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1)
2023(13793)
2022(11447)
2021(10519)
2020(8839)
2019(20334)
2018(20134)
2017(38632)
2016(20705)
2015(22865)
2014(22494)
2013(22290)
2012(20306)
2011(17693)
2010(17259)
2009(15460)
2008(14745)
2007(12828)
2006(10901)
2005(9432)
作者
(55500)
(46460)
(46365)
(43881)
(29655)
(22285)
(20999)
(18287)
(17843)
(16359)
(16034)
(15511)
(14504)
(14467)
(14293)
(13991)
(13816)
(13776)
(13430)
(13331)
(11245)
(11214)
(11126)
(10828)
(10421)
(10365)
(10140)
(10089)
(9264)
(9101)
学科
(92475)
经济(92386)
(87445)
(79372)
企业(79372)
管理(75576)
方法(43079)
数学(35001)
数学方法(34559)
业经(29882)
(29557)
(28308)
(21678)
财务(21638)
财务管理(21609)
农业(21374)
企业财务(20460)
中国(19395)
地方(19325)
技术(18632)
环境(17471)
(17047)
(16990)
(15880)
理论(15102)
(14558)
(13810)
贸易(13802)
(13354)
(12677)
机构
学院(283741)
大学(276528)
管理(121570)
(119847)
经济(117593)
理学(105278)
理学院(104304)
管理学(102719)
管理学院(102182)
研究(83947)
中国(66454)
(56649)
(54056)
科学(50303)
(45306)
财经(43714)
(42999)
中心(41797)
业大(41614)
(39845)
(39152)
经济学(35650)
研究所(35434)
农业(35262)
北京(34266)
(33732)
(33505)
经济管理(33253)
师范(33209)
商学(32729)
基金
项目(198625)
科学(159747)
研究(147125)
基金(146220)
(125302)
国家(124194)
科学基金(110757)
社会(95528)
社会科(90670)
社会科学(90644)
(80641)
基金项目(78710)
自然(72225)
自然科(70590)
自然科学(70576)
自然科学基金(69312)
教育(66630)
(65311)
编号(58886)
资助(58444)
(44419)
重点(43883)
(43680)
成果(43586)
(43375)
创新(40828)
(40276)
课题(39462)
国家社会(39436)
科研(38259)
期刊
(131147)
经济(131147)
研究(76171)
中国(50875)
管理(47881)
(45556)
(40828)
科学(37367)
学报(35566)
技术(29904)
大学(28868)
农业(28707)
学学(27530)
业经(24477)
教育(22695)
(22454)
金融(22454)
财经(20891)
经济研究(19091)
(18238)
(18078)
问题(17708)
技术经济(17416)
财会(15234)
资源(15112)
统计(14486)
现代(14327)
(13970)
商业(13157)
科技(13076)
共检索到407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韵  师华定  曾贤刚  
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一个新的概念——"碳足迹"应运而生。碳足迹是从消费端出发的CO_2排放量,用来衡量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活动排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比传统意义上的碳排量更加形象而科学。在我国,电力行业作为CO_2减排的主力军,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了解电力企业的碳足迹情况对于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文章基于碳足迹评估核算的理论,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自下而上,以山西省吕梁市某燃煤电厂为案例,对其碳足迹进行分析评估,得到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分布,发现电力企业的碳减排潜力主要在于锅炉燃煤和煤炭开采,但在运输、尾气脱硫等部分的碳排放绝对量也是不可忽视的,电力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蔡依平  张文娟  张世翔  谷金蔚  
在分析冷链概念及冷链物流构成的基础上,以新鲜番茄为例,通过目标分析与范围界定、确定功能单位、系统边界和假设以及数据收集,计算了新鲜番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方式和运输方式是影响番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温室生产番茄是塑料薄膜生产番茄CO2排放的1.66倍(公路运输)和2.83倍(海运)。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海运造成的碳排放分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碳排放的27.3%(运输距离为1 000km)、22.2%(运输距离为1 500km)、19.3%(运输距离为2 000km)。可见,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海运造成的碳排放以递减的方式小于公路运输造成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连萍  
财政支持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山西省吕梁市的绿色杂粮、绿色马铃薯和食用菌为例,分析2013年以来吕梁市财政支持政策的变化,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程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文章认为,财政多元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参与是一条有效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韵  师华定  曾贤刚  
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低碳发展模式的迫切追求,企业作为减排活动和低碳经济的主角,必须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碳足迹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清晰的规划和研究。文章探讨了目前国际国内企业碳足迹生命周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以电力企业为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与流程,尝试建立起一套电力企业的碳足迹生命周期核算技术体系,并提出其发展与应用的困难与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杨  甘陆军  韩方方  
在对快递碳足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将快递生命周期碳排放源主要分为运输环节消耗的燃油、城市内运营管理和中心分拣建包(集包)环节消耗的电能以及包装环节消耗的快递包装及耗材三个方面,运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快递碳足迹核算模型,并采用案例分析法核算快递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分析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大小,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利于快递服务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研究结果显示,在单个快件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中,快递包装产生的碳排放比例最大,电能次之,燃油最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洁平  胡嘉萱  李文秀  姜玉国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燃煤电厂降低碳排放量,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以某燃煤电厂CCUS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计算利润总额与投资净现值。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净现值大于零,在运营期间能够获得可观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可以考虑投资。根据研究结果,企业应该攻克技术难题,创新拓宽收益的途径;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碳市场,促进燃煤电厂CCUS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子琳  
进入新时代,我国扶贫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社会工作与扶贫、济困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山西省团委对吕梁临县和中阳县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如今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问题显著。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满足城乡流动儿童的学习习惯改善,亲情缺失,行为习惯重塑,安全意识缺乏等需求,我们在吕梁临县和中阳县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建福  李慧  高志强  张海林  杜天庆  
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以及收集的相关参数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2004—2013年山西省小麦生产中不同功能单位的碳足迹变化动态并解析其构成,以期为山西省小麦的低碳清洁化生产与气候变化的缓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从2004年的3 798.5kg/hm2(CO_2-eq)增加到2013年的4 650.5kg/hm2(CO_2-eq),年均增加74.9kg/hm2(CO_2-eq);肥料应用(尤其是氮肥和复合肥)、土壤N_2O以及机械操作的能源消耗是其主要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威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仲毅  王新萌  康秦梓  
