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8)
2023(16237)
2022(13758)
2021(12824)
2020(10890)
2019(25101)
2018(25292)
2017(48264)
2016(26321)
2015(29663)
2014(29918)
2013(29271)
2012(27388)
2011(24737)
2010(24963)
2009(22967)
2008(22765)
2007(20472)
2006(17890)
2005(16243)
作者
(76449)
(64002)
(63542)
(60560)
(40332)
(30636)
(29158)
(25163)
(24283)
(22926)
(21779)
(21612)
(20405)
(20220)
(20011)
(19840)
(19164)
(18944)
(18459)
(18271)
(16121)
(15996)
(15665)
(14635)
(14457)
(14259)
(14238)
(14106)
(13091)
(12858)
学科
(112806)
经济(112676)
管理(71091)
(69297)
(55841)
企业(55841)
方法(46004)
数学(40238)
数学方法(39736)
(32052)
中国(31813)
地方(28437)
(27976)
业经(25688)
(24070)
(23128)
农业(21135)
(19299)
贸易(19289)
(18954)
银行(18914)
(18615)
(18447)
金融(18439)
(18207)
(17523)
理论(17143)
技术(16694)
(16585)
财务(16509)
机构
学院(370602)
大学(368385)
(152459)
经济(149151)
管理(139561)
研究(130113)
理学(118670)
理学院(117329)
管理学(115186)
管理学院(114494)
中国(98812)
科学(79949)
(79773)
(71378)
(66868)
(66349)
研究所(60361)
中心(60197)
(58340)
业大(56828)
财经(55248)
农业(51429)
北京(50870)
(49995)
(49930)
师范(49384)
(47674)
(46084)
经济学(45941)
(41458)
基金
项目(243850)
科学(190708)
研究(178743)
基金(173706)
(152061)
国家(150764)
科学基金(128087)
社会(111413)
社会科(105556)
社会科学(105528)
(97961)
基金项目(91412)
教育(82744)
自然(82393)
(81904)
自然科(80426)
自然科学(80402)
自然科学基金(78954)
编号(73318)
资助(71544)
成果(59983)
(56882)
重点(55619)
(53236)
课题(52052)
(50566)
创新(47312)
科研(46662)
国家社会(45449)
教育部(45313)
期刊
(174959)
经济(174959)
研究(110424)
中国(79479)
(61071)
学报(59553)
(56850)
科学(54324)
管理(51996)
大学(45572)
教育(44926)
学学(42838)
农业(40911)
(36684)
金融(36684)
技术(34655)
业经(31313)
经济研究(27503)
财经(27454)
(23748)
问题(23542)
(21573)
技术经济(18215)
统计(18149)
(17859)
(17549)
图书(17290)
科技(17285)
商业(17110)
理论(16924)
共检索到569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陆荣  吕杰  
本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辽宁及中国2003年至2007年林业产业产值数据进行处理,分集体林改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对比,详细分析集体林改前后辽宁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加快了辽宁林业的发展,改革前辽宁林业产业发展落后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改革后则快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林权改革使辽宁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优势产业大部分保持了改革前的优势地位,改革后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依然存在衰退的、增长慢的产业部门,林业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辽宁林业产业区域竞争能力很强,产业部门种类较多,它们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很强、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在林权改革后,这种势头就更加的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振灵  
回顾偏离-份额(Shift-share Analysis,SSA)模型的基本形式及其主要拓展模型,将动态化分析的思想引入模型,构建起DSSA模型(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Model),选择辽宁中部城市群及其中的矿业城市抚顺和阜新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研究结果表明,DSSA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在区域分析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辽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持续改善,矿业城市抚顺和阜新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落后于城市群的变化;最后,给出矿业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杰  黄利  
基于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调查数据,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业产业的发展变化和林农(包括村集体)主观意愿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产业发展仍存在3个主要问题:资金问题、采伐限额以及缺少林业合作组织。由此提出加大林业投入、开展林权抵押业务、适度放开采伐限额制度以及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贺  张广胜  
根据1982~2008年辽宁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良  张悠  
文章针对山东省枣庄市面临的城市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问题,通过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法(SSM)分别了分析枣庄市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发现枣庄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现有主导产业经济产值逐年萎缩,续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效益,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在比较分析枣庄市各产业经济效益和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接续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第一产业特色发展,加速第二产业转型发展,保证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张驰  程荣竺  徐俊杰  曾维忠  
在对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3~2012年中国林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陕西支柱产业作为陕西产业系统的主体和骨骼、作为陕西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 ,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能否带动陕西实现工业强省战略。本文以 1998- 2 0 0 2年陕西八个支柱产业所涉及的 2 2个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变化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偏离份额技术 ,分析陕西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 ,陕西八个工业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基本趋于合理 ,但总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整体产业竞争力较差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竞争力 ,产业带动力不强 ,严重影响了陕西工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强  李旭超  王翔  
