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6)
- 2023(19717)
- 2022(16867)
- 2021(15667)
- 2020(13072)
- 2019(30005)
- 2018(29604)
- 2017(56309)
- 2016(30550)
- 2015(34234)
- 2014(33811)
- 2013(33360)
- 2012(30869)
- 2011(27628)
- 2010(27719)
- 2009(25386)
- 2008(23749)
- 2007(20620)
- 2006(18137)
- 2005(15974)
- 学科
- 济(122555)
- 经济(122435)
- 管理(84245)
- 业(82498)
- 企(66087)
- 企业(66087)
- 方法(53057)
- 数学(46278)
- 数学方法(45660)
- 中国(38770)
- 农(35579)
- 地方(32019)
- 财(30739)
- 融(28809)
- 金融(28806)
- 业经(28781)
- 银(27889)
- 银行(27834)
- 行(26817)
- 学(25132)
- 农业(24576)
- 制(23626)
- 贸(21504)
- 贸易(21484)
- 易(20789)
- 理论(20325)
- 务(19867)
- 财务(19781)
- 财务管理(19743)
- 环境(19522)
- 机构
- 学院(417820)
- 大学(417698)
- 济(166346)
- 管理(163480)
- 经济(162619)
- 研究(142169)
- 理学(141270)
- 理学院(139677)
- 管理学(137012)
- 管理学院(136280)
- 中国(110910)
- 京(89469)
- 科学(88255)
- 财(75896)
- 农(71712)
- 所(70803)
- 中心(67089)
- 研究所(64564)
- 业大(64004)
- 江(62330)
- 财经(60566)
- 范(56766)
- 北京(56340)
- 师范(56200)
- 农业(55860)
- 经(55150)
- 院(52030)
- 州(51039)
- 经济学(49953)
- 师范大学(45523)
- 基金
- 项目(289367)
- 科学(227316)
- 研究(211515)
- 基金(208325)
- 家(181913)
- 国家(180345)
- 科学基金(155116)
- 社会(132540)
- 社会科(125665)
- 社会科学(125629)
- 省(114615)
- 基金项目(110566)
- 自然(101094)
- 自然科(98785)
- 自然科学(98761)
- 教育(97754)
- 自然科学基金(96952)
- 划(95822)
- 编号(87204)
- 资助(85832)
- 成果(69758)
- 重点(65061)
- 发(64462)
- 部(63058)
- 课题(60038)
- 创(59970)
- 创新(55967)
- 科研(55187)
- 国家社会(54344)
- 教育部(54030)
- 期刊
- 济(180988)
- 经济(180988)
- 研究(123117)
- 中国(86106)
- 学报(66395)
- 农(65186)
- 科学(60889)
- 管理(59331)
- 财(57303)
- 大学(50776)
- 教育(50189)
- 学学(47493)
- 融(46939)
- 金融(46939)
- 农业(44898)
- 技术(38272)
- 业经(31023)
- 财经(28673)
- 经济研究(28501)
- 经(24591)
- 图书(23610)
- 问题(23597)
- 业(23505)
- 技术经济(20025)
- 理论(19974)
- 科技(19911)
- 资源(19338)
- 版(19230)
- 现代(18399)
- 统计(18389)
共检索到624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耿宣 贾钦民 谭云丹 李振新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以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了该路径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四川省经济增长实践,分析发现:2008年之前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但是自从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后,信贷余额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为负增长,表明2008年之后的四川省信贷投放并没有提振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提出了引导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秋菊 吴秀敏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计算了1978—2007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的产出增长进行了分阶段分解和源泉核算。研究发现,四川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因此,要转变当前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要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四川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赵士红 龙海霞 刘美茹
本文运用DEA-BCC模型,对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人力、资本、能源和产出四个投入产出变量的生产松弛变量进行估算,考察四川各地区生产是否处于生产有效前沿面上。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出各个决策单元的生产无效率值,进而构建并分解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对四川省2006年至2012年间经济增长效率变化趋势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成都、自贡、攀枝花等五个地区始终处于生产有效前沿面上;(2)四川省经济发展整体上以成都为中心,愈向周边扩散,生产无效率逐渐严重,而资本和产出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3)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四川省整体生产绩效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斌
文章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2年四川2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效率、规模状态、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情况进行了评价,然后使用空间Moran’s指数对各地区农业产出的空间相关性与一致性情况展开分析,结论显示四川各地农业生产相异程度高于相似程度,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认为包含收入型补贴在内的绝大多数要素对农业产出有显著影响,劳动力产出弹性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睿璇 刘刚 毛美玲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1978-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运用赛尔奎因分解公式对TFP进行分解,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两个方面深度探讨TFP变动的内在原因,同时测算三次产业TFP增长变动情况,从三次产业角度对总体经济TFP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长期实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30.65%;相较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二产业是拉动总体经济TFP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第二产业的TFP增速最慢,仅为1.83%;近年来,二、三产业TFP增长率基本为负且持续走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采用EBM模型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财政科技支出在助力效率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促进技术进步而非改善技术效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全要素生产率在其中的机制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鹏杰 杨萍
从产业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扩大开放、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扩大进口和引进外资为衡量指标的扩大开放对我国产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了我国高质量发展,且引进外资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金融业扩张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扩大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雪军 郑冰开
文章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微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企业金融发展与企业TFP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期企业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相关关系,而滞后一期企业金融发展则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芈斐斐 杨志浩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我国2000—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考察,我们发现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技术效率恶化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源配置失衡、产业结构调整、基础研发较弱以及技术引进受阻,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创新以及深化对外开放等策略,尽快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沪深港通”开通后,标的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提高11.2%,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渠道产生。(3)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质量较低的地区以及竞争较弱行业内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地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竞争中性的原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推动了地区、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马天 王轶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束缚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核心问题。基于1996—2015的年度数据,选取经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四个一级指标和细化的24个二级指标,通过建立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对作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影响的核心要素、方向和贡献度。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和对外开放因素能有效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力具有较强持续性;(3)从对作用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排序角度来看,依次是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由此,建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用性,释放关键性制度改革红利,增强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国 黄杏子
针对进一步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文以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推导出融资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其中的作用机理,并认为融资约束对不同特征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同时,以甘肃省为例,使用甘肃省2009—2018年国有企业年度决算统计系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包括融资约束削弱了国有企业应对外部市场的灵活性、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有效投入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价值。(2)从经营方向与行政隶属的角度划分国有企业的结果发现,融资约束对商业类以及非省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抑制作用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并为非省属等处于融资劣势地位的企业提供专项科技研发资金,充分解决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困境,还应坚持分类改革、加速调整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霖 邓伟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短期内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金融发展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长期原因。鉴于农村金融具有"需求导向"特征,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等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强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以四川省为例
金融支持四川外贸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基于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区域协同一体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土地流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264个城市的证据
深化涉农金融创新,支持服务“三农”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变:要素投入集约还是产出结构优化
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基于四川省域的调查研究
深化涉农金融创新;支持服务“三农”发展——以四川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