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8)
- 2023(14478)
- 2022(12320)
- 2021(11471)
- 2020(9970)
- 2019(22770)
- 2018(22705)
- 2017(43474)
- 2016(23826)
- 2015(27073)
- 2014(27157)
- 2013(26565)
- 2012(24763)
- 2011(22097)
- 2010(22007)
- 2009(20185)
- 2008(19931)
- 2007(17945)
- 2006(15093)
- 2005(13414)
- 学科
- 济(93760)
- 经济(93643)
- 管理(65804)
- 业(63110)
- 企(51981)
- 企业(51981)
- 方法(46624)
- 数学(41327)
- 数学方法(40778)
- 财(26789)
- 农(25033)
- 学(24017)
- 中国(23857)
- 制(19756)
- 业经(18873)
- 地方(17711)
- 务(17099)
- 财务(17042)
- 财务管理(16997)
- 贸(16660)
- 贸易(16654)
- 农业(16233)
- 企业财务(16191)
- 易(16160)
- 理论(15541)
- 银(15178)
- 银行(15111)
- 融(14686)
- 金融(14678)
- 体(14612)
- 机构
- 大学(342124)
- 学院(340514)
- 济(133068)
- 经济(130166)
- 管理(126314)
- 研究(118459)
- 理学(109337)
- 理学院(108063)
- 管理学(105699)
- 管理学院(105115)
- 中国(87683)
- 科学(78348)
- 京(72880)
- 农(69071)
- 所(62340)
- 财(61795)
- 业大(58236)
- 研究所(57317)
- 中心(55176)
- 农业(55158)
- 江(51798)
- 财经(49439)
- 北京(45042)
- 经(44993)
- 范(43925)
- 师范(43236)
- 院(43029)
- 经济学(41015)
- 州(40596)
- 技术(38908)
- 基金
- 项目(236896)
- 科学(184839)
- 基金(172182)
- 研究(163399)
- 家(154632)
- 国家(153437)
- 科学基金(129250)
- 社会(101181)
- 社会科(95826)
- 社会科学(95799)
- 省(93629)
- 基金项目(90885)
- 自然(88219)
- 自然科(86197)
- 自然科学(86163)
- 自然科学基金(84635)
- 划(80145)
- 教育(76531)
- 资助(71740)
- 编号(64325)
- 重点(54862)
- 成果(52121)
- 部(52043)
- 发(50262)
- 创(48844)
- 计划(47170)
- 科研(47056)
- 创新(45854)
- 课题(45669)
- 教育部(43454)
- 期刊
- 济(138919)
- 经济(138919)
- 研究(92733)
- 学报(66383)
- 中国(65094)
- 农(61144)
- 科学(56822)
- 财(49860)
- 大学(48654)
- 学学(46388)
- 管理(45324)
- 农业(41047)
- 教育(34770)
- 技术(29752)
- 融(28037)
- 金融(28037)
- 财经(24624)
- 经济研究(23038)
- 业经(22609)
- 业(22403)
- 经(21163)
- 版(18972)
- 问题(18696)
- 业大(17664)
- 统计(17035)
- 科技(16213)
- 技术经济(15981)
- 策(15161)
- 理论(14830)
- 农业大学(14743)
共检索到49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童雄 罗威 闵力 张志飞 马新燕 罗成龙 陈卫东 徐斌 李大刚
【目的】研究陆丰黄牛和雷琼牛与世界不同地域家牛中的系统发育关系,解析不同家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家牛资源的鉴定与保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头陆丰黄牛和17头雷琼牛的组织样品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整合世界范围内分布的24个品种92个体的NCBI公共基因组数据,共计25个品种121个个体的信息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选用Bos taurus ARS-UCD1.2作为参考基因组,经基因组序列比对与质量控制获取高质量Reads,应用GATK软件检测基因组SNPs。进一步基于群体SNPs,利用系统进化树构建、PCA聚类和Admixture评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通过核苷酸多样性(Pi)、杂合度(Hp)和连锁不平衡(LD)水平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29头广东地方牛经基因组测序获取6 905 944 306个Clean Reads,每个样本平均基因组覆盖率为97.99%,平均测序深度分别为12.78×。整合NCBI公共基因组数据,经质控后共检测出14 664 391个群体SNPs。整合系统进化树、PCA、Admixture的结果发现普通牛与瘤牛分化,瘤牛群体存在中国瘤牛与印度瘤牛分化,普通牛群体中东北亚普通牛(韩牛、延边牛)和西藏牛与欧洲普通牛分化,温岭高峰牛和舟山牛从中国瘤牛群体中分化。陆丰黄牛和雷琼牛均属于纯正的中国瘤牛,但陆丰黄牛与皖南牛之间、雷琼牛与吉安牛之间呈现最近的亲缘关系,说明陆丰黄牛与地域临近的雷琼牛属于两个独立的品种。部分陆丰黄牛与雷琼牛均存在欧洲普通牛和东北亚普通牛的血统混杂,且混杂比例较高,说明这两个品种牛急需加强群体内的提纯复壮。相较于欧洲普通牛和韩牛,中国家牛群体的LD衰减速率更快,核苷酸多样性Pi和杂合度Hp更高,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相较于其他中国家牛,陆丰黄牛和雷琼牛的LD水平更低,杂合度Hp更高,且核苷酸多样性Pi和杂合度Hp的密度分布更为集中,说明两者受人工选择强度较低,且维持较高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结论】通过全基因组SNPs标记,系统解析了陆丰黄牛与雷琼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这两个品种独立分类及其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旭东 刘瑞林 李瑞哲 张卫忠 王启辉 赵海明 郭卫兴 许正全 尕藏当周 韩赟 雷初朝 马志杰
