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5)
2023(17423)
2022(14738)
2021(13765)
2020(11811)
2019(26817)
2018(26362)
2017(49225)
2016(26763)
2015(30142)
2014(29280)
2013(28869)
2012(26488)
2011(23882)
2010(23463)
2009(21850)
2008(21348)
2007(18856)
2006(15944)
2005(13961)
作者
(77482)
(65140)
(64708)
(61504)
(41134)
(31304)
(29365)
(25567)
(24473)
(22847)
(22121)
(21773)
(20560)
(20389)
(20295)
(20095)
(19982)
(19365)
(18689)
(18658)
(16154)
(15786)
(15689)
(14756)
(14713)
(14353)
(14347)
(14279)
(13100)
(13097)
学科
(106828)
经济(106723)
管理(76320)
(75316)
(62110)
企业(62110)
方法(51346)
数学(45509)
数学方法(44962)
中国(30317)
(28358)
(27580)
业经(23105)
(23010)
贸易(22999)
(22450)
(22179)
技术(20988)
(19344)
农业(18897)
地方(18350)
(17360)
财务(17314)
财务管理(17274)
(17003)
银行(16934)
企业财务(16384)
(16281)
金融(16278)
理论(16272)
机构
大学(377864)
学院(376435)
(157517)
经济(154661)
管理(145642)
研究(129519)
理学(127024)
理学院(125589)
管理学(123373)
管理学院(122672)
中国(97149)
科学(81104)
(79158)
(69371)
(68524)
(65567)
研究所(60485)
业大(60473)
中心(59769)
财经(55870)
农业(55257)
(54099)
(51066)
北京(49297)
经济学(48870)
(47318)
师范(46695)
(46435)
经济学院(44286)
(42647)
基金
项目(262353)
科学(206912)
基金(192282)
研究(184460)
(171190)
国家(169813)
科学基金(144817)
社会(118725)
社会科(112718)
社会科学(112688)
(102335)
基金项目(101672)
自然(95829)
自然科(93759)
自然科学(93728)
自然科学基金(92157)
(87326)
教育(85770)
资助(78266)
编号(71737)
重点(59831)
(58800)
(58191)
成果(56954)
(56109)
创新(54463)
科研(51316)
国家社会(50290)
课题(50159)
计划(49984)
期刊
(160507)
经济(160507)
研究(103060)
中国(71576)
学报(65869)
(61238)
科学(59149)
(53038)
管理(52935)
大学(49096)
学学(46530)
农业(41996)
教育(38176)
技术(32507)
(31036)
金融(31036)
经济研究(27601)
财经(27323)
业经(25589)
(24377)
(23571)
问题(21307)
(19582)
科技(19435)
技术经济(19038)
(18996)
统计(18568)
(17643)
国际(17262)
世界(17139)
共检索到53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漆苏  刘立春  
深入了解中国创新能力现状,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2013-2017年数据,分析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历程,并将中国与创新领先型国家、其它金砖国家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明确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研究发现,伴随中国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其对全球创新格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制度环境、创意产出、市场成熟度,进而提出消除创新障碍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袁本涛  延建林  
自2006年9月以来,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清华大学的委托,我们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其表现为:创新意识差、参与创新研究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是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既有政府宏观管理的错位问题,也有学校内部的培养制度原因;其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支撑环境较差,博士生导师队伍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们的政府投入还很不到位,经费支出结构也很不合理;再者,研究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略。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差及其原因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应堂  贾馥蔚  吕鸿江  
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递进时段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利用2009—2017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及7个二级影响指标相关数据,以5年时间为子时段长度,计算全球创新指数序列与各影响指标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根据计算结果,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不同指标对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影响程度,得出这些指标对全球创新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这3项指标灰色关联度综合排名最高,它们是影响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关键因素,应着重从这几方面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锡荣  罗琳  张红超  
基于近3年来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GII)上的排名分析,我国一方面创新能力整体上已经达到全球中上水平的层次,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十分突出的创新能力缺陷。具体来说,我国的创新制度环境明显不佳、创意产出明显不高、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缺陷。针对制约我国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系统地提出消除创新障碍、变创新阻碍因素为创新驱动因素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美霞  周民良  
本文采用鉴别力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1到2005年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给出各省市2001与2005年创新能力的排序,并分析了各省市区创新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黎峰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淑辉  高雷虹  杨洋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多种非线性主客观因素,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视角,构建高校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实践教学质量因素、师资因素、学生自主参与因素均对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实践教学质量因素的影响最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子丹  袁永  
研究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典型创新指数,分析3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总结相关特征,并提出若干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红  李文利  左祖晶  
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行为特征、思维特征、知识体系和人格特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创新能力特征对创新成果的影响。数据显示,研究生读研期间在行为特征、思维特征、知识体系等维度有较大的提高,但创新能力的人格特征提高程度较低。课程参与程度和方式、导师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就业关怀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创新成果的产生、数量及其质量更多地依赖于研究生思维特征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李峰  
经典估计贝叶斯平均(BACE)是最近由Sala-i-Martin等人提出的一种处理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它可以在进行参数估计的同时给出各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指标,并且还能够按照解释能力的大小对众多的备选变量进行分类和排序。本文首次利用这一方法对可能影响中国自主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上百万次回归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事先列出的20个可能的解释变量中,本地区试验发展支出、人均GDP、贸易依存度、邻接地区试验发展支出对创新产出的解释能力最强,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稳健性;贷款余额与GDP之比、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之比、各地区科学研究支出、地方财政决算本级收入与GDP之比、邻接地区科学研究支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文华  朱孔来  王亚楠  
管理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管理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以驻济高校为例,通过问卷了解管理类大学生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借助文献研究和问卷分析的方法,对管理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就高校教育应该如何提高管理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静  姜帆  刘志迎  
长期以来,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滞后,成为安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奋力崛起"战略的瓶颈制约。而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乃至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依据一组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徽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维军  郑伟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6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4年及2005年中国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的排名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差距,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及巴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排名靠后,与美国、日本和欧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金砖四国中明显低于俄罗斯,与巴西和印度比较接近。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柯  唐娟莉  
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本文利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地区之间创新驱动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差异性较大,且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变化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省份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较高,安徽、湖南、重庆、河北、江西等省份处于一般水平,贵州、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的较低;各地区之间创新驱动要素分布不均匀,并且各要素之间存在较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