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5)
2023(13741)
2022(11534)
2021(10970)
2020(8840)
2019(20656)
2018(19919)
2017(38266)
2016(19987)
2015(22021)
2014(21519)
2013(21016)
2012(19063)
2011(17027)
2010(16843)
2009(15334)
2008(14715)
2007(12730)
2006(11120)
2005(9887)
作者
(52015)
(43826)
(43443)
(41389)
(28072)
(20702)
(19671)
(16821)
(16807)
(15607)
(14664)
(14661)
(13720)
(13720)
(13644)
(13471)
(12881)
(12570)
(12549)
(12506)
(10563)
(10553)
(10328)
(10112)
(9911)
(9802)
(9426)
(9278)
(8702)
(8359)
学科
(83416)
经济(83330)
管理(58362)
(57681)
(47182)
企业(47182)
方法(36345)
数学(32268)
数学方法(31794)
(24516)
中国(23033)
(21794)
业经(18535)
(17258)
贸易(17243)
地方(17114)
(16807)
农业(16168)
(15721)
(14178)
(13272)
银行(13257)
(13193)
金融(13191)
(13136)
财务(13087)
财务管理(13062)
(12715)
技术(12702)
企业财务(12415)
机构
学院(271438)
大学(269721)
(120147)
经济(117910)
管理(110633)
理学(95307)
理学院(94382)
管理学(92922)
管理学院(92383)
研究(88889)
中国(69432)
(56490)
(54491)
科学(47915)
财经(44439)
中心(42270)
(41039)
(40528)
(40216)
经济学(36994)
(36872)
研究所(36770)
业大(34736)
(34637)
师范(34367)
北京(33888)
经济学院(33372)
财经大学(33102)
(33054)
(31630)
基金
项目(183150)
科学(147496)
研究(140238)
基金(135281)
(115480)
国家(114494)
科学基金(100743)
社会(91412)
社会科(86883)
社会科学(86863)
(70455)
基金项目(70443)
教育(65289)
自然(62778)
自然科(61402)
自然科学(61388)
自然科学基金(60298)
(58920)
编号(57426)
资助(54589)
成果(46061)
(41658)
重点(40779)
(40440)
课题(39234)
(39141)
国家社会(38370)
教育部(36957)
创新(36425)
人文(36348)
期刊
(131043)
经济(131043)
研究(83072)
中国(53074)
(43635)
管理(43193)
科学(34035)
(33733)
学报(32996)
教育(31070)
(30217)
金融(30217)
大学(27541)
技术(25879)
学学(25764)
农业(22914)
财经(22060)
业经(22044)
经济研究(21688)
(18990)
问题(17070)
(16323)
国际(14441)
理论(13528)
技术经济(13493)
商业(12486)
统计(12437)
现代(12386)
世界(12142)
实践(12123)
共检索到410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兰   刘慧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载体,而新发展格局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要遵循要素资源与环节衔接畅通无阻为基础、技术的自强自立为关键以及产业链内外联动为牵引等基本逻辑机理。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限制要素自由流动;“行政区”经济盛行,影响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牵引不足,内外联动范围较窄;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贸易摩擦频发等。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调整央地政策范畴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引领产业链以推进内外深度开放;建设标准市场机制以保障治理水平提升等渠道,最终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江宁  陈贞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宏波  童顺  
新发展格局下“双循环”作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主动选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内部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具备启动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客观条件;其内在逻辑在于开放引致竞争的生产率筛选效应和学习效应,以及制度创新带来的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与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即现阶段再过度依赖对外开放反而会加剧国内市场分割,阻碍国内经济的流转畅通。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出口规模、调整进口结构,采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替代要素,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浩  
“剧本杀”凭借释放压力、丰富想象力、锻炼思维能力、增强社交黏合度的优势成为大众内容消费的重要选项。但“剧本杀”受欢迎的同时,也暴露了种种问题,如一些“剧本杀”设置了暴力、灵异等内容来吸引消费者,“剧本杀”因缺乏高质量内容难以迸发更大的市场潜力。“剧本杀”行业应当注重多元化发展,与其他IP或文化形式结合,探索“剧本杀”+行业融合新模式,延长行业产业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兰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能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赋能新发展格局实现的基础支撑,新发展格局是夯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引擎。目前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的困境是: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要素流通受限;地方主导的“行政区经济”加剧地区间行政壁垒,区域协调发展不力;国内外市场环境规制、产业标准及生态治理存在显著差异,内外有效联动不足。因此,应以明确政府和市场角色定位为前提、以打破行政区壁垒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基础、以构建国内国际联动发展的产业链条盘活全球市场和资源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淑梅  王瓅苑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对外开放总体经历了从选择性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演变进程。制度型开放聚焦于加速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内制度安排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融合、创新,既对外部机制表达一定程度的制度约束,又促进国内制度改革,具有双向性、诱致性和正外部性特征,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目标。目前,我国制度型开放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扩大市场、完善机制、统一规则、促进公平,为制度型开放提供基础支撑。标准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要将标准制度型开放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对标对表发达经济体高标准,完善与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通过制度输出参与全球治理,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国锋   邹溪洋   王洪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外开放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理论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条路径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之举。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举措。从机理和现实看,数字经济可以突破时空和信息非对称性限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重构实体经济,加速实现供需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由于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地区间出现了数字鸿沟。同时,“大数据杀熟”“竞价排名”等新型垄断手段对价格机制具有破坏性,会弱化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基于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能显著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实现路径有三:一是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二是加快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三是提升政府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高数字经济规制效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翔峰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拓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能够实质性地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厘清相关误区,针对制度性障碍众多、要素市场化规则不完善、一体化市场基础设施滞后、市场藩篱尚未破除等问题,借鉴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和成熟经济体建设市场标准的经验,健全以公平竞争政策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构建各类要素统一市场,注重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市场开放水平,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岷峰  
金融业既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又是其强力推动者。作为金融业主体成份的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其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找出商业银行参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标的优势与差距。基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新的规定与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找准定位,明确市场责任,合理选择分工,实行错位经营,通过重点发展虚拟银行、打造供应链金融、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构建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充分运用金融工具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孟晓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还存在以生产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影响市场配置资源、区域性税收优惠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等诸多问题,从扭曲市场主体竞争和形成地方行政壁垒两大方面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经验,从以下方面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税制结构,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建立税收环境评估指标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完善跨区域税收分享机制建设;加强横向税收协调统一与征管合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达   李子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前,基于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区域发展体制的竞争性等因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临一些问题。本文立足如何正确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财税视角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关系、提高财税领域执法的统一性协调性权威性、健全财税配套司法保障制度、提升经营主体税法遵从度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亚琼  
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成为破局之选,而数字经济的产业赋能作用正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赋能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机理上,选取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港澳台地区除外),采用熵值法量化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统一大市场水平,并采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测算了数字经济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量化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从具体实现路径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成本和创新发展驱动三类渠道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来看,凭借更为坚实的经济、产业、资金基础,我国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赋能效应更强,影响更为突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王春娟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举措,降低交易成本是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为此,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别从促进市场流通、交易环节精简、交易基础制度规则保障与多地域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剖析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机理,进而提出其实现路径: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交易平台共享,打造全国统一交易平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强化文化认同,形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共有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