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7)
2023(14922)
2022(12135)
2021(11102)
2020(8919)
2019(20712)
2018(20466)
2017(39582)
2016(20997)
2015(23485)
2014(23257)
2013(22606)
2012(20904)
2011(18858)
2010(18829)
2009(17006)
2008(16135)
2007(13862)
2006(12239)
2005(10849)
作者
(59017)
(49278)
(48954)
(46278)
(31289)
(23490)
(22245)
(19263)
(18738)
(17313)
(16847)
(16632)
(15596)
(15284)
(15268)
(15002)
(14753)
(14239)
(14111)
(14076)
(12093)
(12047)
(11922)
(11268)
(11128)
(10965)
(10782)
(10644)
(9781)
(9549)
学科
(95858)
经济(95773)
管理(57906)
(55964)
(44371)
企业(44371)
方法(39339)
数学(35084)
数学方法(34452)
中国(28733)
(24841)
地方(24771)
业经(21364)
(18954)
农业(17040)
(16751)
环境(16262)
(15743)
贸易(15731)
(15198)
(14757)
技术(14493)
(14357)
金融(14355)
(14333)
(14332)
银行(14307)
理论(14022)
(13827)
(13527)
机构
学院(293154)
大学(289053)
(121964)
经济(119459)
管理(114583)
研究(100265)
理学(98992)
理学院(97845)
管理学(95873)
管理学院(95322)
中国(75598)
(62102)
科学(61254)
(53250)
(49165)
中心(46255)
(45810)
研究所(44845)
(43239)
财经(42571)
业大(42359)
(39615)
师范(39227)
北京(38936)
(38766)
(37471)
经济学(37264)
农业(35611)
(34874)
经济学院(33557)
基金
项目(203248)
科学(162056)
基金(147934)
研究(147901)
(129223)
国家(128158)
科学基金(111601)
社会(95156)
社会科(90442)
社会科学(90423)
(79834)
基金项目(77818)
自然(72399)
自然科(70800)
自然科学(70788)
自然科学基金(69450)
教育(68029)
(67473)
资助(60313)
编号(59461)
(48520)
重点(46279)
成果(45844)
(44044)
(42912)
课题(41250)
创新(40136)
国家社会(39769)
科研(38719)
发展(38655)
期刊
(133174)
经济(133174)
研究(84814)
中国(57243)
管理(43552)
学报(41690)
科学(41538)
(41513)
(39753)
大学(32712)
教育(32149)
学学(30941)
技术(28850)
农业(28692)
(26991)
金融(26991)
业经(23298)
经济研究(21826)
财经(20315)
问题(18591)
(17545)
(15533)
资源(14868)
统计(14847)
技术经济(14773)
(13875)
商业(13703)
科技(13517)
现代(13287)
(13242)
共检索到431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小成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需要融入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谐宜居等理念和要求,实现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模式选择主要包括:在增长方式层面选择从粗放增长向资源集约转变的集约发展模式;在发展重心层面选择从单重经济向全面提升转型的统筹融合模式,在社会关系层面选择从二元分割向服务均等转变的和谐共享模式,在城市生态空间层面选择从无序开发向生态治理转变的绿色智慧模式,在城市品位层面选择从千城一面向品牌提升转变的文化品牌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十二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是绿色发展的首要内容,而围绕这一内容建立相应的机制,可作为构建绿色发展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构建科学适用的指标体系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和检验标准。其中,如何构建体现发展绿色性的指标体系,是当前构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湘梅  王成  刘习平  
2015年9月25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标志着多边气候外交新时代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它向世人重申并坚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强调推动可持续发展,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由湖北经济学院、《经济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新加坡经济评论》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祥琬  
化石能源的使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措施,如绿色新政、开发页岩气、继续发展核电、能源自给、再工业化,并试图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相结合"奠定新的低碳发展基础;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提出了"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战略。全球范围正进行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潮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战略要素,我国要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动,以务实的行动推动中华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①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发展道路的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罗明灿  李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对现代绿色经济的一种新的阐释,文章以此为基础,首次提出"生态山"与"经济山",并系统地阐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演化,结合生态学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三类:灰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山"轻视"生态山";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山"轻视"经济山";深度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山"与"经济山"协同发展。以云南省16个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是灰度绿色发展模式;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处于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昭通是深度绿色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展望,为今后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罗明灿  李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对现代绿色经济的一种新的阐释,文章以此为基础,首次提出"生态山"与"经济山",并系统地阐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演化,结合生态学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三类:灰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山"轻视"生态山";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山"轻视"经济山";深度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山"与"经济山"协同发展。以云南省16个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是灰度绿色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万选  王志博  杨齐明  郭仓  
文章通过对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城市、土地利用和能源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系统驱动因素的变化;根据对驱动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气候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经济转型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出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经济发展必将转向低碳的发展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万选  王志博  杨齐明  郭仓  
文章通过对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城市、土地利用和能源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系统驱动因素的变化;根据对驱动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气候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经济转型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出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经济发展必将转向低碳的发展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琰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安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城市首当其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本文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如何通过低碳生态发展之路来达到碳减排进行了系统论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成飞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消费转型对绿色消费需求不断攀升。这一需求变化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市场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基础性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阻碍。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消费转型中有关绿色消费的关键变化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认为:消费转型为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基于绿色消费的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包括田园综合体模式、文化创意型模式和产品主导型模式。但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创造力,进而实现各地农村绿色产业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金朋  武春友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转型是同步进行的,因而在城市发展及问题治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情况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追溯以及若干发展模式的辨析,指出其在解决复杂城市问题时所面临的缺憾之处,进而引申出城市绿色转型的概念和内涵。基于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及迫切的转型需求,尝试构建了适合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概念框架,尤其强调城市绿色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度的高度统一,更是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参与及观念转变,以此来衡量城市绿色转型的过程与效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绿色金融是助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浙江湖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发源地,既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又成为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分析其生态优势与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基金保障有力、科技金融集聚效应突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绿色金融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其他地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潇尹  
面对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推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转型发展,成为我国资源型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将生态经济效率作为切入点,分析得出减物质化及产业共生为我国资源型区域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并以此路径为基础构建了减物质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郝向举  何爱平  薛琳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利用2004-2017年中国1890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分解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效应,从区域、规模与减排压力方面对其异质性进行了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叠加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从“质”的方面来看,在低碳城市基础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更大。从“量”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使低碳城市碳减排效应更加突出,但两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潜力仅在东中部地区、大型城市和超特大型城市以及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得到了释放。据此提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协同减排潜力,分类推进低碳基础上的城市智慧发展,强化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中的政策协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福新  孙宁  
绿色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是中国改变现状和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浙商急需践行的目标。已有的绿色发展理论虽然阐明了有关绿色发展的实质和目的,以及基点、核心内容和措施等问题,但是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及其转换性。鉴于此,文章构建了绿色发展的主体—生态模式。该模式反映全面、融合和协调的主体—生态关系,其核心范畴是公正,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该模式除了整体和系统地反映绿色发展的目的、宗旨和目标以外,集中体现为绿色价值的创造和增进。文章最后结合浙商的实践,探讨了在绿色发展的主体—生态模式的运用中需要树立和践行的一系列原则、理念和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