碳足迹是指商品或服务在生产、运输、使用、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s内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为探究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在整个养殖周期内CO_(2)的源与汇,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筏式养殖海带碳足迹测算方法,对桑沟湾养殖海带的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的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养殖1 t海带的碳足迹约为–95.93 kgCO_(2)e,其中,碳排放量为74.30 kgCO_(2)e,碳吸收量为170.23 kgCO_(2)e。从海带育苗开始至养成收获的整个过程是碳汇过程,其中,以海带生物质碳的形式固定的CO_(2)占比约为79.9%,以沉积埋藏碳的形式固定的CO_(2)占比约为14.1%,以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的形式固定的CO_(2)占比约为6.0%,沉积埋藏碳和惰性溶解有机碳长期封存于深海或海底;养殖设施是主要碳源,碳排放占比为93.81%,柴油和电能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5.05%和1.14%,肥料和运输的碳排放占比仅有万分之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洁平  胡嘉萱  李文秀  姜玉国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燃煤电厂降低碳排放量,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以某燃煤电厂CCUS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计算利润总额与投资净现值。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净现值大于零,在运营期间能够获得可观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可以考虑投资。根据研究结果,企业应该攻克技术难题,创新拓宽收益的途径;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碳市场,促进燃煤电厂CCUS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巨海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度以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些地区目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和挑战,转变这种单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径需依托于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不少地区纷纷选择了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及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吕梁市为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深层次的分析,以为拾遗补缺,抛砖引玉之用。以黄河为根、黄土为体、山水为形、文化为魂概括吕梁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旅游产业存在的根浅、体弱、形散、魂缺等问题,并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环境及人才素质诸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以"一核、两翼、三环、四带"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为先导、资源整合为前提、政府主导为依托、产业定位支撑市场运作为基础、创意发展为根本的具体规划和详尽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巨海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度以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些地区目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和挑战,转变这种单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径需依托于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不少地区纷纷选择了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及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吕梁市为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深层次的分析,以为拾遗补缺,抛砖引玉之用。以黄河为根、黄土为体、山水为形、文化为魂概括吕梁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旅游产业存在的根浅、体弱、形散、魂缺等问题,并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环境及人才素质诸方面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庆蒙  沈雪  张露  张俊飚  
对现有ISO及各国发布的LCA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与实践进行梳理,对不同标准间所存在的核算单位、范围等核心要素进行剥离和识别,并将各国标准置于一个比较分析的框架中。结论表明,虽然各个标准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国际化和普适性已经成为未来LAC碳足迹核算体系发展的共识。提出我国的LCA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应做到尽量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本土特色,并增强标准的适用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欣怡   韩雪   李廷亮   李迎春   李阔  
[目的] 核算马铃薯碳足迹,分析马铃薯碳足迹变化特征,探寻碳减排途径,为农业固碳减排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章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2011—202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研究分析各种植区以及省级马铃薯碳足迹年际变化和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为马铃薯典型种植区提供减排建议。[结果]2011—2020年中国省级马铃薯碳排放总量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在时间尺度上,马铃薯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77.5kg CO_(2)eq/hm~(2)(p<0.01);单位产量碳足迹呈现缓慢降低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0.129t CO_(2)eq/t (p<0.1);在空间尺度上,北方一作区和西南单双季作区的马铃薯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处于正增长状态,马铃薯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在除甘肃、新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减少状态,马铃薯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在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中,肥料(77.72%)是马铃薯种植阶段碳足迹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膜(9.64%)和灌溉(8.46%)。[结论]综合比较马铃薯各地区的碳足迹发现,西南单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的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减排重心逐渐南移。马铃薯减排增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中肥料是马铃薯减排的主要入手点,各种植区应制定适合本区特征的减排方案,大力推广先进减排技术,实现马铃薯减排与增产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中督  李凤博  冯金飞  周锡跃  徐春春  纪龙  方福平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下游粮食主产区一种主要的种植制度,系统分析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构成对于实现该地区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法定量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大小及组成,并进一步分析碳足迹影响因素。[结果](1)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单位产量、单位生物量、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50kgCO_2-eq/kg、0.22kgCO_2-eq/kg和0.22kgCO_2-eq/CNY。CH_4和N_2O排放、柴油、肥料为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的65%、53%、11%~22%和15%~20%。(2)在调研的稻麦田中发现农资投入中氮肥的施用量和柴油消耗量都与碳足迹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稻麦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降低了7.4%和20.9%。(3)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可能受到农场规模、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管理实践的影响。[结论]发展稻麦轮作系统节肥、节水及免耕技术,构建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