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2)
- 2023(11452)
- 2022(9811)
- 2021(9079)
- 2020(7889)
- 2019(18364)
- 2018(18054)
- 2017(35195)
- 2016(18339)
- 2015(21004)
- 2014(20959)
- 2013(20533)
- 2012(18573)
- 2011(16508)
- 2010(16247)
- 2009(15204)
- 2008(14867)
- 2007(12969)
- 2006(10555)
- 2005(9120)
- 学科
- 济(78326)
- 经济(78253)
- 管理(55334)
- 业(53858)
- 企(45268)
- 企业(45268)
- 方法(41660)
- 数学(36645)
- 数学方法(36208)
- 贸(23476)
- 贸易(23468)
- 易(22798)
- 财(20314)
- 农(20052)
- 中国(17312)
- 业经(16056)
- 学(14164)
- 地方(13886)
- 务(13853)
- 财务(13808)
- 财务管理(13778)
- 企业财务(12940)
- 农业(12719)
- 理论(12222)
- 制(12026)
- 和(11722)
- 环境(11188)
- 技术(11106)
- 融(10520)
- 金融(10517)
- 机构
- 学院(263789)
- 大学(262694)
- 济(112413)
- 经济(110386)
- 管理(106382)
- 理学(93413)
- 理学院(92503)
- 管理学(90953)
- 管理学院(90461)
- 研究(80951)
- 中国(59623)
- 京(52618)
- 科学(48472)
- 财(48293)
- 农(40107)
- 财经(40001)
- 所(38896)
- 中心(38876)
- 业大(38596)
- 江(37053)
- 经(36351)
- 研究所(35623)
- 经济学(34734)
- 范(32965)
- 师范(32651)
- 北京(31944)
- 农业(31889)
- 经济学院(31707)
- 财经大学(29828)
- 院(29543)
- 基金
- 项目(182886)
- 科学(144872)
- 基金(134546)
- 研究(133345)
- 家(116167)
- 国家(115255)
- 科学基金(100292)
- 社会(85785)
- 社会科(81492)
- 社会科学(81470)
- 省(71488)
- 基金项目(71454)
- 自然(65389)
- 自然科(63916)
- 自然科学(63898)
- 自然科学基金(62745)
- 教育(62306)
- 划(59882)
- 资助(54946)
- 编号(54365)
- 成果(42363)
- 部(41298)
- 重点(40936)
- 发(38879)
- 创(38610)
- 创新(36062)
- 科研(36047)
- 教育部(36008)
- 课题(35941)
- 国家社会(35644)
共检索到361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付泽希
为更真实反映贸易增加值来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本文在出口增加值分解的框架下对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进行分解计算,分别从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双边贸易以及中间品出口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中国对俄的出口总量逐年在上升,但是通过增加值分解发现本国增加值在中国对俄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这部分占比代表中国对俄出口所带来的真实价值,这可以说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相较于俄罗斯,中国对俄的出口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对俄出口中制造业占据绝大部分,而且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知识密集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付泽希
为更真实反映贸易增加值来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本文在出口增加值分解的框架下对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进行分解计算,分别从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双边贸易以及中间品出口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中国对俄的出口总量逐年在上升,但是通过增加值分解发现本国增加值在中国对俄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这部分占比代表中国对俄出口所带来的真实价值,这可以说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相较于俄罗斯,中国对俄的出口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对俄出口中制造业占据绝大部分,而且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在不断上升,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中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对双边贸易收支以及中间品出口的分析,发现中国正在不断减少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资源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对华增加值出口更多表现为间接出口形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收益 中俄贸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振宇 徐鹏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扩大,致使传统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通过传统和增加值两种核算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支情况,双边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增加值核算方法下的双边贸易更趋平衡;双边贸易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在下降,对日本而言则在上升;双边中间品出口增长显著,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在两国之间不断深化;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日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制造业贡献率;中日贸易互补性明显,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日本的优势则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知识...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日贸易 增加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侃 倪红福 倪江飞
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对全球的产业特征和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新的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测算中美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并重点分析有效汇率与中美进出口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在电子和光学仪器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纺织业等制造业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95-2005年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大幅贬值,制造业竞争力迅速提升。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受名义汇率升值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处于稳步升值状态。(2)总体上来看,汇率与出口呈负相关性,且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出口有效汇率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的负相关性相对最强。(3)与传统汇率指标相比,全球价值链双边分行业出口(进口)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减少中国出口"的悖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实际有效汇率 投入产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以双边汇率与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是否弱化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发现全球价值链通过后向参与的对冲效应与前向参与的竞争效应来削弱出口的汇率弹性,其削弱程度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以及进口投入来源分布与出口市场分布契合情况的影响。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对汇率弹性的弱化效应已然下降,前向效应是削弱人民币汇率与出口联系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后向效应要强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出口中的后向效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审慎对待全球价值链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影响,以避免作出过于乐观的政策预期。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人民币汇率 中间品投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东波
本文借助于关联产业的垂直分工理论,在投入—产出框架下分析了中国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了国内的产业发展。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二元"贸易政策是形成中国现阶段"二元"贸易结构的重要原因。"二元"关税政策在促进中国加工贸易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自由贸易以及消除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之间的关税差异不仅有助于降低中间品使用成本,进而促进下游产业发展,而且,上下游产业之间的"需求关联"效应也能带来上游产业的持续扩张。针对制造业行业出口附加值率的估算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技术复杂产品高涨的现象可由加工贸易的扩张来解释,但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显著低于一般出口,出口扩张最快的技...
关键词:
贸易政策 产业发展 加工贸易 附加值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东艳
在全球价值链下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中国贸易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产业转移的可行方向是: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转移,促进国内产业链向外扩展;对南美和东欧的投资和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进入美洲和欧洲市场;对美国和欧盟转移,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升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结构转型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蓝庆新 窦凯
2018年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以往不同,美国对中国征税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矛盾根源不在于贸易失衡,而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导致中美双方贸易竞争性增强。文章对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的测度表明,中美之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此验证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宏观经济、部门产出和全球价值链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于美国,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贸易摩擦的影响完全处于可控状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杜明威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非对称贸易效应。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中美贸易摩擦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与中美存在价值链联系的所有经济体出口贸易均遭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其中,美国出口贸易利益遭受的损失显著大于中国。另外,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对其他经济体出口贸易利益和全世界总值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均显著大于中国对美国同等规模贸易制裁。研究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下,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两个维度深入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各经济体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价值:为中国有效遏制以及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健 赵洋 赵迪
从国别角度出发,本文研究借助生产分割阶段数测度,通过将全球价值链解构为国内和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同时在区分制造和服务功能环节基础上,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定量考察与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对服务贸易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这在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集中于在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决定了该分工联系更主要存在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解构下的机制探讨表明:在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方面,国内或国际价值链拓展的影响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可以呈现"互补"关系;相比国内价值链,拓展国际价值链、尤其服务环节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能够更好促进服务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