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9)
- 2023(10953)
- 2022(9370)
- 2021(8579)
- 2020(7529)
- 2019(17466)
- 2018(17218)
- 2017(33453)
- 2016(18085)
- 2015(20409)
- 2014(20393)
- 2013(20066)
- 2012(18143)
- 2011(16226)
- 2010(15844)
- 2009(14495)
- 2008(14163)
- 2007(12501)
- 2006(10281)
- 2005(8761)
- 学科
- 济(76008)
- 经济(75927)
- 管理(51162)
- 业(49829)
- 方法(41837)
- 企(40474)
- 企业(40474)
- 数学(38041)
- 数学方法(37582)
- 农(19786)
- 财(19749)
- 中国(18297)
- 业经(14933)
- 学(14667)
- 贸(14250)
- 贸易(14249)
- 易(13863)
- 地方(13321)
- 农业(13244)
- 务(12951)
- 财务(12903)
- 财务管理(12872)
- 企业财务(12215)
- 制(11899)
- 环境(11299)
- 技术(11005)
- 理论(10911)
- 和(10681)
- 银(10038)
- 银行(9998)
- 机构
- 大学(258458)
- 学院(257791)
- 济(107526)
- 经济(105526)
- 管理(103587)
- 理学(91322)
- 理学院(90365)
- 管理学(88722)
- 管理学院(88244)
- 研究(80698)
- 中国(59194)
- 京(52129)
- 科学(50691)
- 财(46897)
- 农(44648)
- 业大(41289)
- 所(40006)
- 财经(39170)
- 中心(39086)
- 研究所(36899)
- 江(36563)
- 经(35732)
- 农业(35597)
- 经济学(34034)
- 范(31992)
- 师范(31622)
- 北京(31386)
- 经济学院(31240)
- 财经大学(29508)
- 院(28711)
- 基金
- 项目(183598)
- 科学(145538)
- 基金(135922)
- 研究(129414)
- 家(119102)
- 国家(118179)
- 科学基金(102525)
- 社会(83811)
- 社会科(79700)
- 社会科学(79674)
- 基金项目(72914)
- 省(71897)
- 自然(68155)
- 自然科(66659)
- 自然科学(66639)
- 自然科学基金(65498)
- 教育(60872)
- 划(60588)
- 资助(55530)
- 编号(51257)
- 重点(41238)
- 部(41199)
- 成果(39631)
- 发(38535)
- 创(38488)
- 科研(36393)
- 创新(36031)
- 教育部(35600)
- 国家社会(35416)
- 大学(34612)
- 期刊
- 济(103390)
- 经济(103390)
- 研究(66998)
- 学报(41919)
- 中国(41311)
- 科学(38478)
- 农(38356)
- 财(36972)
- 管理(34534)
- 大学(31783)
- 学学(30327)
- 农业(26135)
- 技术(23413)
- 教育(21602)
- 融(19017)
- 金融(19017)
- 财经(18860)
- 业经(17356)
- 经济研究(17325)
- 经(16198)
- 问题(14519)
- 业(14176)
- 统计(14158)
- 技术经济(13315)
- 策(12802)
- 版(12692)
- 理论(12012)
- 商业(11982)
- 决策(11601)
- 资源(11582)
共检索到348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文光 宫颖华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当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人口红利在储蓄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红利的特点,并提出了北京市"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储蓄率 回归分析 抚养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王清 胡广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年龄结构变动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为二次人口红利中储蓄红利的实现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提高了我国的国民储蓄率。(2)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少儿抚养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则结果相反;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无论是否考虑时间效应,都会增加国民储蓄率。(3)二元经济制度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正在弱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建议:应建立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疏通投资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关键词:
二次人口红利 年龄结构 预期寿命 储蓄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英 林焕荣
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重要性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但如何解读和实现这种匹配尚有许多基础性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其中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人口结构变动因素问题。现有的人口红利研究基本都是针对第一人口红利的,第二人口红利虽然在人口老龄化浪潮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界定第二人口红利的内涵和构建生命周期储蓄模型的基础上,将理性预期下经济行为调整的5个参数纳入数理模型,分析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率的关系,探讨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如何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获取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向华丽 黄瑞芹
"单独二孩"政策广受社会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普遍认为其可以延长人口红利的持续期。本文基于人口红利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湖北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情况,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红利的影响机理,然后基于湖北省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30年人口发展的预测结果,评估了"单独二孩"政策的人口红利影响。基本结论是:"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数量红利效应较小,但是对人口结构红利会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可持续深化人口素质红利。要继续有效实现和收获人口结构红利和人口素质红利,应尽快实现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对现有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晶 黄险峰 冯志
笔者在对HW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亚洲国家(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率的负面效应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严重;少儿人口比例的下降对于近年亚洲国家(地区)的储蓄率上升做出了贡献;把滞后储蓄看成内生或外生变量对方程影响较小,而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中实际利率这一变量的添加与否对方程结果影响较大。人口老龄化时期要延续"人口红利"效应需要吸引更多积累财富进入养老保障体系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不是依靠储蓄率上升使资本在代际之间转移。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 人口红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
人口转变是挑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 ,个人的生命周期和代际更替之间的相互叠加 ,通过劳动供给、储蓄和科技进步等渠道对长期经济增长施加影响。本文分析表明 ,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享受人口红利 ,并一直持续到 2 0 1 5年前后。为了迎接人口老龄化冲击 ,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就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三条途径来充分挖掘未来潜在的人口红利 ,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德珠 潘爽
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考察我国居民储蓄率省际差异,并探讨其渠道效应和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基于GLOBE文化体系九个维度构建的中国跨省文化指标数据和宏观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文化是储蓄率省际差异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并且不同文化维度的作用大小与方向各异;教育是文化影响储蓄的重要渠道;在调节效应方面,开放度会降低文化对储蓄的影响力。
关键词:
文化 储蓄 教育 开放度 文化金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储蓄 生命周期动机 遗赠动机 预防性动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奎立 刘庚常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这一人口转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储蓄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前鉴,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有着较强的消极影响,而我国多年来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储蓄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短时间内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消极作用难以显现出来。
关键词:
高储蓄率 储蓄 人口老龄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超
本文使用Park等(2010)的半参数协整方法,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效应。消费、储蓄函数的"U"型及"逆U"型特征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消费收入弹性为0.8695,收入储蓄弹性为0.1129,说明居民收入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及储蓄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缓慢则是抑制储蓄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生命周期假说 半参数协整 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永强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1989年全国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5146.9亿元,1990年为7034.2亿元,截至到去年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9000亿元,而且这是市场销售一度疲软、存款利率连续下调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储蓄存款的这种超常规增长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爱俭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王爱俭自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元,1996年为38521亿元,6年间净增加29411亿元。今年以来因股市活跃和调低利率,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虽低于去年同期,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亚娟 韩颖慧
利率的降低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者对储蓄起相反方向的作用。一般说来,利率的降低将导致储蓄的减少,但近几年来,我国八次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存款则快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目标储蓄者"群体。本文对其形成原因及其负面效应进行了剖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目标储蓄者 储蓄高增长 生命周期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流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成因。一方面,人口抚育负担的持续下行,助长了国内的高储蓄,考虑到个体的储蓄重心要滞后于投资需求,结果呈现结构性的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实现了劳动力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但囿于人口流动背景下风险因素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预防性储蓄凸显。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必然对外部市场形成压力,贸易收支呈现结构性顺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 孤立波 教育投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