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6)
- 2023(13576)
- 2022(11899)
- 2021(11278)
- 2020(9422)
- 2019(21927)
- 2018(21697)
- 2017(42596)
- 2016(22777)
- 2015(25615)
- 2014(25220)
- 2013(24703)
- 2012(22483)
- 2011(19786)
- 2010(19293)
- 2009(17353)
- 2008(16507)
- 2007(14052)
- 2006(11911)
- 2005(9903)
- 学科
- 济(90079)
- 经济(89976)
- 管理(67723)
- 业(64546)
- 企(54863)
- 企业(54863)
- 方法(46534)
- 数学(41215)
- 数学方法(40687)
- 财(24246)
- 农(23591)
- 中国(21218)
- 业经(19710)
- 学(17934)
- 地方(17825)
- 务(16854)
- 财务(16784)
- 财务管理(16757)
- 企业财务(16001)
- 农业(15765)
- 制(15042)
- 贸(14869)
- 贸易(14864)
- 理论(14626)
- 易(14413)
- 技术(14187)
- 和(13873)
- 环境(13850)
- 划(12433)
- 银(11517)
- 机构
- 大学(312957)
- 学院(311454)
- 管理(131185)
- 济(122605)
- 经济(120110)
- 理学(115618)
- 理学院(114426)
- 管理学(112342)
- 管理学院(111782)
- 研究(95534)
- 中国(70426)
- 京(65200)
- 科学(59755)
- 财(54881)
- 业大(47066)
- 农(46482)
- 财经(45693)
- 所(45393)
- 中心(45095)
- 江(42745)
- 经(41932)
- 研究所(41714)
- 北京(40404)
- 范(39908)
- 师范(39541)
- 经济学(36529)
- 农业(36251)
- 院(35421)
- 州(35143)
- 财经大学(34701)
- 基金
- 项目(225774)
- 科学(178911)
- 基金(166165)
- 研究(164018)
- 家(143740)
- 国家(142579)
- 科学基金(124860)
- 社会(103744)
- 社会科(98361)
- 社会科学(98335)
- 基金项目(89474)
- 省(86834)
- 自然(83112)
- 自然科(81255)
- 自然科学(81235)
- 自然科学基金(79770)
- 教育(75914)
- 划(73443)
- 资助(68180)
- 编号(67083)
- 成果(51813)
- 部(50039)
- 重点(49416)
- 创(47086)
- 发(46375)
- 课题(44290)
- 创新(43835)
- 科研(43615)
- 教育部(43459)
- 大学(42849)
- 期刊
- 济(123872)
- 经济(123872)
- 研究(85392)
- 中国(52945)
- 学报(47580)
- 管理(46398)
- 科学(44323)
- 财(42132)
- 农(40789)
- 大学(37025)
- 学学(35031)
- 教育(31546)
- 农业(28684)
- 技术(27958)
- 融(23565)
- 金融(23565)
- 财经(21753)
- 业经(21270)
- 经济研究(19585)
- 经(18391)
- 问题(16455)
- 图书(15996)
- 理论(15875)
- 科技(14939)
- 技术经济(14927)
- 实践(14705)
- 践(14705)
- 资源(14138)
- 业(13960)
- 版(13938)
共检索到428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宫晓莉 熊熊
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利用考虑金融资产价格跳跃和杠杆效应的时点波动估计方法修正已实现阈值幂变差,构造甄别跳跃的检验统计量,对金融资产价格中的随机波动、有限活跃跳跃和无限活跃跳跃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为同时吸收波动率的异方差集聚效应和收益率的非对称效应,对原有的已实现波动率异质自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拓展,将非对称的异质性自回归模型的误差项设定为GARCH模型,以考察跳跃波动序列与连续波动序列之间的复杂关系。利用沪深股指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包括进行跳跃识别,跳跃活动程度检验和波动率预测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同时存在布朗运动成分、有限活跃跳跃和无限活跃跳跃成分,其中连续路径方差占主体。同时,收益和波动间的杠杆效应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对波动率的预测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考虑股价的跳跃、波动和杠杆效应因素有助于更准确地刻画资产价格动态过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恒煜 夏泽安 聂富强
结合日内跳跃识别方法和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对已实现波动率异质自回归模型(HARRV)进行拓展,以刻画连续波动、跳跃波动以及不同方向跳跃波动对未来波动影响的差异和波动的结构转换特征,并运用该模型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对未来波动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负向跳跃和正向跳跃往往同时发生且幅度相当,但负向跳跃波动对未来波动的影响更大;在不同波动状态下,历史波动对未来波动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MCS检验结果显示,区分跳跃波动方向和考虑波动的结构转换特征可以显著提升模型的样本内和样本外的预测能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科 陈浪南
