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28)
2023(18432)
2022(15833)
2021(14589)
2020(12298)
2019(27981)
2018(27530)
2017(53424)
2016(28267)
2015(31909)
2014(31700)
2013(31257)
2012(28533)
2011(25841)
2010(26101)
2009(24609)
2008(22854)
2007(19961)
2006(17674)
2005(15813)
作者
(80537)
(67202)
(66614)
(63509)
(42585)
(32145)
(30320)
(26184)
(25611)
(23776)
(22757)
(22699)
(21242)
(21156)
(20912)
(20598)
(19849)
(19430)
(19193)
(19147)
(16668)
(16216)
(16119)
(15338)
(15085)
(15009)
(14662)
(14573)
(13535)
(12986)
学科
(127328)
经济(127173)
管理(87126)
(79917)
(68009)
企业(68009)
方法(52698)
数学(45901)
数学方法(45323)
中国(34290)
(33017)
(29548)
金融(29544)
(29431)
(28058)
银行(28018)
地方(27888)
业经(27430)
(27058)
(26907)
(25244)
(21218)
财务(21133)
财务管理(21090)
企业财务(20087)
农业(19908)
理论(19597)
(19594)
贸易(19578)
环境(19326)
机构
大学(404183)
学院(402142)
(170656)
经济(167099)
管理(158802)
理学(137135)
理学院(135676)
研究(134832)
管理学(133299)
管理学院(132566)
中国(105764)
(84864)
(79840)
科学(79706)
(66082)
财经(63678)
中心(62694)
研究所(59913)
(59572)
(58256)
(57764)
业大(56933)
北京(53464)
经济学(53144)
(50702)
师范(50212)
(49071)
经济学院(47613)
财经大学(47508)
(47185)
基金
项目(272763)
科学(215508)
研究(200488)
基金(199624)
(172603)
国家(171215)
科学基金(148399)
社会(128514)
社会科(122005)
社会科学(121974)
(105511)
基金项目(105400)
自然(95313)
自然科(93080)
自然科学(93059)
教育(91902)
自然科学基金(91378)
(88087)
资助(82347)
编号(80924)
成果(65307)
重点(60802)
(60545)
(57977)
(56667)
课题(55363)
国家社会(53474)
创新(53008)
教育部(52718)
(52278)
期刊
(189076)
经济(189076)
研究(122119)
中国(75995)
(62325)
管理(60275)
学报(60043)
科学(55670)
(53761)
大学(47064)
(46971)
金融(46971)
学学(44510)
教育(39550)
技术(36343)
农业(36262)
财经(32217)
经济研究(30835)
业经(28385)
(27621)
问题(23740)
技术经济(20389)
理论(19954)
图书(17996)
现代(17974)
统计(17928)
科技(17915)
实践(17868)
(17868)
(17676)
共检索到598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志波  齐中英  
站在全球经济大系统的高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为切断危机传染的途径、防范危机传染的发生,应提高实体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抗传染能力,减少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安娜斯卡西亚·斯拉瓦  
笔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种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协同演化市场模型,包括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从众型交易者(herd trader)、采取少数者博弈策略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ame trader),以及采用基因编程这种智能化方法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P trader)。当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国内市场的某些技术类的交易者会因为一种"压力"机制转变其自身的类型,变成从众型投资者。这些从众型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是危机时普遍的市场情绪,而不是其他基本面的因素。笔者通过模拟四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危机时从众心理被压力强化,国内从众型交易者越来越多,同时股价受国外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外国金融市场的危机逐渐传递到国内。模型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从而未雨绸缪,防止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发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卫锋  
针对危机之前各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各国间贸易和金融联系是否与危机严重程度存在系统相关性这一问题,文章共收集了全球主要87个国家与地区2003~2009年相关指标的数据,使用多指标多因素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于危机之前人均收入水平更高、信贷市场扩张更快、经常项目赤字更大和贸易开放度更高的国家,经济危机的程度也更为严重,在跨国传染因素中发现贸易联系的传染效应要比金融市场联系的传染效应更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卫锋  
针对危机之前各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各国间贸易和金融联系是否与危机严重程度存在系统相关性这一问题,文章共收集了全球主要87个国家与地区2003~2009年相关指标的数据,使用多指标多因素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于危机之前人均收入水平更高、信贷市场扩张更快、经常项目赤字更大和贸易开放度更高的国家,经济危机的程度也更为严重,在跨国传染因素中发现贸易联系的传染效应要比金融市场联系的传染效应更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雄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旧有风险进一步暴露,新的风险进一步产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必然趋势,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对金融危机的种类进行梳理,对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染机制进行分析,使之对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有益帮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堪  
本文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中国与美国、英国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变点检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结构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间不存在明显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丹屏  徐长生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为逆差融资又产生巨额外债,这些造成美国的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雷达  赵勇  孙瑾  
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到金融危机产生再到失衡调整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可持续的基础在于,美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发达和实体经济中高收益行业的存在。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经济失衡的调整将不可避免。从性质上看,本次美国金融危机是居民过度消费以及外部经济失衡纠偏调整的表现形式。同时,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有改变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在缺乏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必将进入一个高波动低水平的增长阶段,此时任何指标反映的经济复苏都缺少创新的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子平  高立宝  
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理论来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的危机传染路径问题。在研究中采用t-GARCH(1,1)模型拟合各个金融市场的股指日收益率,以条件Copula分析两次危机下中国大陆股市与美国股市、英国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香港股市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将危机传染到香港股票市场,再由香港股票市场传染其他亚洲股票市场。而在欧债危机期间英国股票市场分别直接传染美国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再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对其他亚洲股票市场传染。两次危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薇  
本文将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从理论上分为三种:贸易传染、金融传染和预期传染,三者在危机传染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作用的,其中预期传染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时,本文对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超群  杨密  佘升翔  杨文昱  
本文利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即DCC-MGARCH模型)对有关市场数据进行动态相关性分析,并紧密结合对经验事实的观察,探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石油市场的动态变化机理,揭示危机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之间、商品市场之间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通过资本流动、信息传递以及投资者心理和预期变化来传导的动态传染机制,特别是危机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影响机制和表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达  庞晓波  王姗姗  
在"复杂网络构建-网络结构分析-金融危机传染模拟"的分析框架下,利用2004~2015年全球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数据估计各股票市场之间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构建全球股市网络,从网络结构变化的角度定量刻画两次危机对全球及中国股市的传染,同时利用带有潜伏期的传染病模型模拟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的冲击会使全球股市网络出现结构突变,次贷危机对全球股票市场的传染性远高于欧债危机,但对中国股市的传染弱于欧债危机;中国股市在两次危机期间均没有受到美国和希腊的直接传染,尽管国际影响力仍然较低,但是外部冲击的影响却逐渐增强;次贷危机在网络中的传染存在扩散阈值和崩溃阈值,而希腊作为单一传染源则不会导致全球股市网络的崩溃;潜伏期虽然能够为各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时间,但是潜伏期越长,危机传染性就越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磊  
文章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为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传染效应。不同于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出口下降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原因是政府的救市计划。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于长期平均趋势,中国遭受了与美国相同幅度的损失。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其它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