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53)
- 2023(18582)
- 2022(15902)
- 2021(14752)
- 2020(12553)
- 2019(28744)
- 2018(28582)
- 2017(55731)
- 2016(30053)
- 2015(34064)
- 2014(33773)
- 2013(33462)
- 2012(30406)
- 2011(27250)
- 2010(27293)
- 2009(25556)
- 2008(25285)
- 2007(22476)
- 2006(20033)
- 2005(17917)
- 学科
- 济(124237)
- 经济(124060)
- 业(106247)
- 管理(101169)
- 企(92773)
- 企业(92773)
- 方法(58013)
- 数学(48081)
- 数学方法(47482)
- 财(38628)
- 农(38263)
- 业经(35009)
- 中国(32590)
- 制(28195)
- 务(26340)
- 财务(26243)
- 财务管理(26199)
- 农业(25869)
- 企业财务(24794)
- 技术(22498)
- 学(22295)
- 贸(22234)
- 贸易(22223)
- 理论(22047)
- 地方(21673)
- 易(21642)
- 和(21276)
- 体(20066)
- 划(19900)
- 银(19600)
- 机构
- 学院(437388)
- 大学(435024)
- 济(177803)
- 管理(176337)
- 经济(174128)
- 理学(152305)
- 理学院(150717)
- 管理学(148230)
- 管理学院(147420)
- 研究(138765)
- 中国(106790)
- 京(92153)
- 财(86081)
- 科学(84101)
- 农(71636)
- 所(68674)
- 财经(68513)
- 业大(64769)
- 江(64545)
- 中心(63439)
- 经(62183)
- 研究所(61938)
- 北京(57838)
- 农业(56155)
- 范(53971)
- 师范(53468)
- 经济学(53463)
- 州(51564)
- 财经大学(50858)
- 院(50252)
- 基金
- 项目(291340)
- 科学(230368)
- 研究(214231)
- 基金(212492)
- 家(183955)
- 国家(182365)
- 科学基金(158293)
- 社会(135958)
- 社会科(128939)
- 社会科学(128905)
- 省(113768)
- 基金项目(112555)
- 自然(102782)
- 自然科(100409)
- 自然科学(100384)
- 自然科学基金(98609)
- 教育(98525)
- 划(94833)
- 资助(87529)
- 编号(87394)
- 成果(70201)
- 部(64694)
- 重点(64471)
- 创(61817)
- 发(61432)
- 课题(59435)
- 创新(57248)
- 国家社会(55777)
- 教育部(55777)
- 制(55732)
- 期刊
- 济(197270)
- 经济(197270)
- 研究(128536)
- 中国(79538)
- 管理(68570)
- 财(68340)
- 农(65907)
- 学报(64842)
- 科学(60939)
- 大学(50571)
- 学学(47857)
- 农业(45461)
- 教育(43787)
- 技术(40840)
- 融(38359)
- 金融(38359)
- 业经(34334)
- 财经(33938)
- 经济研究(30602)
- 经(29040)
- 问题(26249)
- 业(24905)
- 技术经济(22921)
- 理论(20921)
- 现代(20707)
- 商业(20318)
- 科技(20189)
- 版(19935)
- 统计(19508)
- 贸(19415)
共检索到639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煜 骆温平 刘华荣
运用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两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经济区外,其他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技术进步是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水平较高,西南、长江中游和黄河中下游经济区次之,东北和大西北两业联动水平最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永琴 尹丽琴
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分析了各分行业TFP发展存在的异质性及其对成长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以及TFP指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制造业异质性对成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 成长能力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盈之 朱依曦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方法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分析制造业整体的TFP变动率、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及其变动率的趋势;并且将制造业各行业按照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深入分析不同类别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关键词: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Myeong-Kee Chung
文章利用中国和韩国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扩展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研究了各制造业行业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的研究发现:2001~2011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落后于韩国。比较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中国所有行业在平均意义上前者大于后者,而韩国则平均前者小于后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春娜 陈春春
本文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利用收敛分析法研究了他们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山西省、青海省等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而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先进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而传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行业间和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都不存在收敛性;劳动力较多的流入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慢的传统制造业和东部地区,这会阻碍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曹海曼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国歌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条件 研发投入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昌安 李强
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TFP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鲍晓娜 李嫣然 范晓男 张舒畅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其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制造强国、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行业发展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劳动力水平、产业规模、对外开放水平以及盈利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装备制造业TFP且影响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上述结论,为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应补短板、谋创新、促转型,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