运用2000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每5分钟的高频金融数据,采用核估计量估计中国股市高频波动率序列,运用修正的已实现门阀多次幂变差估计中国股市高频波动率的跳跃序列,实证分析中国股市高频波动率跳跃的各种特征,并运用ACD模型、ACH模型以及扩展的ACH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股市高频波动率跳跃的持续期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高频波动率及其跳跃都具有集聚的特征,高频波动率发生显著跳跃的比例相当高,高频波动率跳跃的幅度、强度和跳跃幅度的分布都具有时变性,而跳跃对高频波动率的贡献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样本期,中国股市高频波动率跳跃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且跳跃的持续期存在较强的长记忆性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华
以连续时间跳跃扩散理论为基础,本文将已实现极差方差分解为连续和跳跃成分,进而构建包含连续和跳跃成分的杠杆异质性自回归(LHAR-RRV-CJ)模型,对中国股市的跳跃性以及杠杆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显著的跳跃性,并存在杠杆效应,LHAR-RRV-CJ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研究还发现,跳跃对中国股市波动存在显著的正的影响,其中跳跃对中国股市的短期波动影响较大,对长期股市波动影响较小。并且,杠杆效应对短期股市波动影响较大,但不影响长期股市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群星 孙羽佳 高天晴 杜修立
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内与隔夜收益率数据为样本,分别基于跳跃相依随机波动率(SVCJ)模型和广义自回归得分(GAS)模型实证研究了中美股市之间的跳跃溢出效应(包括溢出概率、强度和幅度)以及跳跃对未来波动的影响。相关结论如下:中美股市在疫情暴发前后均存在跳跃成分;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跳跃溢出概率更高、强度更大;中美股市的跳跃溢出概率和强度存在一日滞后效应;跳跃对中国股市未来波动的影响更加深远,美国股市存在跳跃杠杆效应。这些结论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投资决策和金融监管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科 陈浪南
采用修正的已实现门阀的多次幂变差和C_TZ统计量,利用上证综指2000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每5分钟的高频数据估计了中国股市波动率的跳跃成分,通过构建AHAR模型、AHAR-CJ模型、AHAR-C_TCJ模型及其各自的标准差形式和对数形式模型,实证研究了跳跃对中国股市波动率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跳跃对中国股市未来的日、周和月的波动率预测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加入修正的已实现门阀多次幂变差估计的跳跃成分后,标准差形式和对数形式的AHAR-C_TCJ模型能显著提高对日、周和月波动率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波动率预测 跳跃成分 C_TZ统计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齐超 梁柱
本文利用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A股和H股的指数收益率数据,采用ARJI-Trend模型,识别中国A股与中国香港H股的波动结构成份:长期波动、短期波动和跳跃波动,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两个市场波动结构的差异及风险溢出成份。研究发现,两个市场存在高度持续性的长期波动,H股的短期波动和A股的跳跃波动在自身总波动中均占有较高比重,且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的短期波动溢出及A股对H股的单向长期波动溢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对异常事件的判断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长期波动 短期波动 跳跃波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华 黄梨梨
股票价格包括连续和跳跃两个部分,本文基于股市高频数据将中国股市的已实现波动分解为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信息发布对连续性波动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调整对连续性波动、跳跃性波动均存在显著影响,但跳跃性波动更多地受到了信息发布时的影响;利率政策的调整对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股市对利率政策变化提前作出反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高频数据 跳跃性波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宝才 项琳
为探究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和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对波动率预测的影响,以高频数据建模为视角,基于跳跃、好坏波动率将Realized EGARCH-MIDAS模型进行拓展,以提升模型的波动率预测能力与风险度量效果。运用拓展后的模型,以沪深300指数价格高频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规律,并采用似然函数、信息准则和基于损失函数的DM与MCS等检验方法,综合比较了改进前后的模型对波动率及风险值的预测效果。实证结果显示:(1)沪深300指数收益的长期波动主要来源于连续波动而非跳跃波动,且受正连续波动影响更大,而负跳跃对波动具有明显的负向冲击;(2)文章提出的拓展模型均能更好地捕捉波动率的长记忆性,在样本内估计和样本外预测上也都有更好的表现,其中同时考虑跳跃与非对称影响的Realized EGARCH-MIDAS-RSJ拓展模型拥有最优的估计及预测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茹婷 李文奇 黄诒蓉
