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4)
- 2023(15332)
- 2022(12680)
- 2021(12009)
- 2020(9947)
- 2019(22575)
- 2018(22117)
- 2017(42027)
- 2016(22944)
- 2015(25581)
- 2014(25475)
- 2013(24239)
- 2012(21749)
- 2011(19424)
- 2010(19594)
- 2009(17825)
- 2008(16490)
- 2007(14368)
- 2006(12265)
- 2005(11116)
- 学科
- 济(77772)
- 经济(77654)
- 管理(66582)
- 业(63496)
- 企(53603)
- 企业(53603)
- 方法(37984)
- 数学(34021)
- 数学方法(33546)
- 中国(30981)
- 财(28193)
- 融(28073)
- 金融(28070)
- 银(26339)
- 银行(26323)
- 行(25300)
- 农(23788)
- 制(22585)
- 教育(20702)
- 务(18899)
- 财务(18842)
- 财务管理(18807)
- 业经(18230)
- 企业财务(18024)
- 理论(16770)
- 贸(16083)
- 贸易(16071)
- 易(15787)
- 学(15682)
- 体(14946)
- 机构
- 大学(304114)
- 学院(301443)
- 济(120823)
- 经济(118242)
- 管理(113554)
- 理学(98588)
- 理学院(97543)
- 研究(97266)
- 管理学(95774)
- 管理学院(95167)
- 中国(75649)
- 京(62439)
- 财(61131)
- 科学(54508)
- 财经(48455)
- 中心(47668)
- 所(45733)
- 江(44759)
- 范(44583)
- 经(44190)
- 师范(44184)
- 农(43565)
- 研究所(41340)
- 业大(41019)
- 北京(39021)
- 经济学(38798)
- 财经大学(36582)
- 教育(36156)
- 师范大学(36054)
- 州(35667)
- 基金
- 项目(204733)
- 科学(164613)
- 研究(155996)
- 基金(149531)
- 家(128189)
- 国家(127038)
- 科学基金(110928)
- 社会(99825)
- 社会科(94790)
- 社会科学(94768)
- 省(80631)
- 教育(79390)
- 基金项目(78336)
- 自然(70120)
- 划(68869)
- 自然科(68562)
- 自然科学(68543)
- 自然科学基金(67332)
- 编号(63665)
- 资助(60648)
- 成果(52817)
- 部(48051)
- 重点(47129)
- 课题(46261)
- 创(44221)
- 发(44023)
- 制(43235)
- 教育部(42780)
- 性(41244)
- 国家社会(41219)
共检索到450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于思博
教育金融合约从性质上分为债性合约与分成制合约两类。然而,单类教育金融合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缺陷,也可能无法有效满足投融资双方的特定需求。复合型教育金融合约则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在突出两类合约优势的同时,弥补了单类合约效率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教育金融合约的订立。其复合类型既包括债股相加的"混合性"复合,也包括债股互转的"化合性"复合,还包括教育金融合约中估值调整协议的引入。
关键词:
教育金融 分成制 金融产品 夹层融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钟臣
分成制教育金融合约订立的前提是人力资本积累投融资双方对积累者未来价值的估算。由于待积累型人力资本估值要牵涉到"积累"和"实现"两个阶段,期间要面对积累当事人是否努力、客观能力,以及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等几方面的风险。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甚于现存的"物型"资产估值、"混合型资产"估值,以及传统的"成品型人力资本"估值。寻找目标估值方法的法门在于比较前后两者内在规定性的异同。并对具有相类似估值基础所采用的基因性估值方法加以恰当吸收。在估值研究的初级阶段,剔除不确定性太强的估值因素,尽力借助能够量化的指标进行模拟,
关键词:
待积累型 人力资本 估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柴楠 陈茜 王夷
人的培养效率有赖于通过"培养链"的完整、高效来提高。在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产生之前,人的相关培养环节要么缺失、要么低效,或者呈现没有内在联系的散乱状态。分成制所具有利益捆绑机制,通过投资者对教育供求双方的分工与整合效应来提高教育效率。投资方对教育需求方的分工与整合,表现为投资方代替教育需求方对教育做出决策,并对教育供给机构进行评价和筛选;投资方对教育供给方的分工与整合,主要表现为促成散乱的教育机构形成有机的链式结构,并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原则"进行资源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柴楠 常恕恺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创新的本质是资金供求双方合作性质的创新,但单个供资方会面临非系统性风险、甄别能力、增值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具有解决这些难题的功能,将该制度引入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是更为深刻的金融制度创新。一方面,基金特征可以放大分成制下教育金融的优势功能;另一方面,投资对象由企业转化为人力资本积累者,表明基金现金流回报基础的变化。这表明基金经理人应当具有基于现金流回报的特定的尽职调查能力。
关键词:
分成制 教育金融 基金 人力资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吴昊天 赵宏 李妮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金融制度主要表现为助学贷款,目前也出现了在校园销售信用卡的业务。这些债权式教育金融制度不具有良好的"风险-收益"对称性,也不利于资金需求方转移风险。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和规避风险的需要,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是一种能克服债权类教育金融制度的有效合约。事实上,从现实中所存在的"租佃分成制"、"明星-经纪人盈利模式"以及"按收入比例还贷"等合约中,可以找到分成制的理论原型。
关键词:
债权 分成制 教育金融制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华