【目的】从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0头柴达木牛进行重测序,获取每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全序列,并从Gen Bank下载已公布的我国5个北方黄牛品种(即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和安西牛)和2个国外培育品种(荷斯坦牛和日本和牛)的共12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相应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明确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母系遗传背景及与我国北方部分地方黄牛品种、国外培育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1)60头柴达木牛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346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51个,简约信息位点295个;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37种单倍型(H1~H3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多样度为(0.981 0±0.006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 3±0.000 2),提示其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支系,且以普通牛T支系为主,拥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提示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血统,有两个母系起源。(3)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日本和牛遗传分化程度均很弱,而与安西牛、荷斯坦牛达到中等遗传分化程度。(4)聚类分析显示,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聚类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安西牛、延边牛聚类关系相对较近,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聚类关系较远,其聚类结果与分化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柴达木牛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支系组成,含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推测其有2个母系起源。柴达木牛与蒙古牛亲缘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安西牛遗传关系较近,而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遗传关系较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佳佳 王琼 秦桢 陈耀辉 李健 李吉涛
基于SSR标记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信息。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搜索,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基于POPGENE 1.32、PIC-CALC和Mega 6.0软件分析6个不同来源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在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出10 453 975个微卫星,约占基因组序列总长度的18.56%,其中,二碱基微卫星最丰富,占总数的82.15%。利用具有多态性的14个SSR标记分析3个国内群体桂海1号(CG)、海兴农2号(CH)和山东养殖群体(CT),及3个国外群体厄瓜多尔1号(FO)、厄瓜多尔2号(FT)和墨西哥群体(FM)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4个SSR标记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08个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范围分别为6~25、0.112~0.994、0.234~0.925和0.226~0.918;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CH > FO > FM > CT > FT > CG。桂海1号与山东养殖群体、3个国外群体间属于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国内群体桂海1号和海兴农2号聚为一大类,山东养殖群体与国外群体厄瓜多尔1号、厄瓜多尔2号和墨西哥群体聚为一大类。本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4个SSR标记可用于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3个国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且与国内群体桂海1号和海兴农2号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自富 昝林森 王志刚 张桂香 廖信军 贾善刚 韩旭 于福清 张剑
利用12对微卫星DNA标记对14个中外牛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聚类分析,评估各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各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基因,Ne为1.194 7-11.175 2,H为0.618 9-0.782 9;12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为0.528 1-0.810 5。恩施黄牛与郧巴牛相聚,枣北牛与南阳牛相聚,然后二者聚为一类;湘西牛自成一类;郏县红牛与秦巴牛相聚,再与黄陂黄牛聚为一类;早胜牛与平陆山地牛聚为一类;安西牛自成一类;德国黄牛与西门塔尔牛相聚后,再与夏洛来牛聚为一类。
关键词:
微卫星 黄牛品种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萍 梅萨 陈生梅 李鸿康 郭卫兴 李瑞哲 达桑 才加 莫延新 官却扎西 忠尕 李文浩 刘书杰 崔宏伟 马志杰
为从分子水平上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遗传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遗传分化,本研究对甘德、班玛、久治和玛多牦牛群体共152头个体进行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37条达日牦牛和32条玛沁牦牛的相应序列,对这6个牦牛群体mtDNA D-loop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21条牦牛mtDNA D-loop序列(636~638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出57个变异位点,包括8个单一多态位点和49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D-loop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45种单倍型,其中班玛、达日、甘德、久治、玛多、玛沁牦牛群体分别拥有1、6、5、4、7、6种特有单倍型。2)6个牦牛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为0.901和0.014,表明其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951),久治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818)。3)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表明,除久治牦牛与班玛、甘德、玛沁牦牛群体间分化程度均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0.05≤FST<0.15),基因交流相对贫乏外,其他牦牛群体间FST值较小(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鲁双庆 刘臻 刘红玉 肖调义 苏建明
