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7)
2023(16615)
2022(14224)
2021(13338)
2020(11140)
2019(25766)
2018(25254)
2017(49203)
2016(26208)
2015(29536)
2014(29169)
2013(28560)
2012(25812)
2011(22998)
2010(23034)
2009(21469)
2008(19873)
2007(17147)
2006(14922)
2005(13037)
作者
(72535)
(60311)
(59757)
(56915)
(38152)
(28910)
(27233)
(23625)
(23023)
(21261)
(20575)
(20198)
(18875)
(18820)
(18730)
(18367)
(17857)
(17843)
(17245)
(17149)
(14770)
(14570)
(14452)
(13790)
(13537)
(13326)
(13233)
(13177)
(12099)
(11720)
学科
(99725)
经济(99580)
管理(80167)
(75568)
(64643)
企业(64643)
方法(47628)
数学(41754)
数学方法(41183)
(31112)
中国(30736)
(28377)
金融(28373)
(26956)
银行(26918)
(26604)
(25847)
(24795)
业经(23670)
地方(20644)
(20464)
财务(20383)
财务管理(20339)
(20115)
企业财务(19378)
农业(17715)
(17631)
贸易(17617)
理论(17520)
(17161)
机构
大学(361621)
学院(360147)
管理(145553)
(144614)
经济(141490)
理学(126724)
理学院(125398)
管理学(123151)
管理学院(122500)
研究(114966)
中国(91246)
(75090)
(69832)
科学(69339)
财经(55937)
(55339)
中心(54802)
(54050)
业大(52511)
(51125)
(50909)
研究所(50403)
北京(46827)
(45402)
师范(44958)
经济学(44533)
(42392)
农业(42101)
财经大学(42015)
(41897)
基金
项目(252381)
科学(199542)
研究(185640)
基金(184697)
(159722)
国家(158426)
科学基金(137735)
社会(117970)
社会科(111960)
社会科学(111932)
基金项目(98360)
(98103)
自然(89465)
自然科(87386)
自然科学(87365)
自然科学基金(85770)
教育(85545)
(82184)
资助(75646)
编号(75600)
成果(60452)
重点(56112)
(56009)
(53041)
(52918)
课题(51301)
创新(49542)
(49235)
教育部(48714)
国家社会(48688)
期刊
(151425)
经济(151425)
研究(105062)
中国(66789)
(54651)
学报(54504)
管理(52962)
科学(50375)
(48521)
(42693)
金融(42693)
大学(42645)
学学(40321)
教育(37501)
农业(32708)
技术(31478)
财经(27383)
业经(24698)
经济研究(23996)
(23315)
问题(19476)
理论(18289)
科技(16781)
实践(16773)
(16773)
图书(16666)
技术经济(16497)
(16335)
(16000)
现代(15735)
共检索到519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南旭光  孟卫东  
从世界范围内看,高腐败发生率是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腐败长期存在而不消亡?将政治经济腐败问题延伸到官僚体制的各层次之间,提出下级官员为获得有利可图的职位而需向上级官员付出入门费。通过对入门费的不同筹集模式的比较分析,研究金融制度与腐败收益率及其在不同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割,来探讨金融制度和腐败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论证功能良好的金融制度的存在以及审查监督的有效性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租金分配,可以降低腐败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金融腐败与金融监管有着重要联系,而且在金融监管及惩处的执法过程中会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文章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模型,指出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同时证明了如果允许金融活动参与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可以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我报告制度,政府就能够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自我报告制度消除金融腐败而进一步为社会谋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广华  吴一平  
为了寻找治理腐败的措施,有必要分析影响中国腐败变化的原因。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框架,并将其运用于中国1989-2006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分解1989-1997年与1998-2006年间腐败程度的变化,我们发现,法制建设、财政分权和预算外收入等制度性因素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腐败程度的下降;公务员相对工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元  
文章在简要回顾近年来金融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基础上,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腐败产生的制度根源进行了阐释,认为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实行有效的机制改革,才能对金融腐败进行有效治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浚  
80年代末,邓小平曾告诫中国第三代集体领导,当务之急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并且说,不惩治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上医医国 其次疾人确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贪污腐败曾经在一个时期似乎成了中国的一种流行病,传染到社会各阶层,蔓延到社会诸领域。尤其是在干部队伍中,一些人在新形势下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纸醉金迷者有之,贪淫纵欲者有之,以权谋私者有之,侵吞公款者有之,受贿案贿者有之.以身试法者有之。他们自诩为“先富起来”,老百姓则斥之为“发改革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思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腐败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腐败,其腐败手段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隐蔽,且后果也日益严重,使得单一的制度反腐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反腐败需要,亟需科技反腐的有力协同。