金融分成合约具有良好的风险分担特性。教育有正的外部性,任何教育发展的障碍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将分成制合约引入助学贷款中,使得风险在借贷双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担,风险规避型的借款人也能进入金融市场借款,可以使金融市场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达到均衡。本文首次将分成合约引入助学贷款领域并给出了一个分成合约助学贷款的模拟示例,并建议由国家开发银行在小范围试点再推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任敏
分成制教育金融合约中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双向性"和"两阶段"的特征。前者主要指投融资双方都同时具有委托方、受托方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可以分为"交易博弈"与"生产博弈"两个阶段,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特征与治理措施也因为两个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设计最优收益分配机制和在合同中加入在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有效信息是两者收益关系维护的关键;合约签订后,共享信息并不断修正策略的相互激励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安宁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与债性教育金融制度都属于信用制度范畴,但二者征信体系的甄别和约束重点却不尽相同:债性教育金融制度的甄别重点在于排除可能产生逆向选择的主体,约束重点在于因可能违约而产生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成制信用体系的约束重点与债性合约一致,仍然在于因违约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行为,而甄别重点则有所不同,主要是用资方人力资本积累效果的大小程度。因此,美国债性合约下的征信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我国分成制合约征信体系关于甄别道德风险的借鉴。征信体系效应与信用资源多寡相互加强的规律要求我国必须构建一个在微观上从由政
关键词:
分成制 征信体系 教育金融 契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朱菘 郑猛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成租佃制的运行,为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提供了实践上的证明。文章选取回报率较高的特定投资对象为例,模仿分成租佃制下的投资回收分析方法,探讨了纯"分成制"下的分成比例状况。研究表明,教育金融契约的性质选择与期限选择,都会影响契约主体的"风险-收益"评价。这一结论,是在一定的假定下得出的。分成制的大面积实施还有赖于放松假定,不断出产趋于实际的研究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刘丽颖
在我国信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银行-学生"所构成的核心两主体模式不可能诞生。政府、高校主体的引入虽然可以通过"后入主体"对现存单个主体"成本-收益-风险"平衡性的改良来提升契约的总体效率,但对核心主体之间的"成本-收益-风险"的改良程度微弱,因而债性契约具有天然的缺陷,其效率改良是有限的。尽管贷款违约公示和生源地贷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但前者破坏了债性契约的可持续性,后者则是债性契约内在规定性的退化。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将是对现存金融契约进行的革命性变革,有望从根本上促进银行与学生两主体之间的
关键词:
教育金融制度 债性 分成制 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波
金融期货合约规模的大小会对市场交易造成影响。过小的合约规模将增加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而过大的合约规模却会阻止一些小额交易者进入市场,使得成交量减小,买卖价差价值扩大,市场交易效率降低。合约规模是否合理可通过比例法和合约风险价值法来判断。我国开展金融期货,可采用先大合约规模、后小合约规模方式进行。
关键词:
金融期货 合约设计 合约规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焱 王京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合约理论,研究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的产生问题。这也是经济学范畴中最难处理的制度形成问题。文章首先考察现代合作金融制度产生初期的合约安排,引入欧文·费雪一般化的资产概念,重新界定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的本质,并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两个方面阐述合作金融制度产生的局限条件,指出由于知识积累使得属于交易费用范畴的制度运作信息费用大大降低,同时人力资产的产权自主解决了合约达成的先决条件,这两项决定性局限被打破是促成现代合作金融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窦尔翔 赵宏 吴昊天 赵利
新型教育金融制度首先是致力于教育融资的市场化研究,其次是基于教育需求方的融资制度研究。该制度的实施既会促进以教育需求方为核心的专业化分工,也会将教育培训功能和投资功能结合起来,获得提升教育均衡总量的效应,并有利于教育风险的配置,从而提升教育效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适度引入以及对现存类似的教育金融制度的借鉴会促进新型教育金融制度的研究,并从实践上推进各类教育培训中介机构的优化演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贺瑛
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建设的关键在于金融产品的设计。好的金融产品往往具有吸引优质客户,增加业务总量,提升服务水平的功效。金融产品的开发唯有遵循定位、差异、匹配、兼容、组合、品牌、创新、环境、服务的原则,才能打入市场、吸引客户、提升层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剑锋
目前,国内金融学界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传统金融的信用范式,二是从西方引进的资源跨时空配置或风险分担范式。新古典金融经常提及的跨时空配置,其实是金融的功能,而并非对金融定义的正面回答。相较之下,传统金融则直接论述了金融的定义,将其界定为信用。然而,信用却是个描述性词汇,相对缺乏微观理论层面的分析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