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7)
- 2023(12962)
- 2022(11516)
- 2021(10800)
- 2020(9086)
- 2019(21077)
- 2018(20790)
- 2017(40207)
- 2016(21837)
- 2015(24595)
- 2014(24261)
- 2013(23636)
- 2012(21359)
- 2011(18968)
- 2010(18473)
- 2009(16423)
- 2008(15552)
- 2007(12928)
- 2006(10842)
- 2005(8783)
- 学科
- 济(81437)
- 经济(81350)
- 管理(61359)
- 业(58560)
- 企(49503)
- 企业(49503)
- 方法(42913)
- 数学(37824)
- 数学方法(37282)
- 农(21316)
- 财(20682)
- 中国(19448)
- 学(18388)
- 业经(18092)
- 地方(15662)
- 农业(14382)
- 理论(14308)
- 技术(14163)
- 贸(13958)
- 贸易(13954)
- 务(13914)
- 财务(13843)
- 财务管理(13815)
- 易(13549)
- 和(13302)
- 企业财务(13098)
- 环境(13068)
- 制(12501)
- 划(11608)
- 银(10326)
- 机构
- 大学(299417)
- 学院(298985)
- 管理(121703)
- 济(112055)
- 经济(109640)
- 理学(107663)
- 理学院(106504)
- 管理学(104360)
- 管理学院(103846)
- 研究(95603)
- 中国(66827)
- 科学(63786)
- 京(62325)
- 农(53458)
- 业大(50780)
- 财(48678)
- 所(47471)
- 研究所(44243)
- 中心(43641)
- 农业(42411)
- 财经(40805)
- 江(40431)
- 范(38375)
- 北京(38235)
- 师范(37919)
- 经(37395)
- 院(35135)
- 州(33402)
- 技术(33198)
- 经济学(32990)
- 基金
- 项目(222434)
- 科学(173870)
- 基金(161049)
- 研究(157517)
- 家(142697)
- 国家(141561)
- 科学基金(121170)
- 社会(97242)
- 社会科(92120)
- 社会科学(92094)
- 省(88204)
- 基金项目(86618)
- 自然(82210)
- 自然科(80334)
- 自然科学(80310)
- 自然科学基金(78821)
- 划(74698)
- 教育(73006)
- 资助(65967)
- 编号(63755)
- 重点(49860)
- 成果(49506)
- 部(48300)
- 创(46923)
- 发(46741)
- 创新(43775)
- 科研(43483)
- 课题(43342)
- 计划(42511)
- 大学(41338)
- 期刊
- 济(110623)
- 经济(110623)
- 研究(78657)
- 学报(54214)
- 中国(49112)
- 农(47612)
- 科学(47393)
- 管理(42402)
- 大学(39993)
- 学学(38001)
- 财(36209)
- 农业(33334)
- 教育(31893)
- 技术(26743)
- 业经(19237)
- 财经(18728)
- 融(18442)
- 金融(18442)
- 经济研究(17567)
- 业(17473)
- 科技(16115)
- 经(15870)
- 图书(15160)
- 版(14853)
- 业大(14649)
- 问题(14539)
- 理论(14099)
- 技术经济(13913)
- 实践(13177)
- 践(13177)
共检索到401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小梅 王猛 司纪升 陈阜 文新亚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21世纪最初的10年(00年代)不同年代海河低平原区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品种更替,20世纪70—00年代品种生殖生长阶段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都较50—60年代品种有了明显提高,且Pn的高值持续时间变长;2)雨养条件下,90—00年代品种孕穗期的Pn与正常灌溉时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50—80年代品种;50—60年代品种开花期的Pn较正常灌溉时上升,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显著高于70—00年代品种。70—80年代品种在生殖生长阶段...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更替 光合特性 水分适应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对在华北地区推广的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的解剖结构及光合速率日变化作了研究。新老品种相比 ,旗叶叶肉细胞环数增多 ,叶肉厚度逐渐增大 ,细胞层数增多 ;新品种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较轻 ,且利用弱光能力增强。研究表明 ,现品种抵抗光伤害的能力较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再洁 史磊刚 文新亚 陈阜
选取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代表品种碧蚂1号、济南2号、泰山1号、冀麦26、冀麦38和济麦22,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千粒重和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千粒重随品种的更替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其中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增加是当前小麦品种济麦22籽粒千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2)与灌溉条件相比,在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籽粒千粒重、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当前品种济麦22的下降幅度高于以前品种,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在未来的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淑琦 马永清 税军峰 孙亚军
为筛选在根寄生植物小列当多发地进行诱捕发芽的小麦品种,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根分泌的化感物质对小列当(Orobanche minor)种子的诱导发芽率。以冬小麦根际土蒸馏水和甲醇浸提液刺激小列当种子发芽,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间化感作用差异显著。20世纪70年代宁冬1号和90年代小偃22号在4个生育期都有较强的发芽刺激作用,而其余3个品种则在个别生育期有非常微弱化感作用。宁冬1号品种刺激小列当发芽率达到最高为42.8%,化感作用最强,可作为抑除小列当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
小列当 冬小麦 化感作用 发芽率 浸提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征宏 邓西平 刘立生 赵紫平
【目的】研究干旱对小麦旗叶光合产物供应能力的影响,揭示小麦抗旱高产的生理机制,为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及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以旱地冬小麦品种长武134(抗旱性强)和水地冬小麦品种陕253(抗旱性弱)为试材,以适宜水分处理为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研究干旱处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对不同冬小麦旗叶光合产物供应速率(净光合速率和蔗糖合成能力)和供应持续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降低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缩短了净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其中长武134降幅较小,净光合速率较高;干旱处理提高了冬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钰 卫丽 白田田 张宝娜 杨明达 韩静丽 关小康 王同朝