对北京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表明,竞争力分量下降是考察期内年度总增量在波动中下降及总偏离分量由正变负的主要原因。此外,北京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增长更依赖于份额分量,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中竞争力分量作用较为明显。这意味着:相对于全国服务贸易发展而言,北京服务贸易增长仍然较快,但主要驱动力量是规模,竞争力逐渐下降导致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相对增长率逐年走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丁贺  张锐  
安徽省属于林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重点省份之一,林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安徽省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研究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探索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并对其优势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分析表明:安徽省应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林产化学产品制造四个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推动省域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海霞  
[目的] 分析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结构、竞争力优势度和区域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及合理性,为乡村振兴产业动力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全国为参照,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Esteban-Marquillas偏离份额法拓展模型,综合探析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现状。[结果] 2000—2019年间,山西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农林牧渔业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与全国同产业比值稳定在1.225%。结构比例演变相对稳定,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为辅,渔业林业比重低;结构调整以种植业略下降,林业略提升为主要特征。农作物以谷物、豆类、薯类具有比较优势,尤以谷子、胡麻籽、高粱、绿豆、红小豆比较优势明显,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偏离效应分析显示:种植业规模增长明显,但结构、竞争力、资源配置均处于劣势;林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合理,但规模小,不具竞争力;牧业发展规模、竞争力、资源配置优势均较好,但结构尚不合理;渔业产业规模小,增长优势不明显,结构发展程度低,竞争力差。动态变化中份额分量演变高度一致,种植业和牧业呈现明显的正负交替和此消彼长态势。农业经济增长优势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依次减弱的趋势,各地区结构偏离效应均为负,份额和结构分量区域间差异较小;竞争和配置分量偏离效应空间分布复杂,差异较大。[结论] 与全国相比,研究期内山西农业经济增长趋势不明显,竞争力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种植业和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资源配置合理性;林业结构和资源基础好,但发展较晚,亟待提高竞争力;渔业规模小,发展程度尚低。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性较差,可通过优化结构和分工,提高区域协作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祥妹  刘亚洲  王君  
基于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评估2001-2010十年间沪宁高铁沿线6市30个制造业部门空间结构特征及空间连续性,定量分析不同制造业部门空间转移的机理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互动与联合,研究表明:上海市有23个制造业部门具有向邻近地区转移和延伸的潜力,与苏州、无锡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分工与联动邻里关系;南京、镇江、常州等城市形成了孤点式的制造业优势,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互动性较弱,还没有形成结构稳定的工业区,优势产业发展缺乏空间延展性和连续性;从时间序列上看,苏州、无锡市竞争力增长分量较大,对应的上海市和南京市该值较低,验证了经济发展中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区域未来发展战略是加强沪宁高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武军  黄炳南  
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呈现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的"塌陷"危机。笔者运用偏离—份额法及其空间与时间拓展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区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演进需要政策的强力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应制定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引导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庞磊  陈建国  
文章利用全国和江西省2003年到2010年产业从业人数,着眼全国,立足江西省,运用国外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偏离—份额方法对江西省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的产业结构并不存在"偏差",目前江西省尚未完成工业化,制造业是江西省的战略产业,江西产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产业组织及产业整合困难。从而得出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以加速江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步伐:一是以江西省实际出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三是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做优支柱产业;四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张杰  
本文基于偏离份额法对工业投资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来源于产业或各省份工业的内部增长效应,结构变迁效应并不显著,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只是阶段性现象。(2)从三大产业视角来看,1979—2015年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负值居多,说明结构红利现象不明显,但2011年以来连续呈现结构红利现象;动态效应在整个时间段内正值居多;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最大。(3)从分省视角来看,1994—2015年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来源是各省份工业的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负值居多,22年时间里只有6年出现结构红利现象;这一时期动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正值居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