中美贸易摩擦备受各界关注,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率的冲击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基于HAR-RV事件拓展模型及日内跳跃Logistic模型,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中国沪深300指数及受加增关税影响的行业指数(农产品、通信设备、专用设备、医疗器械、铁路运输、航天装备)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这些指数均会产生迅速且短暂的冲击;美国制裁公告比中国制裁公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更大;通信设备与医疗器械行业受美国制裁公告影响程度最大;引入贸易摩擦事件会加强波动率预测模型样本内外的预测效果。本文实证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西村友作 门明
本文以跳跃扩散过程为理论基础,利用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上证综指5分钟高频数据,通过波动跳跃显著性检验方法与HAR-RV-J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中国股市波动的跳跃特征与波动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越是波动激烈的时期,发生显著跳跃的频率越多、波动跳跃的幅度与强度越大;中国股市的波动跳跃包含着许多有利于改善波动预测的有效信息;股市的异常波动使得对波动预测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市场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瞿慧 周慧
文章运用日内高频价格估计金融资产每日波动,并将其区分为具有不同统计特性的连续与跳跃成分。考虑到不同规模的跳跃可能对应于不同的风险源并具有不同的时间序列特征,提出在已实现波动HAR-RV-J模型和HAR-RV-CJ模型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阈值,将跳跃波动进一步细分为大跳跃与小跳跃,构建区分大、小跳跃的HAR-RV-J-BS和HAR-RV-CJ-BS模型。使用沪深300指数5分钟高频价格的滚动窗一步外推预测以及SPA检验表明,HAR-RV-CJ-BS模型对于沪深300指数短期、中期、长期波动均有最强的预测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明涛 孙西明 陈云
本文以非参数化方法为理论基础,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2010年到2015年的5分钟高频数据,分离出已实现波动率中的连续波动和跳跃幅度及跳跃次数时间序列,分别检验两种波动成分的统计性质、相互影响以及收益率对各种波动成分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连续性波动存在显著的日、周、月效应;跳跃次数具有显著的日效应,滞后3阶的跳跃幅度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日和上一日跳跃幅度与次数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连续性波动,但其在牛熊市表现不同;跳跃次数对连续波动的解释能力大于跳跃幅度。当日和上一日连续波动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当日跳跃次数,在牛熊市中,当日连续波动对跳跃次数和幅度都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收益率对连续性波动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对跳跃幅度的影响在牛市中存在杠杆效应和综合效应,在熊市中,存在规模效应和综合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明涛 孙西明 陈云
本文以非参数化方法为理论基础,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2010年到2015年的5分钟高频数据,分离出已实现波动率中的连续波动和跳跃幅度及跳跃次数时间序列,分别检验两种波动成分的统计性质、相互影响以及收益率对各种波动成分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连续性波动存在显著的日、周、月效应;跳跃次数具有显著的日效应,滞后3阶的跳跃幅度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日和上一日跳跃幅度与次数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连续性波动,但其在牛熊市表现不同;跳跃次数对连续波动的解释能力大于跳跃幅度。当日和上一日连续波动分别显著增加和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柳会珍 张成虎 李育林
金融资产收益率波动是资产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而跳跃是收益率波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修正Z-检验,本文检测识别我国股市波动中跳跃行为,并且研究了跳跃的时序特征,统计结果表明,在市场大波动时期,和连续成份相比,跳跃对于波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建立包含跳跃的已实现波动率非齐次自回归模型,在波动模型中纳入滞后绝对日收益率和杠杆效应预测股指收益率波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短期的波动预测,包含跳跃和两种影响因素的波动模型表现最好,然而对于提前1月的长期预测,跳跃和连续波动成份分离模型预测明显优于其它模型,这些事实说明跳跃对股指波动率预测具有重要的影响,好坏消息对波动率非对称性具有短期显著影...
关键词:
已实现波动率 跳跃 波动率预测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