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2)
2023(13840)
2022(12062)
2021(11271)
2020(9498)
2019(22268)
2018(22096)
2017(42470)
2016(22938)
2015(25920)
2014(25648)
2013(24950)
2012(23052)
2011(20661)
2010(20466)
2009(18563)
2008(17834)
2007(15310)
2006(13256)
2005(11308)
作者
(64698)
(54226)
(53848)
(51107)
(34682)
(26094)
(24505)
(21190)
(20829)
(19230)
(18742)
(18372)
(17251)
(17060)
(16844)
(16564)
(15929)
(15806)
(15703)
(15687)
(13208)
(13177)
(13127)
(12619)
(12187)
(12063)
(11899)
(11770)
(10909)
(10734)
学科
(94537)
经济(94443)
管理(62105)
(59736)
(48494)
企业(48494)
方法(43832)
数学(38322)
数学方法(37598)
(25841)
中国(25458)
地方(21448)
(20632)
(20387)
业经(20254)
农业(17841)
理论(16730)
(15567)
贸易(15554)
(15116)
(15014)
环境(14340)
(14236)
技术(13765)
(12799)
财务(12717)
财务管理(12688)
(12536)
(11970)
银行(11947)
机构
大学(316010)
学院(315865)
管理(124972)
(123878)
经济(121123)
理学(108506)
理学院(107198)
研究(105441)
管理学(104783)
管理学院(104185)
中国(78472)
(68326)
科学(67229)
(53813)
(52580)
(52165)
中心(49827)
业大(49159)
研究所(47970)
(47141)
财经(43763)
(43162)
师范(42701)
北京(42392)
农业(41198)
(39958)
(39583)
(37463)
经济学(37207)
师范大学(34689)
基金
项目(224626)
科学(177889)
基金(163399)
研究(161166)
(143545)
国家(142371)
科学基金(123234)
社会(101309)
社会科(95955)
社会科学(95924)
(88277)
基金项目(87068)
自然(82312)
自然科(80422)
自然科学(80403)
自然科学基金(78896)
教育(75523)
(75519)
资助(67135)
编号(64901)
重点(51104)
成果(51074)
(49067)
(48225)
(47062)
课题(45343)
创新(43965)
科研(43302)
国家社会(41882)
教育部(41878)
期刊
(131353)
经济(131353)
研究(85995)
中国(62685)
学报(49294)
科学(47663)
(46210)
管理(45718)
(41169)
大学(38128)
学学(35785)
教育(35236)
农业(31749)
技术(31682)
(23376)
金融(23376)
业经(21572)
经济研究(20213)
财经(20140)
问题(18480)
(17629)
(17422)
资源(17223)
统计(16215)
技术经济(15757)
(15569)
图书(15367)
科技(14982)
(14914)
现代(14167)
共检索到455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李林峻  张洋  周鹏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趋势的修正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舟山市为例,仿真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年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为138万人,与当年户籍人口相比,显示出存在巨大的城市发展潜力;在2012~2021年,各发展方案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趋势不同,其中经济优先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在2021年最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红  张毅  张洋  周鹏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以舟山市为例,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文章得出结论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为0.58,处于各城市的中上水平,土地综合承载力较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红  张毅  张洋  周鹏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以舟山市为例,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文章得出结论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为0.58,处于各城市的中上水平,土地综合承载力较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红  陈嘉伟  周鹏  
针对海岛城市特点,构建了专门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海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以舟山市为例,使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12年舟山市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从而分析舟山市的土地利用情况。研究结果为:1综合考虑海岛城市海洋资源丰富而淡水资源稀缺等特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出专门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2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从质量、营养量以及热量三个角度分别进行测算,舟山市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LUSI分别为0.39、0.44以及0.49,均处于高度可持续发展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龙  任圆  
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仿真模型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呼和浩特市未来1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变化,得出相对较优方案,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解决呼和浩特城市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秀芝  李宪文  贾克敬  祁帆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上海市2010—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结果:2015年,5种情景模拟状态承载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经济优先型、协调发展型、环境保护型;2020年依次是协调发展型、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经济优先型。研究结论:"十二五"规划中对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值大于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和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对人口的预测值,处于超载状态;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大于环境保护型模拟值,小于其他4种发展方式模拟值,上海市土地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冕   夏唯一   骆玉川   陆梦娜   黄霖沛  
为科学测度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探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借助Vensim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平台,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角度构建区域水资源供需系统,并模拟分析2020—2025年现状延续情景、经济发展情景、节约与绿色低碳情景、科技创新情景4种发展情景下的区域水资源供需情况。最后,运用AHP-熵权混合模型评价了4种不同情景下水资源承载力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方法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情景能有效节约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用水总量为216.93亿m~3;节约与绿色低碳情景主要节约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用水总量为217.01亿m~3;现状延续情景用水总量为220.26亿m~3,而经济发展情景对水资源消耗最大,用水总量为225.75亿m~3。2)科技创新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最高,是今后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利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节约与绿色低碳情景、现状延续情景次之;经济发展情景的承载指数最低,水资源的利用将不可持续。3)发电量、降水量、各类作物种植面积、绿地面积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例小,种植业规模广、单位绿地面积耗水量大。因此,能源利用结构调整、种植业节水、水的再处理等技术革新及节约低碳手段是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姚晓东  
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反映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和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并成为支撑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京津冀城市群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构建科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并提出提升综合承载力的建设性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利用TOPSIS法、针对局部变权TOPSIS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给出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辖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排序和"短板子承载力",并针对10个城市各自特点,分别给出提升其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航  陶磊  白景峰  彭士涛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为主体研究对象,开展海岸带综合承载力预测技术研究,以系统动力学为技术手段,建立海岸带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及预测仿真模型;将岸线空间资源、环境质量作为重点要素,开展海岸带综合承载力预测评估模型构建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典型海岸带综合承载力的变化趋势,为保证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际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王蕾  万荣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向区域协作战略转型的着力点,但是国内以城市群为载体的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相对不足。通过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造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力测度模型,以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潜力及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况,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度思路,同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2000-2005年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采用灰色预测法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况进行动态模拟预测,进而提出改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承载状况的区域优化与调控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孙钰  
研究对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采用三维面板数据,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PVAR模型,运用面板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内生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效应,从而探寻它们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发现:(1)科技文化承载力变动冲击能推动土地人口承载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承载力水平的发展,但土地人口承载力标准差新息冲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2)内生变量波动都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方差贡献度分别保持在95.54%、87.70%、86.50%、82.10%;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文化承载力波动受经济社会承载力变动冲击的影响次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志启  郭慧慧  
文章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郑州市区域总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资源环境自身所具有的刚性,郑州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变动性不大,当社会经济及人口增长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将会制约郑州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凯  李九发  戴志军  闫虹  赵秉栋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支撑能力的表征,是城市水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衡量指标。论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模糊集理论和最大熵原理相结合的熵模型对开封市未来预测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特别考虑了半湿润地区开封城市主要利用黄河客水资源的特点,选取了客水利用率这一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开封市城市发展无论在哪种预测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都处于2级与3级之间,并且距离2级很近,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强度很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中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贾立斌  袁国华  
安徽省凤台县属于城镇化地区,其主要矛盾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聚焦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从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承载关系入手,构建了凤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了现状模式、生态模式和发展模式3种情景模拟,对不同情景下凤台县土地承载力做了评价和预测,并做出了警情判定。现状模式情景下,2014年评价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状态为可载,建设用地承载状态和生态用地承载状态均为临界超载;2014年预警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力警情为绿色无警,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承载力警情均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