,并总结出普通公众的一般休闲行为特征及四项目休闲者各自的行为差异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林  陈龙  安子豪  张翔晖  
通勤出行和职住关系对于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职住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公交刷卡数据,以武汉市主城区和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出行模型和职住地识别规则,识别了职住通勤群体,从职住密度、通勤时间与距离、通勤流向和可视化等方面对武汉市的通勤出行和职住平衡进行测度,并识别了武汉市的职住通勤模式。结果表明:①核心城区的职住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城区,承载着较多的居住和就业人口;②通勤距离与时间具有核心—外围—边缘的递增模式;③城市主要通勤流位于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④职住通勤模式总体可以概括为核心—外围—边缘的单中心向内通勤模式,越往外围区域越呈现职住错位的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琪延  侯鹏  
居民的环境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状况,而环境行为意愿又直接指导着环境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在对居民环境行为意愿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非参数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群体之间环境行为意愿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属性特征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环境意识、奥运、环境知识、环境状况以及传统道德对市民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环境行为意愿均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总效应发现,对环境行为意愿影响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环境态度、环境知识、奥运影响、环境状况和环境道德。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应该在发展绿色产业、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兵  唐方方  白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很多污染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城市居民的行为造成的,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环境行为会直接对环境状况的改善或恶化起作用,因此对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以往对环境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居民的特征,构建了包括环境行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外界因素、个性变量为结构变量并构造结构变量间关系的城市居民环境行为模型,然后通过在北京的五个小区发放并回收311份问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VPLS、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观测变量分析、模型测评属性评价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红瑞  霍学喜  
本文立足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错位问题,以消费者跟踪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需求特点。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化。其中,体验具有农家生产、生活、习俗、传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是消费者的主要目的,体验性餐饮服务、乡村时尚娱乐服务是消费者期望的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的主要载体。Heckman模型分析表明,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职业类型主要是个体户、私营或外资企业职员,而且职业稳定、收入较高;消费方式以短期停留、周末游和黄金周游为主。但经营者注重供给"实物产品"及其经营设施老化、服务环境缺乏吸引力等成为制约休闲农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齐兰兰  周素红  
以2013年广州市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休闲活动频次及时长、休闲活动的时间集聚、距离分布、时空分布密度和时空集聚特征等方面分析不同阶层居民休闲活动特征。研究发现:居民工作日家外活动以生存型为主,休息日以休闲型为主,高阶层居民比低阶层居民在工作日休闲活动时间长,休息日活动频次高;居民在工作日的休闲活动受生存型活动时空约束明显,各阶层在休息日的休闲活动持续时间明显增长,主要集聚于近距离;居民休闲活动大部分集中于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活动空间变化大于休息日;低阶层居民晚间休闲活动集聚范围明显比白天收缩,中高阶层以上居民工作日晚间休闲活动集聚范围明显比休息日收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齐兰兰  周素红  
以2013年广州市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休闲活动频次及时长、休闲活动的时间集聚、距离分布、时空分布密度和时空集聚特征等方面分析不同阶层居民休闲活动特征。研究发现:居民工作日家外活动以生存型为主,休息日以休闲型为主,高阶层居民比低阶层居民在工作日休闲活动时间长,休息日活动频次高;居民在工作日的休闲活动受生存型活动时空约束明显,各阶层在休息日的休闲活动持续时间明显增长,主要集聚于近距离;居民休闲活动大部分集中于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活动空间变化大于休息日;低阶层居民晚间休闲活动集聚范围明显比白天收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凌菲  
文章通过对深圳市华侨城区域312位居民的实证研究发现,较多参与积极能动型休闲活动的居民休闲满意度较高,而较多参与消极能动型休闲活动的居民休闲满意度较低;被动型的休闲活动对居民休闲满意度不会造成显著影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参与消极能动型的休闲活动较多,且休闲满意度在所有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中最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古代北京城市休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北京城市居民休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都城的性质与功能、都城民俗、都城居民的人口构成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城市休闲发展的影响。认为国家机器对古代北京的休闲功能具有完善作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休闲发展具有明显影响;都城由军事城市向消费城市的转变及宦官集团、文人士大夫集团等特殊阶层对休闲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张文忠  武文杰  
基于居民住房消费行为的经济模型,运用GIS和计量统计等方法,梳理了家庭在城市内部进行住房消费决策过程中的空间权衡模式,并依据2009年调研问卷数据对北京市居民住宅消费决策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收入和住房产权对家庭住房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及其暗含的制度性与结构性因素。结论显示:在制度转型和职住空间重构背景下,高收入家庭在择居时为减少通勤时间愿意支付的住房成本高于中等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看重住房成本,择居受到通勤成本的影响较小。拥有经济适用房产权和单位房的家庭为减少通勤时间愿意支付更高的住房成本,而商品房家庭在择居时倾向于选择住房成本较低的住宅。在通勤时间和住房面积的权衡中,经济适用房居民对通勤时间的变化相比公房和商品房居民更为敏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享  宁泽群  马惠娣  赵鹏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空巢老人的比例在逐年迅速上升。充实和丰富空巢老人的日常休闲生活,乃是对他们最好的精神慰藉。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三大典型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抽样调查,得到605个有效样本,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空巢老人休闲生活满意度,来自休闲服务保障供给、不同休闲方式和休闲花费3个层面的9个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自身休闲生活总体较为满意;社区休闲服务供给对空巢老人最为重要;目前空巢老人多选择低成本、小活动半径的休闲方式;这一满意度基本不受其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的变动影响,但却与家庭收入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斌  郑丽敏  于慧丽  
以2005年和2010年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北京市区居民通勤时间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区居民的通勤时间从2005年38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43.6分钟,通勤时间增长显著。通过比较城八区居民的平均通勤时间,发现内城居民的通勤状况有所改善,而城近郊区居民通勤状况则不乐观,通勤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将社会经济属性不同的人群的通勤时间进行比较,也发现通勤时间变化和年龄、学历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通勤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铁建设等交通发展因素以及居民通勤方式的变化对居民通勤时间大幅增加影响显著,同时通过对典型就业集中区域和居住功能为主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城市规划中对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也对居民的通勤时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