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2)
2023(14407)
2022(12678)
2021(11890)
2020(9983)
2019(23013)
2018(22785)
2017(44094)
2016(23857)
2015(26547)
2014(26362)
2013(25838)
2012(23471)
2011(20960)
2010(20344)
2009(18208)
2008(17401)
2007(14818)
2006(12295)
2005(10263)
作者
(68353)
(56976)
(56389)
(53869)
(36090)
(27485)
(25650)
(22488)
(21676)
(19987)
(19490)
(19110)
(18073)
(17692)
(17626)
(17414)
(17339)
(16991)
(16312)
(16217)
(14132)
(13789)
(13785)
(12985)
(12698)
(12553)
(12544)
(12470)
(11474)
(11381)
学科
(89259)
经济(89164)
管理(67272)
(63854)
(53517)
企业(53517)
方法(46498)
数学(40997)
数学方法(40409)
(23473)
(23320)
(22393)
中国(21538)
业经(19466)
地方(16680)
(15858)
财务(15786)
财务管理(15756)
农业(15697)
(15522)
贸易(15517)
理论(15472)
技术(15101)
(15073)
环境(15008)
企业财务(14996)
(14700)
(14416)
(12993)
(12459)
机构
大学(329865)
学院(327841)
管理(131487)
(124221)
经济(121559)
理学(115875)
理学院(114592)
管理学(112182)
管理学院(111601)
研究(106656)
中国(76060)
科学(70899)
(68711)
(57558)
(55423)
业大(54428)
(53054)
研究所(49302)
中心(48956)
财经(46097)
农业(45509)
(45298)
(42407)
(42243)
北京(42239)
师范(41864)
(39711)
经济学(37341)
(36911)
技术(35862)
基金
项目(241452)
科学(189507)
基金(176346)
研究(170225)
(155728)
国家(154526)
科学基金(132868)
社会(105868)
社会科(100334)
社会科学(100306)
(94591)
基金项目(94141)
自然(90170)
自然科(88115)
自然科学(88086)
自然科学基金(86469)
(80195)
教育(78789)
资助(73033)
编号(67939)
重点(54219)
成果(53126)
(52647)
(50419)
(50201)
科研(47523)
创新(46914)
课题(46376)
计划(45683)
大学(44822)
期刊
(123338)
经济(123338)
研究(87614)
学报(59357)
中国(54762)
科学(52241)
(50654)
管理(46133)
大学(44654)
学学(42473)
(41613)
农业(35576)
教育(33841)
技术(28677)
(22475)
金融(22475)
财经(21428)
业经(20959)
经济研究(20031)
(18227)
(18075)
科技(17058)
(16713)
图书(16297)
业大(16222)
问题(16195)
理论(15185)
技术经济(15108)
资源(14686)
实践(14100)
共检索到446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彩文  朱一  林瀚  张小凯  王震宇  
环境污染已成为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和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至关重要.全细胞生物传感器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灵活、快速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其在检测多种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构建因素,如调控基因、报告基因和宿主菌株;同时,试验条件也会对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介绍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并综述利用全细胞生物传感器评估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敏苓  戴树桂  
目前,污染物在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其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污染物的老化作用、非水基质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移动性都会降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同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时间和环境因素等。生物学和化学评价方法是评价生物有效性的2种方法,与生物学方法相比,化学方法具有耗时短、精度高、费用低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应加强和关注的方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凯  陈健  贾建丽  
设计了生物传感器细胞ADP1_pWHlux表征水中污染物急性毒性的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生物传感器细胞ADP1_pWHlux对HgCl_2响应测定和对污染物急性毒性的测定。该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莲清  
检测鱼类新鲜度的常规方法是测定其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或细菌菌落总数,手续繁琐且代价较高。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新颖的快速检测法。实验表明,在鱼的腐败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国标)、细菌菌落总数和次黄嘌呤(HX)的量之间皆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因此,鱼腐烂而累积於组织中的次黄嘌呤量可以指示鱼类的新鲜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法将取代现有的常规手段。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禹亚莉  李燕  张俊玲  吴继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可   王龙飞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具有浓度低、毒性大等特点,是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生物炭因制备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水环境ECs的去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推进生物炭在水环境新污染物去除的应用,本文从水环境中ECs污染现状、生物炭的性质、生物炭在水环境ECs去除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概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分别总结生物炭作为吸附剂、高级氧化催化剂与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对ECs的去除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一  陆兵  钱军  李京京  程洪亮  靳晓军  付莹莹  赵宗正  张春茂  郭振东  刘林娜  
