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9)
2023(12830)
2022(10529)
2021(9478)
2020(7948)
2019(18055)
2018(17694)
2017(34310)
2016(18433)
2015(20425)
2014(20382)
2013(19931)
2012(17772)
2011(15544)
2010(15209)
2009(13771)
2008(13123)
2007(11114)
2006(9628)
2005(8084)
作者
(50711)
(42503)
(42149)
(40331)
(26875)
(20383)
(19195)
(16733)
(16361)
(15153)
(14752)
(14390)
(13557)
(13262)
(13122)
(12787)
(12647)
(12534)
(12383)
(12209)
(10411)
(10300)
(10269)
(9849)
(9702)
(9646)
(9174)
(9094)
(8473)
(8424)
学科
(83142)
经济(83076)
管理(50778)
(48923)
(38868)
企业(38868)
方法(37509)
数学(32586)
数学方法(32116)
(23210)
地方(21893)
中国(20130)
业经(19829)
(17551)
农业(16327)
环境(15342)
(14731)
产业(13476)
技术(12415)
(11770)
贸易(11764)
(11567)
理论(11533)
(11345)
地方经济(11182)
(11108)
(11100)
财务(11054)
财务管理(11032)
(11028)
机构
学院(255153)
大学(250693)
(104365)
经济(102480)
管理(102131)
理学(89225)
理学院(88247)
管理学(86534)
管理学院(86075)
研究(82273)
中国(59973)
(52535)
科学(52235)
(44739)
(41513)
(40283)
(39539)
中心(39089)
业大(38467)
财经(36837)
研究所(36567)
(34561)
师范(34195)
(33473)
经济学(32106)
北京(31346)
农业(31289)
(30728)
(30007)
经济学院(29220)
基金
项目(185791)
科学(148244)
基金(135840)
研究(134511)
(118537)
国家(117638)
科学基金(102589)
社会(88226)
社会科(83884)
社会科学(83862)
(74778)
基金项目(73158)
自然(66179)
自然科(64548)
自然科学(64538)
自然科学基金(63325)
(61326)
教育(60604)
资助(54759)
编号(52986)
(42263)
重点(42202)
(40216)
成果(39613)
(38793)
国家社会(37204)
创新(36302)
课题(36240)
科研(35670)
人文(34468)
期刊
(109767)
经济(109767)
研究(65613)
中国(43195)
学报(37485)
科学(36595)
(35743)
管理(35631)
(33789)
大学(29082)
学学(27803)
农业(25278)
技术(23534)
教育(21322)
业经(20289)
(18078)
金融(18078)
财经(17033)
经济研究(16696)
问题(15230)
资源(14915)
(14759)
(13822)
统计(13064)
技术经济(12830)
(12422)
科技(12289)
(11738)
商业(11714)
(11089)
共检索到35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筑牢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得分看,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也不断提高;从动态排名看,各省市的历年排名也相对稳定,基本呈现出"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动态排名格局;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看,创新支持、发展效率和结构优化指标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看,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指标综合得分非均衡性、动态排名非平稳性的特征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筑牢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得分看,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也不断提高;从动态排名看,各省市的历年排名也相对稳定,基本呈现出"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动态排名格局;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看,创新支持、发展效率和结构优化指标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看,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指标综合得分非均衡性、动态排名非平稳性的特征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立力  孙畅  
本文利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指标,对长江上游各地区36个二位数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测度;同时,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产业集聚强化、形成、退化和劣势四个部分,并对4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斯怡  殷晓洁  汤瑞权  吴鹏飞  
【目的】长江上游石漠化地区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在国家大力推行石漠化综合防治下,石漠化形势有明显缓解,但目前缺乏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实时、定量地进行生态评价。【方法】以长江上游典型石漠化地区云南省会泽县2002、2010、2018年Landsat 5、Landsat 7、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划分研究区石漠化等级,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1) 2002—2018年,会泽县石漠化状况整体明显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583.33km~2。(2)石漠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2为0.688~0.873),表明RSEI法评价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效果较好。(3) 2002、2010、2018年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458、0.490、0.488,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表现为中等水平,16 a间生态环境质量优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7.42%,生态变差的地区面积占15.09%。(4)干度指标对遥感生态指数的贡献度不断增加,第一主成分载荷值由-0.029变为-0.622,是制约会泽县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的重要因素。【结论】2002—2018年,会泽县石漠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呈中等水平,干度是制约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的重要因素。今后应着重石漠化严重地区的保护。表8参28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光明  
基于长江上游地区第二产业,以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为线索进一步研究了产业创新问题。产业创新是指一个构成产业自身发展所需的各要素的创新和系统与环境创新的集合;产业创新的实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极化和边缘化效应:产业创新兴起与产业成长循环互动使产业集聚萌芽并优化;产业创新极化与产业繁荣循环互动使产业集聚强化;产业创新边缘化与产业衰退循环互动使产业集聚衰落分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季妍  高吉喜  张远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祥浩  刘淑珍  范建容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世纪90年代森林覆盖率和地表植被覆盖度较60~7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如四川盆地浅丘区森林覆盖率,60年代只有5%左右,到90年代后期达22.7%。虽然地表植被覆盖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生态退化问题仍比较严重,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不合理,群落层片结构简单,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林种、树种组成单一,低山丘陵区针叶化倾向日趋明显,其林下枯枝落叶层缺失,森林土壤层很薄,一般只有30~40cm,土壤最大持水能力一般为300~500m~3/hm~2,而该地区原始森林土壤可达2000~2500m~3/hm~2。②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面积在扩大,如长江上游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德旺  李红清  雷晓琴  雷明军  
选择在大尺度范围的长江上游开展生态敏感性研究,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科学依据。在系统、翔实的辨识和分析长江上游区重要生境和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式,筛选、识别和构建了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敏感度的计算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从而将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图形数据库相关联,生成基于各评价单元生态敏感性专题评价成果图,从而揭示长江上游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为开展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生态制约因素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长江上游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长江上游总面积的74.14%、6.76%、8.25%、4.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宗臻铃  欧名豪  董元华  杨林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生态重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如经济、粮食、就业等问题 ,其中经济问题是最根本的 ,仅靠上游地区是难以解决的。就此问题 ,笔者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运用对策思维方法 ,提出建立经济补偿机制 ,实行内部补偿、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实现长江流域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重建初期 ,以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主 ,内部补偿为补充 ;待上游地区经济补偿能力提高以后 ,则以内部补偿为主 ,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补充。内部补偿重点在于挖掘自身的经济潜力 ;外部补偿的最佳模式是进行造血式经济补偿 ;代际补偿除给予资金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芸香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以省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世荣  史作民  马姜明  赵常明  张远东  刘兴良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水松  
本文在指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及危害的基础上 ,分析几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关系 ,并在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土地 ,走农地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纪平  
为了克服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建立了一个关于城镇化率-人均GDP的修正Logistic模型,对全国2005~2008年省际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估计了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城镇化路径。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的城镇化在人均GDP达到2.9万元左右时出现拐点,在拐点之前城镇化水平加速上升,拐点之后开始减速上升;四省市城镇化之间差距也相应在拐点处由发散转变为收敛趋势,并在较高水平上步伐趋于一致。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段小梅  张耀华  赵旭  
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的交流、融合,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这种差别是城乡之间合作、互通的基本动力,而且在科学合理的配置安排下可以转化为各自特色,促进协调发展。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重庆和四川走在了云南和贵州的前面;处于城乡一体化的中高等级水平的地区比例,重庆和四川分别占到56.41%和42.8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