采用微卫星技术,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鲫鱼群体普通鲫鱼(C.auratusauratus)、红鲫(C.auratusredvar)、白鲫(C.auratuscuvieri)和彭泽鲫(C.auratusauratusvar.Pengze)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鲫鱼的平均遗传杂合度值在0.607~0.721,其中白鲫0.721、红鲫0.652、彭泽鲫0.629、鲫鱼0.60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在0.530~0.670,其中白鲫0.670、红鲫0.586、彭泽鲫0.549、鲫鱼0.530。由此可见,4个鲫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但白鲫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鲫鱼的遗传多样...
关键词:
鲫鱼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俊彬 严俊杰 韩星 赵金 甘颖 苗人云 冯仁才 李斐 赖学飞 仝宗军 甘炳成
【目的】通过分析20份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菌丝、子实体的性状,为新型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也为后续主要性状基因的准确定位、杂交育种、表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株全国不同地区收集到的杏鲍菇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对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将分析得到的SNP位点作为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测定其菌丝在PDA培养皿上的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长度、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子实体硬度、子实体脆度、子实体咀嚼性和子实体胶着性,随后对10项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各项性状指标与遗传多样性结果进行联合分析,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当遗传距离大于0.08时,20份杏鲍菇菌株分为6个类群,每个类群的菌株的性状与其他类群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且类群内菌株性状比较接近。其中类群Ⅴ所含菌株数量最多,包含13份菌株,且各项性状指标最为突出;其次是类群Ⅱ包含3份菌株,其余几个类群都只包含1个菌株,不同类群之间性状均有差异,类群内差异很小。【结论】国内不同地区的杏鲍菇菌株在遗传多样性、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性状和质构方面均有差异,其中各项性状比较优异且均衡的杏鲍菇菌株聚类在类群Ⅴ,说明杏鲍菇中SNP标记与子实体性状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通过SNP标记预测菌株的性状,以遗传距离比较远、个别性状比较突出的菌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大大减少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与精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铖铖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目的】白蜡是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了解白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白蜡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利用筛选的SSR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共380份白蜡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分子变异分析(AMOVA)、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主坐标(PCoA)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12对SSR引物在所有白蜡中都能进行扩增,等位基因(N_a)共51个,平均每对引物观察到4.287个等位基因,PIC为0.119 7~0.750 9,平均为0.532 9,高于0.5;白蜡居群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平均为0.016,群体近交系数(F_(it))平均为0.091,显示杂合频率高,居群近交较多,群体分化率(F_(st))平均为0.095,存在中度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_m)平均为4.199,居群间基因交流非常丰富;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白蜡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91%);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9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蜡居群中存在3个不同的基因库,居群间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混合,遗传组分相对单一,与UPGMA和PCo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2个SSR标记多态性较好、稳定性较高,能有效鉴别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白蜡居群的380份种质资源,并揭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可为白蜡的种质保存和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SSR标记 白蜡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兴平 罗仍卓么 欧阳助姣 李峰 李娜 王京仁