为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H5N1流感病毒的新方法。该研究利用SPR生物传感器以及H5N1单克隆抗体,对H5N1流感病毒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特性如下:1)可实现针对H5N1流感病毒的直接、快速和实时检测,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标记;2)检测限为104.44 TCID50/mL,低于ELISA方法的103.24 TCID50/mL;3)在抗体消耗量方面,SPR技术要优于ELISA技术近100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凯  暴凯凯  熊珍玉  李田蕊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本科生环境监测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合成、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污染土壤中HgCl_2响应测定、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毒性表征等。该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直观感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带来的应激反应,激发学生对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传飞  王小萍  龚平  姚檀栋  
植被富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途径有多种,其中以植物叶片富集大气POPs为主要的途径。因此,植被(地衣、苔藓、草地、松针和树皮)被广泛用作被动采样器,以动态地监测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大气POPs的污染水平与特征。大气—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影响着POPs的大气传输,进而影响POPs在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植被是POPs全球循环的"汇区"。植物富集的POPs会进入陆生食物链,并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植被对POPs富集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地衣、苔藓和草地作为被动采样器监测大气POPs时空分布的研究,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野  舒磊  霍志强  郭宣辰  韩光洁  
环境噪声已经成为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大生态环境污染源,其持续危害人类健康、畜禽发育和农作物生长,严重阻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获得详细噪声分布信息,世界各国陆续启动噪声地图战略计划。本文首先对我国环境噪声感知技术研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系统架构、低成本噪声传感器节点设计、噪声分类学与声源识别、能量捕获和移动噪声感知5个方面综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噪声感知国际研究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分析能量高效感知、轻量级多元噪声识别、无线多媒体可靠传输和噪声感知节点优化部署4个尚未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刘皓  吴守国  
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三步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普鲁士蓝/壳聚糖复合薄膜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在电极表面直接得到石墨烯纳米层,在石墨烯纳米层上成功电沉积得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壳聚糖复合薄膜,制备的修饰电极通过电化学方法以及扫描电镜分析了其性能与结构.在最优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表现出了灵敏度高(50.29 mA·L·mol~(-1)·cm~(-2))、检测限低(12μmol·L~(-1))、响应时间短(3 s)等特点.电极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溶液浓度在0.02~10 mmol·L~(-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在对人体血清样本的检测中,该传感器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对血清中常见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娇  王小萍  龚平  盛久江  姚檀栋  
气—土界面交换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传输迁移、重新分布和归趋具有重要意义。气—土界面交换所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干沉降、湿沉降和从土壤向大气的挥发。其中,气态化合物的扩散交换是决定"源和汇"的关键过程。气态化合物在气—土界面的交换过程由大气和土壤之间的浓度梯度驱动,土—气分配主要受化合物理化性质、温度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随着全球POPs禁用进程的加快,中纬度污染地区的土壤逐渐成为低分子量化合物向大气排放的二次源;而对于高分子量的化合物来说,土壤仍然是污染物的汇,可以存储更多的污染物。气—土交换方向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呈现出土壤夏季为源、冬季为汇的季节性变化特点。逸度模型是估算POPs气—土交换通量的有力工具,由通量大小可以定量判断源和汇的强度。此外,还讨论了目前POPs气—土界面交换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凡花  魏幼璋  
 评述了不同米类食品和不同水稻籽粒及其加工产品中的铁含量、不同形态铁的生物有效性及基因技术在提高水稻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中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铁载体、铁贮存蛋白、铁转运蛋白、铁还原酶和肌醇六磷酸酶、半胱氨酸等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军  宋国平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以降低节点和网络的能耗,全面感知被测对象为目的。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基于路由、基于压缩和基于预测的融合算法,以及数据存储和查询技术,最后指出压缩感知的应用和面向应用的信息处理是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丽忠  钟满秀  韩智霞  胡军  黄梅芬  张江山  
条件价值法是评估非市场产品价值的最重要方法,在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预测有效性是条件价值研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论文在对环境与资源项目条件价值评估预测有效性实证研究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导致CV有效性差的主要原因,认为无收入限制、温暖光辉以及"答非所问"等诸多原因均来自市场的虚拟性。介绍了提高CV预测有效性的三类主要措施,即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及事间措施。同时分析了CV预测有效性表达方式的局限性,提出应合理看待CV预测有效性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