国家审计将“制度+科技”融入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监督等各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固化管理要求、减少制度执行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权力约束力、制度执行力及风险防控力,进而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的发生,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蔡继明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可见土地的价值是多么重要!我国的土地问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和复杂,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的现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焱  
腐败问题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焦点,对其根源的解释,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有人认为有是政府管得不严,等等。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则是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不完善引致的寻租行为,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租”,最初指某些生产要素由于供给不足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要素所有者只能在短期获得租;在长期,由于高价格引导要素供给增加,会最终导致价格下降,则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齐经民  李治义  
本文对公共选择理论中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与政府活动中的寻租行为可能引发的潜在腐败活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腐败产生的根源问题,同时对近年腐败大案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竞争、预防腐败的制度模式,最后对此制度模式的深度设计提出五个方面的构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广礼  
政府审计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审计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正是不断提升其反腐败功能。通过案例研究考察基于反腐败的政府审计制度的现状,验证了政府审计在反腐败中作用发挥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问责不到位。接着从完善问责制的视角,借助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的改革契机,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健全运行机制的建议,寻找政府审计治理腐败的有效路径,将审计监督与监察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南旭光  罗慧英  
金融反腐败的机制设计应该从金融监管政策入手,因为在金融监管及执法过程中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这样一个模型:在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认制度时,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可以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为弱化或消除金融腐败带来良好的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树涛  刘立  
在对腐败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 ,由于人的理性有限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避免 ,任何人都有滑向腐败的可能 ;第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时 ,一部分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或者有逃脱惩罚的可能 ,短期之内腐败收益远大于腐败成本 ,使得政府当局反腐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第三 ,由于反腐机制的不完善 ,反腐败政策因此陷入两难困境 :如果惩治过于严厉 ,腐败者会孤注一掷 ,加剧腐败 ;但如果惩治不够严厉 ,就达不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会诱使未腐败者腐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怡恬  
一、引言和相关研究述评近年来,金融腐败大案一再爆发,其规模不断扩大,频率逐渐提高,涉案金额也日益加大。金融腐败的蔓延速度俨然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高速增长。在金融腐败大案中,牵涉的银行业案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用的资源较大,因此更易成为腐败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没有测定金融腐败程度的标准数量工具以及指标组合,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并不多见。谢平、陆磊(2003)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金融腐败指数(FCI)的概念,在权衡主观指数和客观定量的基础上编制了2003年中国金融腐败指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腐败控制是制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维度。金融业务的典型"契约密集"特征将强化腐败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摩擦,而外资银行作为纯粹的市场"新进入者"也面临高昂的"有效腐败"成本,因此,腐败阻碍外资银行进入,通过腐败控制来提升制度质量将有利于银行业开放。本文基于中国分省主观认知数据,以县域人口规模与矿产资源丰裕度作为工具变量,识别了制度质量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文章表明,坚持以反腐倡廉作为提升制度质量的重要政策支点,将有利于推进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启雷  陈辰  
金融系统的腐败问题,不仅使国家资金蒙受巨大损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会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社会危害尤其严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金融腐败问题。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条件下,深入分析金融领域腐败产生的机理特点,对研究防治金融腐败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