为探讨湘西黄牛的分子遗传特征,寻找与湘西黄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了湘西黄牛IGF–IR基因部分序列的碱基突变,并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序列为616 bp,与预期结果相符,测序的序列中存在3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1个SNP已有报道(g.551G>T),33个SNPs为首次发现;g.551G>T位点在湘西黄牛群体中存在A和B 2个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该位点在湘西黄牛群体中呈中度多态,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将湘西黄牛IGF–...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寇淑君 霍阿红 付国庆 纪军建 王瑶 左振兴 刘敏轩 陆平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伟 高天翔 王俊 宋娜
为了解乌鳢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8个群体共212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乌鳢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907 bp,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大,中国黄河及以北的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比淮河和长江等南方群体相对较低,所有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h<0.5%)。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群体聚类树结果均未显示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多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同水系间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星火 常雪晴 程方平 马路阔 徐旭丹 王有基 黄伟
为评估浙江省三门湾海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三门湾海域3种优势鱼种(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姑鱼、中华栉孔虾虎鱼、龙头鱼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为125 225个、51 283个、55 128个,变异位点比例分别为1.74%、0.79%、0.5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08、0.177、0.221,核苷酸多样性(P_i)分别为0.259、0.219、0.281。其中白姑鱼观测杂合度小于期望杂合度,显示出群体内纯合子较多,杂合子缺失;而中华栉孔虾虎鱼、龙头鱼观测杂合度大于期望杂合度,显示出杂合过度。3种鱼类群体以龙头鱼观测杂合度最高。综合以上SNP位点多样性、多态性信息含量、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三门湾海域3种鱼类群体变异位点比例均较低,相同群体的个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结构较稳定,总体上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和恢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倚剑 刘卫东 柳李旺 王倩 崔群香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70份茄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扩增出375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7.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72个,多态性比例为19.2%,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8 9~0.958 3,平均值为0.705 3,表明参试材料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群体结构分析则得出84.29%的材料遗传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仅15.71%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从材料划分类群来看,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遗传背景复杂的材料类群划分有些差异。
关键词:
茄子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RA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英 兰邹然 田夫林 万发春 宋恩亮 杨汉春 王金宝 张秀美
测定了山东省地方黄牛品种渤海黑牛和鲁西黄牛19头个体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两个品种已报道的16个序列,用Lasergene、Mega 4.0和Dna SP 4.90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现了29个单倍型,83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27。山东黄牛主要有两个母系来源:欧洲牛和印度瘤牛,但受欧洲牛的影响更大一些。表明:山东地方黄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
关键词:
黄牛 线粒体DNA 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杨章平 许明 宋卫涛 张柳 常国斌 王冬蕾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山东省鄄城县和梁山县共抽取鲁西黄牛87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9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2.86%,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416;鲁西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鲁西牛是由北方蒙古利亚牛系和南方瘤牛的混血种,但不可能含有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鲁西黄牛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