为探讨河南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抗旱性演变规律,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南省主推的11个小麦品种,在小麦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期用20%PEG6000(m/V)渗透胁迫处理48,120 h,研究不同品种的生理抗旱特性,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方法计算每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并对幼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过程中,小麦幼苗期抗旱性逐渐增强。渗透胁迫条件下,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洛旱2号和洛旱12号2个为强抗旱性品种;郑麦9023、豫麦21、豫麦49-198和周麦18为中抗...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抗旱性 生理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晓宇 黄芳 王峥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探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及氮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中冬麦区3个代表性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以33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构建的土壤肥力水平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供试品种有20世纪80年代品种小偃6号、90年代末品种小偃22和近年品种西农979。长期施肥包括6个处理:不同水平的氮磷化肥配施(N1P1和N2P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1N1P1、M1N2P2、M2N1P1和M2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结果】在各个肥力水平土壤上,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均随小麦品种更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在高...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土壤肥力 籽粒产量 氮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灌区生产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其光合性能在小麦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灌浆期叶面积系数(LAI)和叶绿素(Chl(a+b))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旗叶丙二醛(MDA)增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速率明显小于丰产品种。旗叶Pn与Chl(a+b)呈较高的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及产量均与灌浆后期旗叶的Chl(a+b)含量、Pn及叶面积持续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后期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高产小麦 光合特性 相关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欣 陈温福 徐正进 李振兴 孙静文
以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更替的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2个水稻超高产品种为试材 ,研究各品种穗部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随着品种更替 ,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等穗部性状均呈增加趋势 ;超高产品种在各个性状上都有所改进 ,并且结实率较高 ,使得其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说明各穗部性状的均衡增加是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穗部性状 演进分析 超高产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莉莉 王东
为研究不同年代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4个不同年代78个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株高的降低趋势明显并趋于稳定,旗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旗叶宽、旗叶面积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各年代中,株高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旗叶宽和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与不孕小穗数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旗叶宽和旗叶面积,对提高小麦产量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穗粒数和不孕小穗数的变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文平 郭天财 刘胜波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以超高产小麦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旗叶光合与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开花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大,超过一定的光强后反而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与豫麦49相比,兰考矮早八在较高光强下旗叶仍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
关键词:
冬小麦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 光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位国峰 刘义国 姜雯 张洪生 林琪 赵长星
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7个不同滴灌制度处理,即按照小麦生育期分别进行不灌水(CK1)、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初步研究了不同滴灌制度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滴4水和滴5水花后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各滴灌处理中,花后0~30 d,随着滴灌次数的增加,小麦旗叶SPAD值、Pn、Gs和Tr表现为:W4>W5>W3>W2>W1,W4处理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W4...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光合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孙宏勇 张喜英 陈素英 裴冬
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而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和CO2浓度。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非常有意义。试验于2006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8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光照和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的特征参数,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光合作用 环境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志强 吕丽华 姚海坡 张经廷 崔永增 张丽华 梁双波 贾秀领
为探讨限水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或稳产的种植模式,于2015-2016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相结合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特性、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变化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覆盖,微喷灌(T1);全膜覆土穴播,微喷灌(T2);全膜覆土穴播,滴灌(T3);全膜覆土穴播,不灌水,肥料一次性施入(T4);免耕宽幅沟播,微喷灌(T5);微喷灌对照(T6);畦灌对照(T7);常规种植,不灌水,肥料一次性施入(T8);空白对照,不灌水,不施肥(不种小麦,T9)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T2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新颖 邬爽 张洪生 林琪 穆平
为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变化特点,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鲁麦21、良星99、烟农21、烟农24、济麦22)的旗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在开花后干旱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SOD、CAT和POD活性均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而且这种降低和升高的幅度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旱地品种青麦6号和烟农21在干旱胁迫下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上升幅度快,青麦6号和鲁麦21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且下降幅度缓慢,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且随着生育进程积累速...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花后 生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