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9)
- 2023(11193)
- 2022(9669)
- 2021(8935)
- 2020(7958)
- 2019(18604)
- 2018(18422)
- 2017(36596)
- 2016(19702)
- 2015(22182)
- 2014(22186)
- 2013(22038)
- 2012(20507)
- 2011(18200)
- 2010(17907)
- 2009(16648)
- 2008(16494)
- 2007(14538)
- 2006(12017)
- 2005(10509)
- 学科
- 济(88213)
- 经济(88132)
- 管理(57469)
- 业(56206)
- 方法(47683)
- 企(46078)
- 企业(46078)
- 数学(43491)
- 数学方法(43012)
- 财(23838)
- 农(22431)
- 中国(19176)
- 地方(17678)
- 业经(17065)
- 务(15872)
- 学(15837)
- 财务(15828)
- 财务管理(15792)
- 贸(15535)
- 贸易(15532)
- 易(15066)
- 企业财务(15000)
- 农业(14896)
- 制(14734)
- 环境(12129)
- 技术(11889)
- 和(11800)
- 融(11706)
- 金融(11703)
- 理论(11391)
- 机构
- 大学(281560)
- 学院(281125)
- 济(119543)
- 经济(117285)
- 管理(113828)
- 理学(99730)
- 理学院(98738)
- 管理学(97031)
- 管理学院(96519)
- 研究(86951)
- 中国(65565)
- 京(56631)
- 财(53601)
- 科学(53267)
- 农(46023)
- 财经(44052)
- 业大(42903)
- 所(42634)
- 中心(42561)
- 江(41250)
- 经(40157)
- 研究所(38864)
- 经济学(37746)
- 农业(36345)
- 范(34529)
- 经济学院(34524)
- 北京(34402)
- 师范(34140)
- 财经大学(33011)
- 州(32090)
- 基金
- 项目(195388)
- 科学(155228)
- 基金(144579)
- 研究(139605)
- 家(124970)
- 国家(124004)
- 科学基金(108347)
- 社会(90304)
- 社会科(85842)
- 社会科学(85817)
- 省(78069)
- 基金项目(77049)
- 自然(71594)
- 自然科(70000)
- 自然科学(69982)
- 自然科学基金(68729)
- 教育(65403)
- 划(64171)
- 资助(60547)
- 编号(55368)
- 部(44308)
- 重点(43850)
- 成果(43297)
- 发(41399)
- 创(40608)
- 教育部(38435)
- 科研(38397)
- 创新(38088)
- 课题(37526)
- 人文(37430)
共检索到39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品慧 潘若愚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0-2005年间安徽省的35个工业部门的行业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按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的不同状况,把研究的35个部门分为六大类,汇总分析结果可知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不强,竞争力较差,应针对各行业的具体状况来制定发展规划,才能切实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丁贺 张锐
安徽省属于林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重点省份之一,林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安徽省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研究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探索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并对其优势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分析表明:安徽省应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林产化学产品制造四个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推动省域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缓 李浩 努尔麦麦提·吾布力 阿米娜木·买买提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本文选取了新疆33个工业部门,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997-2001年和2002-2009年两个时段的工业结构体系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各部门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等指标的计算,并结合新疆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新疆工业部门整体结构较好,但竞争力偏低,主导产业不明确,朝阳产业不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①采用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部门竞争力;②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朝阳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工业结构 新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文章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技术,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工业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整体产业竞争力较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竞争力,影响了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都市圈 偏离—份额分析法 工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卫东 朱胜清 罗健
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实现了偏离份额分析从区域考察期增量中分离出区域经济结构差异和规模差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目标。新结构分量同时测度区域产业规模结构和增速结构差异,揭示了区域规模和增速占优产业的集中分布情况。安徽省各地级市2001—2010年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合肥和芜湖同时拥有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宿州、六安和池州竞争优势明显,但结构优势不足;而竞争优势不足,却拥有一定结构优势的有亳州、蚌埠、阜阳、马鞍山、铜陵、巢湖和黄山;其余的淮南、淮北、安庆、滁州和宣城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都不足。以环比式动态算法下区域分量和结构分量历年变更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动态演变过程,可划分出5种演变类型:竞争增强结构优化型、竞争增强结构衰退型、竞争减弱结构优化型、竞争减弱结构衰退型和结构相对稳定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振东 金景仲 王小红
本研究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中国三次产业和工业产业内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配置情况,以确定在三次产业与工业内部劳动和资本转移中是否存在"结构红利"现象。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阶段性的"结构红利"现象;工业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结构负利"现象。综合来看,劳动从第一产业流向二、三产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向第二产业中生产率较低的行业流动,降低了工业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张杰
本文基于偏离份额法对工业投资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来源于产业或各省份工业的内部增长效应,结构变迁效应并不显著,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只是阶段性现象。(2)从三大产业视角来看,1979—2015年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负值居多,说明结构红利现象不明显,但2011年以来连续呈现结构红利现象;动态效应在整个时间段内正值居多;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最大。(3)从分省视角来看,1994—2015年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来源是各省份工业的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负值居多,22年时间里只有6年出现结构红利现象;这一时期动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正值居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武军 黄炳南
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呈现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的"塌陷"危机。笔者运用偏离—份额法及其空间与时间拓展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区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演进需要政策的强力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应制定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引导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庞磊 陈建国
文章利用全国和江西省2003年到2010年产业从业人数,着眼全国,立足江西省,运用国外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偏离—份额方法对江西省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的产业结构并不存在"偏差",目前江西省尚未完成工业化,制造业是江西省的战略产业,江西产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产业组织及产业整合困难。从而得出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以加速江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步伐:一是以江西省实际出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三是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做优支柱产业;四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江西省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博 万志芳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20062015年林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在20062015年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增加且具有明显区位优势,但是林业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与黑龙江林业平均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东北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实施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第二产业负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对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协调三大产业的关系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重点国有林区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永萍 任青丝
工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工业内部问题所在,以探讨新疆工业发展的重点,并结合实际为新疆工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工业 偏离-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 竞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希亮 唐燕玲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SM),以2004年为基期,2009年为报告期,并以全国相应的产业及部门作为参照系,对甘肃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甘肃三次产业就业增长势头欠佳,总体就业人数出现负增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就业结构不合理。
关键词:
甘肃 就业结构 偏离 份额分析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 国有林区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继英 赵喜仓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没有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为此国外出现了空间拓展模型的探索、论证与应用,然而目前国内仍主要停留在对传统模型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如何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来表示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介绍了国外较成熟的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并以江苏为例应用偏离-份额分析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第二、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总量及各产业的增长中,竞争力因素比产业结构因素贡献更大;但相对周边邻近省份江苏各产业并没有表现出竞争优势;邻近省份对江苏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其中浙江影响最大,但江苏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因此带来了一定的理论经济损失。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 传统模型 空间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书
偏离—份额分析法产生于1940年代,经过近80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地理学、特别是城市和区域科学等多学科中的一种分析工具,并于198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在基础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一方面学者们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扩展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法,试图降低时间与空间因素对分析结果造成的不确定影响。另一方面,学者们试图将分析法表达式进行更合理、更精确的分解,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问题解析的有效性。以此为出发点,偏离—份额分析同位模型中的Esteban-Marquillas第一、第二模型,Bishop&Simpson模型,Arcelus模型,以及其他同位模型应运而生。概率模型则进一步提高了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预测性。各种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具有不同的优势以及劣势,并适用于不同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文章在说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进展,评介了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各种模型,以期为后续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改进和应用提供一个基础,对研究者选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